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唐代赭釉多足辟雍砚

2018-10-30 15:07:51 刘东 

v9d3YTKLTmUOuH0o7oiety2H41dPy7RH65hgHa5W.jpg

​砚台是文房四宝之一,作为研墨工具的砚,至迟在秦汉时期就已普遍使用,有大量出土的汉砚为证,且均为石砚。三国两晋时期,陶瓷质地的砚台开始出现,数量上迅速超越石砚,直到隋唐时期瓷砚都是砚台的主流。两宋以后,以端砚、歙砚为代表的石砚再次崛起,重新取代瓷砚。纵观中国砚史,经历了“石砚—瓷砚—石砚”的演进过程。本文介绍安徽博物院文房四宝展厅内展出的一件赭釉多足瓷砚。

这件赭釉多足瓷砚(见图):通高6.5、口径15、底径18厘米,1952年安徽省无为县严家桥出土。砚呈圆形,砚面微凸,外围凹陷形成一周水槽,作为蓄墨的砚池,砚身下置21个排列紧凑的蹄形足,足与足间分开,但足底相连形成圈足。砚面不施釉、漏胎。砚身、砚池均施釉,釉色赭红,积釉处颜色深,接近黑色。

多足瓷砚是在两晋时期三足瓷砚基础上发展而来,形状皆呈圆形。南北朝时期的陶瓷砚出现五足、六足甚至十二足、十四足。隋唐时期继续发展,多足砚足数最多可达二十余足,本文这件赭釉多足瓷砚,砚足就多达二十一足。

南北朝中晚期开始,多足瓷砚砚面凸起,外围凹陷形成一周水槽,隋唐延续这一形制。从功能上讲,凸起的砚面用于研墨,周围凹槽则用于蓄墨。这一形制的砚,古人已为其命名,曰“辟雍砚”。如宋人苏易简《文房四谱》中说:“圆如盘,而中隆起,水环之者,谓之辟雍砚。”此记载将辟雍的形制讲得很清楚。米芾《砚史》中记载:“盖古砚皆心凹,后稍正平,未有凸者。始自侍读学士唐彦猷作红丝辟雍砚,心高凸。至作马蹄样,亦心高凸。”这大体符合汉唐时期砚形的演变情况。

那么,“辟雍”为何意呢?汉代班固《白虎通》记载:“辟者,璧也。像璧圆又以法尺,于雍水侧,像教化流行也。”实际上,辟雍是周代贵族子弟读书的学校,校址选在璧圆形的高地上,周围有雍水环绕。而辟雍砚砚面正如璧圆形之高地,凹下的砚池正如环绕的雍水。形似,寓意也好,辟雍仍先秦名士学习之所,辟雍砚则为隋唐文人文房用具。

安徽博物院收藏的这件赭釉多足辟雍砚的时代原来鉴定为隋代,但也可做进一步讨论。关于辟雍砚的时代及流变情况,上海博物馆华慈祥在《中国古砚》一书中,统计了全国各地19座隋唐纪年墓出土的22方辟雍砚,其中最早为隋开皇七年(587),最迟为唐天宝年间(750年前后)。并分析指出“隋代出现的足与足之间相连而成的圈足辟雍砚在唐代逐渐消失,而镂空带状圈足和足下有托座的辟雍砚则较为多见。”那么,这件赭釉多足辟雍砚21足之间均镂空分开,足底连成圈足,即所谓镂空带状圈足,这显然更接近于唐代风格。另外,从釉色看,中唐以后的安徽本地皖南窑场多有烧造这类赭红色釉陶瓷器,隋代安徽皖北及周边省份的窑场则基本只烧造青釉瓷器。这也是笔者认为这件赭釉多足辟雍砚应定为唐代的重要原因。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雷斌[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