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手工艺,创造中国人的新生活方式

2018-10-30 00:00:00 未知

9年前,工艺美术行业里也做过一次类似的 全国性调查,对比可以看出,近10年过去,行业整 体现象变化并不大。过去存在的问题,今天依然 如此。

调查要反映传统工艺的热点问题、核心问 题,比如关于原料、工艺以及正确的传承途径 等,以便找到手艺人的发展方向。而振兴传统工 艺的根本目的,是解决中国人生活方式消亡的问 题。传统工艺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 统生活方式的物质基础,如果不是日常生活所 需,如果不与日常生活消费相匹配,就很难走入 大众。在这个时代,中国人是全盘西化,如果找 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势必会大量需要具有中国印 记的东西。

使用大漆制作的电脑、摆放榫卯结构的家 具、身着苏绣的服装......这些物质,并不代表就 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它们在生活中,相互之间 是怎样的搭配关系?准确地说,我们是希望在这 个时代,构建一种新的、中国人自己的生活方式, 让人们知道,传统手工艺是我们的生活必需品。

日本很发达,每户人家里都很现代化,却总 要将一两个房间保留传统的日式风格。我们并非 要推崇这种方式,中式装修并不是中式生活,而 是我们的内心应该有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依恋与敬 畏感。只有全民共同去创造生活时,手工艺才能 为日常生活所用。

遵循中国工艺美术史,能探索出手工艺的发展规律,能发现创造是人的天性。每个时代都有 这样一群人,把传统工艺吃透,然后一点一点往 前走。这是个极其困难的过程。但现在绝大部分 手艺人不是这样,他们将眼光停留在眼前利益 上,没有从长远思考传统工艺本身的发展方向, 或是自己的技艺应该往什么样的方向走。

我们现在看到的功成名就的手艺人,年轻时 都吃过苦头,从来没有速成之说。只有东西做得 好了,才有威信、荣誉和金钱。这个行业欠缺的, 是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创造性思维,还有对自己 是做工艺家还是美术家的准确定位。

这也是生态问题。在于手艺人究竟有没有被 社会真正重视?给荣誉、给身份、给钱,实际上都 不是一个好办法。

在过去,手艺人的社会地位很高,乡邻若有 家务或其他矛盾,就要去找个手艺人来评议或是 调解。现在不可能这样,毕竟社会生态结构发生 了改变。但手艺人至少是一种常规的社会职业, 与教师、公务员、技术员等类似。只有当大众以平 常心看待手艺人了,那才是真正受到重视了。

 所以手艺人与老百姓的关系,就是手艺与生 活的关系。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手艺 人所做的,就是创造满足人们生活所需的物品。 如果和生活没关系,那还做什么手艺。

国家要求弘扬传统文化,方向很清楚,但在 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事情都与初衷相悖,甚至 反传统了。

前两年,有许多小孩跟着剪纸传承人张方 林在南京民俗博物馆学习,后来一了解,小孩 将来要到美国读书,学校需要掌握一门才艺的 学生。当报考完了,也就不再学了。他们甚至都 没有磨过剪刀。所以保护传统文化需要给社会 大众做普及,但还需要实践与探索,不能只做 表面肤浅的内容。人们现在需要的还仅仅是常 识,谈不上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没有期望就没 有失望,要真正振兴传统工艺,需要让全社会 产生共鸣。

从调查与现实可以感受到,在外界眼中, 手工艺更多是一个可以挣钱的行业。反映出的 最大问题,就是经营与市场问题。从业者将其 归咎于缺乏营销渠道,因此很看重网络销售。 但手工艺有体验基因,因此网络销售最大的问 题,就是如何取得消费者的信任?这需要几年 甚至十几年的长期过程。

​无论是何种方式,总有人提手工艺需要市 场化,其实手艺人和手工艺这个行业一直都在 市场上。而产业化发展,只能解决一般的普遍 需求问题。传统工艺是个性化的,需要创造性 的手工劳动。这与人本身有关。

手艺人是靠作品说话的,与营销渠道没 什么关系,做得好,别人自然会千方百计的 想办法找到你。只有做得较差和一般的人, 才需要渠道。真正的精品,是吸引人主动去 找寻。

归根结底,只要技艺好了,自然就会有生 意。这是很简单的市场规律。

当然现在从业者需要解决生计问题。无论 是产品运作、创立品牌,还是资本进入,如果 剔除工艺文化,或者仅仅利用传统图案元素进 行创作,那是另外一条路。文创产品的成功, 我认为不是手艺人的成功。传统工艺需要做研 究,如果不从知识认知上提升人们对传统的认 识,就是假象。

手艺人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手艺如何提 升?有没有人需要?自己是否还有延续下去的 动力?否则势必会被淘汰,或者被转型。

材料、技艺、市场,到生活方式,手工艺必 须要有实用功能,欣赏的工艺美术品不是主流 的手工艺。作品不仅要实用,还要好用,不好用 的东西肯定会被淘汰。就像中国有那么多的文 物,文物就是历史上的手工艺品,但文物并不 一定件件都是精品。被时代淘汰,一定是有原 因的。这就是手工艺的规律,改良传统,与时 俱进,随着生活的发展而逐渐变化。历朝历代 都是如此,并非一成不变。

但以质求量,是中国人不变的生活准则, 也是消费准则,更是创作准则。中国人提倡缝 缝补补、修修整整又用多少年。过去手巧的妇 女做个补丁,也会将边角弄成如意头、云头等 模样。一要追求漂亮,二要讲究舒服,这就是 生活中讲究的准则,也是生活的准则。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林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