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国内艺术圈热切期待内地秋拍开槌之际,发生在海外的中国艺术品拍卖活动也吸引了不少业界人士注意。在不久前落槌的一场伦敦秋拍活动中,推出了一批黄花梨家具拍品,虽然估价低廉,却也遭遇流拍,引发热议。
从估价上看,此次伦敦秋拍的整体水平并不算高。如其中一件清末民初黄花梨圆角柜(长87、宽44、高127厘米),虽然年代较晚,但估价也仅有1.5万—2.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3.6万—22.7万元)。这样的价格相对国内市场而言可以算是捡漏的价位了。而以在今年北京秋拍中将亮相的一只清代黄花梨圆角柜为例,该柜长73、宽46、高110厘米,相比伦敦拍品,窄14、厚2、矮17厘米,估价却高达150万—200万元人民币。尽管如此,伦敦这件作品最终却以流拍告终。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海外黄花梨市场表现出的巨大差异,主要源于国内外藏家对黄花梨家具的认识不同,预期也不一样。由于文化背景差异,外国藏家们喜欢的是中国传统家具器型、黄花梨色泽和纹理,以及老物件独有的厚重感等,而对背后的明式风格、文人情怀或历史传承等并不了解,更没有对中华遗存的情结。而随着中国内地黄花梨一路猛涨,早已远超西方人能够理解的范围,海外的存量大量回流,除了国人海淘之外,少有外国藏家主动出手追高,海外低价流拍的现象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事实上,在国内市场上也不乏类似案例。如在今年上半年北京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海外回流的“黄花梨小顶箱柜”以36.8万元成交易主,相比于之前在海外拍卖的价格增幅仅一成。这件黄花梨家具九年前现身国外市场,当时顶箱和立柜分别被两家机构拍卖,名称不同、标注的年代也略有差异。其中顶箱部分被称为:一件十七十八世纪的小黄花梨柜帽,而立柜部分则为:一件十八世纪的小黄花梨方角柜。两部分先后拍出后辗转回到中国,在国内市场上合体,改名叫黄花梨小顶箱柜。业内人士指出,由于藏家都没有认识到这件器物实为炕上家具,而仍然延续外国人对其基本形制的看法,以致两次拍卖并未出现价格突破。
不难看出,当今海外市场上尽管是有机会捡漏的,然而怎样挖掘出“漏”的价值空间却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还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和悉心考证,才不至于让到手的“漏”溜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