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非遗体验基地调查
2018-10-29 00:00:00 未知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间,要让其重回民间生活,依靠的不仅仅是政府引导,更多的是需要社会广泛参与。这是非遗传播的过程,也是融入当下生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证非遗特有的文化基因不走样,也需要通过各种社会力量和平台,在传播、融入过程中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要。温州非遗体验基地的实践,就是这样开展并取得了实效,正如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陈瑶在调研后评价:“温州非遗体验基地是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一扇门,是公众观察非遗的一扇窗,是传承人开展普及教育的阵地,是公众体验非遗的平台。”
可以说,温州非遗体验基地的路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非遗通过社会化的项目策划、运营和传播,实现了向民间生活的回归,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产业、文旅融合的发展。
传播就是保护:非遗体验基地的新理念
从设施建设、项目策划到日常运营,温州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体验基地建设的各个环节,用较高的可见度和参与度扩大非遗在城市乡村的传播。
温州市鹿城区非遗创艺坊采取的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联合鹿城区和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紧扣社会传播、公众教育这个核心,充分利用各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及商业设施,在市民家门口高频次地举办非遗体验活动。迄今共开展活动630场,涉及46个社区、10个企业和8所学校,参与者近3万人次。在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向企业、学校及其他社会机构推广。
据温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震介绍,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传播是非遗保护的基本方法和重要举措,广泛的非遗传播能凝聚社会的文化共识,为传承发展非遗奠定更厚实的基础。但是,要推广非遗体验传播,就要解决传承人数量较少、年龄偏大、不擅长现代传播手段等影响传播范围和频次的现实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鹿城区文化部门的解决办法是培育非遗传播专项志愿服务队伍。自非遗创艺坊启动以来,采取街镇(社区)定向委培、社会招募两种方式,目前已培育专项非遗项目志愿者416名。其中,定向委培100名,多为社区中有较强群众基础的骨干居民;社会招募316名,多为爱好传统文化、动手能力较强的在校大学生、在职青年。他们分布在全区各地,通过微信群等紧密联结,根据传播体验活动开展的需要,按照分项、就近的原则进行派遣,逐步成为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非遗传播专项志愿服务队。如今年夏天,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新青年下乡”志愿服务队的15位队员在经过20个标准学时的培训后,分为5组在10天时间内深入鹿城50个社区,为各类群体开展了53场非遗体验活动,共计服务1300余人,而成本费用仅花销2680元,每场约为50元。如果不是依托强大的非遗传播专项志愿服务队伍,这是难以想象的。
体验非遗:
成为流行性文化消费项目
在温州市龙湾区万达广场一层的星巴克隔壁,有一处非遗体验基地——“时光印记活字印刷体验馆”。城市中的商业综合体往往是人流最为积聚的地段,面对高昂的房租,能够在这里开办非遗体验馆,也着实让人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个体验馆已经开馆1年,有1万余人走进该馆体验了活字印刷、丝网印刷、古法造纸、扎染、凸版印刷、雕版印刷、古法装帧等手工艺项目。体验馆不仅等着市民走进来,也走出去并把体验活动带到展会、学校、社区,这样下来,体验总人数达到约3万人次。体验馆负责人陶建通告诉我们:“时光印记还把自己定位为生活美学馆,给所有喜爱传统文化的朋友提供创造的空间,让大家感受作为一名匠人的乐趣……”
