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时隔85年再发掘 河南鹤壁辛村遗址首次发现铸铜及制骨作坊

2018-11-28 10:03:12 李文哲 

3TiBmdM1NM3RiBfnlVMJjSlJKFw2LmOqjiJRmdY4.jpg

辛村遗址出土的骨铲、角器、骨梳、蚌镰、蚌饰等。新华社记者李文哲摄

制骨作坊区、两周铸铜作坊区、一般居住区……时隔85年,河南鹤壁辛村遗址(原浚县辛村墓地)重启大规模考古发掘。一系列新的重大发现,使这里由单纯的墓地被确认为具有都邑性质的超大型聚落遗址,为研究卫国都城所在地提供了重要线索。

81岁的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23日专程到辛村考察,他说,“我上大学的时候就从课本上得知,85年前辛村墓地的发现,开启了我国西周考古的序幕。青铜器上的‘卫’字铭文,让我们知道了卫国所在,但卫国究竟是什么样子还停留在史书上,寻找其都城遗址所在是很重要的考古任务。”

7ZaO0s6v18Wqfs6GYx7ijScD3xmtku8CkXrzhcTf.jpg

81岁的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左一)在辛村遗址考察时,考古队负责人向其介绍文物出土情况。新华社记者李文哲摄

1932年至1933年,在安阳殷墟进行考古发掘的郭宝钧等前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考古前辈,移师距其50公里的辛村,发掘出西周墓葬80余座,出土铜、陶、石器120箱,首次确认该墓地性质为卫国墓葬,震惊中外考古界。为配合基建,去年至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首次对辛村非墓葬类遗存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

在福兴寺南发掘点,西周、东周的灰坑内发现陶范及炉渣,马坑、牛坑及殉人等祭祀类遗存,出土陶支垫、陶拍等大量制陶工具,还发现多处窖藏坑。

“灰坑里出土许多铸造青铜鼎的陶范,这是一个重要迹象,出陶范的地方肯定离都城所在地不远,卫国都城应该就在辛村附近。”李伯谦说。

fu2XoLQx4y4PhvH0Z1YY0RgmXjJqynA4QxcijDPU.jpg

辛村遗址出土的陶器。新华社记者李文哲摄

新发现的制骨作坊区,清理出西周时期骨料坑近10座。新出土的骨料中,牛的肢骨与鹿角被大量使用,也有少量马及鹿的肢骨。此外,还出土大量骨器、角器和蚌器,如骨簪、骨锥、骨(角)镞、骨饰、卜骨,以及骨(角)制的工具和蚌镰等。

发掘出的骨饰品揭示出较为完整的制作过程,从完整的肢骨到坯料再到最后的成品,以及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均保存完好。有些器物,有骨制和角制两种材质,如环形饰品、骨簪、骨镞等。

“铸铜及制骨作坊区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辛村遗址的内涵。结合现有的考古发现,它已不再仅是一块墓地,而是集王陵区、铸铜作坊区、制骨作坊区及其它功能为一体的、具有都邑性质的超大型聚落群。”考古队领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韩朝会说。

辛村遗址内发现的祭祀类遗存——牛坑。新华社记者李文哲摄

第八届黄淮七省考古论坛近日在河南鹤壁召开,50多名与会考古专家到辛村考察。安阳殷墟是商朝最后的都城所在地,但也有学者提出商王朝最晚期曾一度定都于朝歌,即今鹤壁境内。专家们考察后认为,辛村距离殷墟很近,目前在辛村发现的一些商代晚期墓葬,为探讨辛村遗址历史沿革及其与殷墟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

专家表示,辛村遗址是一个具有都邑性质的超大型聚落遗址,应该开展有计划的考古钻探和发掘工作,弄清遗址范围,寻找大型宫殿建筑。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辛村遗址会为世人呈现完整的卫国风貌。

(责任编辑:李璞[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