如果我们抛弃那些“老土”手艺 生活终将空虚
2018-10-29 21:00:00 梁侨
近日,继开幕首展“数字之维”后,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主展馆再度迎来年度重磅——新工艺百物展“造物新世代”,这场由策展团队历时一年精心打造的大型展览,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语言,没有空洞牵强的概念堆积,而是通过50多位设计师、艺术家、手工匠人的100多件作品,颠覆你对工艺的陈旧认知。
“新工艺百物展”展览现场
“新工艺百物展”展览现场
“新工艺百物展”展览现场
参展人中不乏朱哲琴、 陈幼坚、杨明洁等业界知名人士,以及“上下”(蒋琼耳和法国爱马仕集团携手创立的中国设计和奢侈品牌)、“清庭”(知名设计师石大宇创立的设计品牌)等业界知名品牌。工艺为其创作带来了重要的创意动力,此次展览将以全新视角对作品进行呈现。而站在中国创意产业前沿,正在塑造当代工艺的新一代设计师们,如品物流形和章俊杰等,也将亮相此次展览。此外,共有11件展品专为此次展览全新创作,其中,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刘建华的最新装置作品《聚核——自由度的空间》将于展馆廊厅展出。
聚核——自由度的空间效果图-细节,图片版权:刘建华
“新工艺百物展”展览现场
“我们相信,通过重新挖掘工艺的潜力,通过设计师重新激发工艺的生命力和活力,我们完全可以推动中国制造行业的转型。”设计互联馆长奥姆·伯雷在开幕现场说道。
“通过这个重磅级的年度大展,我们一方面希望能够连接专业领域的设计师、艺术家、手工艺人;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展览能够让观众不那么‘费力’地享受,所以此次的策展是双方都需要考虑的挑战。”设计互联的设计总监赵蓉介绍道。
设计师在现场介绍作品
展出作品
在“手工复兴”这一展示章节中,关键性的探讨问题便是“如何与传统工艺建立紧密且充满活力的关系?”在人类所有的职业中,工艺是一门最古老最正直的手艺,携带着地缘性与时间的积淀所呈现的厚重美感,是世世代代的老百姓认真生活过的共同记忆,却濒临消失的困局。而“新工艺”,则新在透彻理解传统工艺并能够灵活运用,创造出新的玩法。
展览现场
扎染、竹编、榫卯、玻璃、夏布、藤艺……这些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生活工艺,有些甚至开始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在这里,它们在设计师们的巧手之下,重新焕发了生机。
竹编——中国人一向爱竹,苏东坡曾有诗曰“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住不了潇湘馆,但至少可以往家里摆一件竹编家具啊!设计师石大宇把多种传统竹编巧妙连结起来做了一件沙发+屏风的组合,打开是屏风,合起便是具有私密性的静坐空间。这收放自如的气场让人分分钟想求链接加入购物车呀。
石大宇设计的椅屏·袍侧面透视(图片版权:北京清庭设计中心)
乍一看是个有格调的椅子(图片版权:北京清庭设计中心)
一打开是更有格调的椅子加屏风,空间瞬间大了许多(图片版权:北京清庭设计中心)
榫卯——古代中国常用的一种非常聪明的建筑及家具结构连结方式,不用钉子或任何粘合剂,就能把两块木结构严密扣合,让国外建筑师们惊叹连连。而这件扶手椅来自设计师杨明洁,他用燕尾榫结构将椅子的不同角度拼接为折纸状,舒适美观,还在2017年荣获了美国IDEA设计奖。
羊舍扶手椅“榫卯的重构”(图片版权-摄影 杨明洁)
玻璃——原本只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低配版水晶,但在当代艺术家的创作里极具表现力。这件名为“琉音”的沉浸式艺术装置,由跨界音乐人朱哲琴邀请玻璃艺术家郑闻卿、郑靖联合制作而成。起伏的声浪触碰玻璃后会产生回音。在开幕现场,从音乐家到“跨界”设计的朱哲琴亲身为观众们表演了一场震撼的音乐玻璃秀,在激荡的声音中,无数水晶变换着高低、前后、起伏,呈现着如同巨浪一般的有节奏的律动。
朱哲琴在展览现场进行装置“演奏”
扎染,一种常见于中国著名旅游纪念品商店的流行元素,是热爱仓央嘉措的文青们所必须拥有的灵魂之物。但是这件扎染作品,好像不太一样。设计师林芳璐把扎染的平面图案变成了立体肌理,使扎染特有的纤维感和靛蓝色瞬间给人沉静的感觉,甚至陷入冥想。
SHE系列 林芳璐 2017 天然板蓝根染料、棉、麻扎染工艺