当代,实体商业正处于转型期,体验式商业作为新型商业模式渐成潮流,个性化与多样化消费对商业业态的带动作用十分显著。而其中,体验式文化消费兴起,复合型实体书店、文化创意快闪店等备受年轻人青睐,将逐渐成长为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而以人的传承与创造为核心、附着深厚文化内涵与情感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成为体验式文化消费的资源宝库。如果能够让非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成为当代人经常性的文化消费内容,那么既达到了文化消费的更高层次,也达到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更高层次。实际上,这一设想已在温州得到实践。
要让非遗成为体验式消费的项目,就需要对非遗项目保持其在文化特质基础上的现代设计。并不是非遗项目直接拿到就可以给普通人体验。无基础也能上手、过程充满乐趣、能够形成带得走的作品、不能丢失体验背后的文化……各个体验基地正处在热火朝天的探索之中。其中有项体验特别火,叫做瓷杯画。它是由温州蛋画和瓯窑创造性转化而来,体验的是蛋画的技法,但载体换成了生活中常用的瓷杯。瓷杯实际上也是体验者进行书法、国画等传统艺术创作的载体,他们还把这种结合之后的艺术形态叫做“温州文人瓷”,有一群对此感兴趣的人乐此不疲。这个体验项目的开发者就是鸣山民俗文化村开办的第一家非遗体验基地——鸣山陶院。这个体验基地有温州市蛋画协会会员40多人,其中市级非遗传承人3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人,蛋画水平较高的有10多人。瓷杯是体验的载体和材料,有些地区还专门针对非遗体验开发了专用材料包。鹿城区非遗创艺坊的志愿者团队就研制推出了11个非遗体验项目的材料包,具体有温州米塑、乐清细纹刻纸、丽岙花灯、仙岩钩花、草编技艺、温州叶同仁中药老字号、温州剪纸、十字花边绣、温州缝合皮鞋制作技艺、仙岩瓦当花檐制作技艺、苍南蛋画等,材料包的流水线生产降低了体验成本,同时也从材料把关层面提高了非遗体验质量。
非遗旅游:
实践文旅融合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可融入旅游的吃住游购各环节,延伸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在温州,非遗体验基地不仅覆盖了旅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而且成为这些乡村民宿、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的核心特色,让当地人的假期变为一场文化体验,让游客们的温州之行多了一种“最温州”的选择。
在文成县巨宇镇葛洋村的“十亩之间”民宿的院坝里,孩子们围坐在桌子旁,由民宿的员工引导着,将面团搓成如食指一般粗细的条状,再撒上一层芝麻,小心地放入烤盘中,员工则负责接下来的烘烤。几分钟后,数盘麻巧出炉,冒着热气,香味扑鼻,细细品味,甜酥之中更有薄荷的清新。实际上,“十亩之间”民宿是一幢花了100多万元改造的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2016年试营业时,这家民宿并不被人看好,一不靠近景区,二不靠近公路,山前山后也是普通乡村景观。可是没想到,这个以节气民俗、传统工艺、农事体验为主要卖点的民宿不仅活了下来,仅2017年就有1.5万人来此体验,举办了各类非遗民俗体验活动100多场。这家民宿如今已经名声在外,今年以来数次受邀到其他乡镇设点。
温州市泰顺县的大安乡视非遗为宝,将促传承与促发展融为一体,以文化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发展。其中,大丘坪村是个土陶文化村,不仅保存着较完整的柴窑和大批古民居,还保留着传统的土陶制作技艺和20多位制陶艺人。乡里积极引导该村村民成立了安能手工艺合作社,促成村集体以土地折价入股、农户以资金和民居入股、传承人以制陶技艺入股。目前,安能手工艺合作社有17位村民入股,其中大多数人都会制陶,还包括了市、县两级非遗传承人5名。这个户籍人口1347人,实际常住人口只有890多人的村落,因为“非遗体验+乡村旅游”而热闹起来。今年以来,已接待游客2.6万人次,举办制陶培训15期、大型民俗活动8场次。平时,传承人轮流在体验坊辅导慕名而来的游客体验制陶技艺,周末人多,就有4到5个合作社村民在体验坊服务。除了制陶,临近的下塔村建立了米塑体验馆,目前正在建的还有药发木偶传习所等。据了解,9月23日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时,大安乡举办了首届“非遗体验旅游节”。游客可领取非遗任务卡,完成非遗体验就可获得通关印章,领取纪念伴手礼。游客还可亲自体验传统农事活动,收割彩色水稻,感受丰收喜悦。可以说,大安乡这片区域已然形成一条非遗体验旅游线路,非遗项目不出村,游客就能跟着导览来到村里体验。
全域旅游视角下,遍布全市的非遗体验基地恰好也织成了一张全域非遗旅游的大网,形成了一条条非遗体验特色线路。据温州市文广新局非遗处处长江树介绍,泰顺百家宴、文成太公祭、瓯海周岙挑灯节、苍南拔五更以及苍南、平阳、泰顺、文成各县的畲族三月三等节庆民俗活动,都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畲族婚俗项目已然创新开发为婚礼服务项目,用传统的婚俗仪式为当代新郎新娘办婚礼。盘活这些资源,并通过市域统筹做好规划,形成非遗体验基地旅游圈,可带动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责任编辑:王林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