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张犇:以高铁站为例 谈设计中的痼疾

2018-10-31 13:56:36 张犇 

伴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铁站的建造也得到蓬勃展开,业已成为极具时代特征的“高技派”建筑类型,为每一位出行者带来科技与审美的双重享受。

毋需讳言,当今高铁站的设计无论是形式还是功能均充满了显著的科技性特征,但在功能设计上依然还存在有一定的不足,而这种不足正是当前部分高铁站设计频遭“吐槽”的缘由。

当下高铁站的设计,无一不大气上档次,材料昂贵,技术精湛,文化元素丰富,但在设计中所出现的如空间分配不合理、设备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也客观存在,因此或造成大而无当的空间浪费,或表现为功能的匮乏和标识的模糊,往往弄得乘客七荤八素。如南京南站曾号称“亚洲第一大火车站”,如今却被吐槽为“亚洲第一大减肥站”。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南京南站的空间巨大——总占地面积近7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5.8万平方米,有15个候车厅,3个站场和28个站台;第二,标识系统不够清晰,乘客虽身在其中,却有无所适从之感。

标识系统不够清晰的问题并非南京南站一处,出现这种问题,本质上还是设计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但标识系统的设计毕竟只是属于细节设计,改进的难度并不大,若在功能设计上出现问题,那就不只是一个局部的设计问题,而是总体设计理念出现了重大问题。

如果要票选出中国被吐槽最多的高铁站,可能非重庆北站莫属,这与其在功能设计上的巨大缺陷有直接关系,有的网友甚至用上了“如今的高家庄,让鬼子进得来,出不去!”的电影台词来揶揄重庆北站的设计。

重庆北站兼具高铁站和普通客车站的双重功能,南广场设计为普通客车进站区,北广场设计为高铁动车进站区,本意是将普快与高铁动车独立分区,但在实际建造中,由于缺乏南北广场间的连接通道设计,极大地影响了乘客尤其是外地乘客的出行,经常出现乘高铁动车的赶到了南广场,乘普快的旅客跑到了北广场。于是,在南北广场间疲于奔命的乘客不仅成为了一道“风景线”,也大大地“造福”了当地的摩的、黑车生意。重庆北站由此被戏称为“坑爹指数超五星级”。

“窥一斑知全豹”,两座高铁站所出现的问题并非个例,归纳起来,造型同质、空间浪费、设施闲置、标识不清,应是当前高铁站设计中的四大痼疾:

第一,造型同质。2017年,一篇题为《全国高铁车站外形盘点》的“雄文”刷爆网络,文中对于高铁站造型特征的总结生动形象,如大帽檐、大屋顶和大波浪等,其中,大帽檐造型以南京南站最具代表,大屋顶造型以西安北站最为典型,大波浪造型以武汉站最有“颜值”。其他还有如体块造型、古典造型等,基本是在上述三大形式基础上的分割、组合,总体上的同质化倾向非常明显。

当今建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多类型特征建筑的呈现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但不应成为过度形式化、程式化和同质化的借口。大量的千人一面的高铁站的出炉,不仅简单粗暴,还极大地疲劳了人们的审美。

第二,空间浪费。早在2015年,在程泰宁院士领衔编撰的《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现状与发展》一书中,就对高铁站建造中动辄出现“亚洲第一”的倾向提出尖锐的批评。曾号称“亚洲第一高铁站”的南京南站,如今已投入运营7年有余,但空间浪费的现象依然存在。虽然大空间能为乘客提供充裕开阔的视觉观感和身心放松,不过从实用性和土地资源的宝贵性而言,如果只为博一个“xx第一”的空洞头衔来吸引关注,确是没有必要的。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迄今为止,见于报端的号称“亚洲第一”的高铁站却不下十余个,大而无当,除了空间的浪费,还带来了多方面的浪费。

第三,设施闲置。空间的奢侈必然带来设施的闲置,由此也不可避免地带来高额的运营与维护费用。如一些新建高铁站的高度设计并非基于实际功能的需求,而是根据建筑的立面效果来确定,这势必造成空间、设施的浪费。一座数十万平方米的大体量建筑,空调能耗、养护维修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也越来越成为很多高铁站不堪重负的主因。于是,在一些高铁站中甚至出现了不得不停用或关闭部分设备,闲置一些投资巨大的设施等现象。如果在建造之初按规律来设计,这些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第四,标识不清。指示系统的设计与乘客的关联最为紧密,但却最易成为被忽视的问题。重庆北站的功能设计确实存在明显的不足,但标识系统的混乱也难辞其咎;南京南站之所以被吐槽为“亚洲第一减肥站”,与标识系统不够清晰也有直接的关系。如今的高铁站,客流量越来越大,交通方式的换乘流线也越来越复杂,标识系统就必须本着普适性和普惠性原则,简单、明了、清晰、高效地引导大规模客流进行安全、便捷地流动,这应成为标识系统设计的第一要义。

高铁站是方便出行的公共建筑,出行和回家的目的看似简单,却充盈着丰富的情感内容和审美情怀。选择高铁,不仅仅是选择一种速度,还选择了一种温情。优质的车站设计,能将文脉所造就的时间维度充盈于乘客的身心之中,只要能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断进行换位思考,功能美、技术美、材料美、品质美、艺术美的目标就必然会得到呈现,高铁站也必将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靓丽的文化符号。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杨晓萌[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