第二章“方法与技艺”细致入微地展示了设计师创作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同材料打交道,需深入了解材料的物理属性,好比了解一个人的性情。如果说,以合适的技艺打磨合适的材料,则能出精品。那么以独到的眼光打破原材料的局限性,便是冲突制衡的极致美学。
纸+水泥:当两种看似互不相容的材料碰到一起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设计师将不同比例的纸浆与水泥分层铺设,与使用纯水泥制作相比,成品重量减轻了80%。
纸水泥混合物系列(图片由深圳市一般设计有限公司提供)
金属+丝绸:光听名字就感受到了一种戏剧张力。其实这是一种由设计师侯晓晖开发的新型材料。晚霞一般的色彩附着在一层层羽片上,来自于她童年记忆中的锈迹之美。
吉光片羽·重生(金属丝绸)2 图片版权:侯晓晖,拍摄者:晨光
宣纸+椅子:纸椅“飘”诞生于一项关于纸张拼贴的材料实验,品物流形借鉴传统的余杭纸伞工艺,将宣纸层层贴合制成椅子。上浆之后,宣纸变为了一种易于成模成型的材料,这种技术在历史上多被用来制作祭祀用品或用于其他仪式场合。
飘(纸)2012 品物流形(图片版权:品物流形/融设计图书馆)
飘(纸)细节处
而女性设计师李玲洁则把宣纸做成衣服,来自德国的时尚设计师Nicole Goymann亦是别出心裁,用生丝做出仙气满满的高跟鞋。
嫘祖鞋履系列 2016 卷绕生丝,桑树纸,亚克力(图片版权:Nicole Goymann)
第三章“迭代与更新”:在黑科技盛行的当代社会,工艺也由纯手作衍生出更多可能。与此同时,我们也开始思考:工艺的定义是否已经转变?机器造物能否被称为工艺?科学技术是否也可以是工艺的一种形式?
掐丝珐琅工艺 X 3D打印:迈克尔杨设计的一款花瓶,灵感源于传统掐丝珐琅工艺,瓶身装饰线条用于保护珐琅面,仿佛水中的气泡。完成这些装饰线条的唯一方法就是使用3D打印制作专门的模具,然后使用传统土耳其陶瓷技术,在模具的基础上制作花瓶。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是传统工艺和新技术结合的体现。
迈克尔·杨3D打印作品
针织 x 机器思维:机器中的思维针织系列是对手工艺边界的探索,全程使用“思维”完成图案编织工作。编织者的脑电波经过测量和翻译后,被传回位于东莞的工厂用以控制编织过程。编织者以思维为“手”,他们的作品就是他们思维的投射。
机器中的思维:机械生产时代与心灵 安妮·刘 ——这件作品可以反映车间女工的情绪波动,编织出来的肌理是一个个真实故事。
竹筐编织工艺 X 数字设计技术:福建安溪培田村的竹筐编织工艺,因其工艺的复杂性和对熟练工人的依赖,正逐渐走向没落。太阳屋项目考察了当地情况后,引入数字设计技术,寻找其中可以实现自动化或提高效率的工序,以简化这门古老技艺的繁冗制作流程。
太阳屋 Donn Holohan _ HKU 2017 至今 竹
当我们探讨了传统、技术、创新,那么畅想未来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优秀的设计师不会把自己圈定在专业领域,而是积极地与社会产生联结,用工艺表达自我态度参与社会议题。在“理想社会”这一章节中,工艺寓示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包含着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
反思雾霾的汝窑釉瓷:《天青》是一系列反映北京天气变化的汝窑釉瓷,每一个瓷瓶的釉色都与雾霾天空的颜色相对应,用颇具诗意的形式呈现北京PM2.5污染值,以传统瓷器工艺反思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成本。
天青(陶瓷组合)图片版权:霍奕瑾(拍摄者唐志文)& 国立台北故宫博物院
旧衣新生的“再造衣银行”:旧衣除了被淘汰,还能再次逆袭吗?时尚设计师张娜告诉你,可以!她创立了一个“再造衣银行”,经过再处理与设计,赋予旧衣新生。她以自己的设计实践反思时尚行业的浪费现象。
“乐”系列成衣 男图片版权:再造衣银行
Process图片版权:再造衣银行
看了这么多焕发“生机”的带感作品,是否有种脑洞大开的颠覆感?差点被我们边缘化的老工艺,似乎在设计师的一双巧手下,又那么自然而然地、妥帖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豪不突兀,绝不老土。也许,工艺不分新老,只要有一颗真诚的、探索的心,传统就能重新活在当下。
(责任编辑:梁侨[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