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公共艺术载入LCM置汇旭辉:艺术让你我相连

2018-12-06 22:18:59 未知

xxwNDGtsr7dTYbQmX4nO2V1Jo9Vc2zkAPPM31GQ7.jpg

公共艺术论坛《另一种白盒子——当公共艺术进入商场》嘉宾合影

2018年11月24日,公共艺术团队KCC ART在LCM置汇旭辉广场举办公共艺术论坛《另一种白盒子——当公共艺术进入商场》。当日,KCC Art艺术总监朱易安与知名学者姜俊,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的负责人、副教授刘毅,《公共艺术》杂志副主编吴蔚,以及艺术家陈航峰一起探讨艺术与商业的交融与碰撞话题。

1xEj7hwOp7bJP6jGkjhA1eNWfZwThDu1IVf96wz6.jpg

公共艺术论坛《另一种白盒子——当公共艺术进入商场》 论坛现场

公共艺术趋势在哪里?嘉宾们分享智慧

fYFWJQQkDwftt7W2QiKiEtaUJPYHaV1Q93LC1Cj5.jpg

姜俊

论坛现场,姜俊从学术结合实例的角度,阐述了公共艺术如今的发展面貌。他说:“如今,不论是西方,还是亚洲和中国,都特别强调‘共同体’的问题,即我们要重新通过公共艺术,来建构起一个新的共同体,使得人和人在一起,能共同地互相了解,进行沟通。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被重视?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的私有化的问题,使我们今天越来越关注于自身、关注于自我的表达,而缺少一个共同连接的问题。因此,共同体正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在公共艺术当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姜俊表示,共同体的探讨热度与第四消费关系密切。与第一、第二、第三消费相比,逐步升温的第四消费是“对于非物质性的消费”。“它摆脱了物质上的丰富性,提高了一个人的非物质意愿,希望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形成社区,也希望从完全私有变成公有和共同使用,还体现了人们对于生态性生活的一种向往。”

在这个基础上,新型的公共艺术的关系越来越清晰。姜俊总结了以下几点:公共性、在地性、剧场性、非物质性、舞台性、互动性、沉浸式、身体性、表演性和多元媒体。其中,他强调了“体验性”。“今天的体验如何使我们和世界发生关系,如何我们和其他的人发生一个更亲密的关系,这样可能变成了我们今天所谓的公共艺术走向这个非物质性的重要议题。”

rtOk23tpwlnBgAAix32g7HUQ4hrzgBalzgcdY1Ao.jpg

吴蔚

吴蔚首先阐述了公共艺术的行程理由和定义。他说:“今天,原本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非常严密的传统博物馆模式,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替代性的展览,和艺术实践开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公共艺术一大最基本的特征是在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这与在美术馆里面、在画廊里面、在那种固定的艺术机构发生的艺术,是截然不同的。另外,它没有一个固定的形态特征,可以是雕塑、表演、戏剧,甚至诗歌和讨论,它不能用一个非常明确的形态去概括,而是趋于一种价值观,关乎于我们如何看世界,艺术家如何用他们的眼光回应他们对世界的思考。”

其次,她从策展的角度描绘了公共艺术的特征。“策展人的一大使命是,他/她艺术家和公众之间的调节人。在公共艺术领域,策展人还有一些更加具体的目标:首先要建立一个参与性、包容性和超越官方机构约束的公共平台;其次,是要去表达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再次,要为观众了解这个具体的地区、这个地点,比方现在在这个商场、这个商圈要提供一个窗口。”

eQwfH557rldmpwaqdMfDbGssBt469BTTezQdfvB0.jpg

陈航峰

艺术家陈航峰在现场介绍了他的部分作品。近期,他的作品《万花镜》被放置在LCM置汇旭辉广场崮山路入口处。该作品灵感源自万花筒中的彩色玻璃片,多倍放大和立体化后以不规则亚克力球体的形式呈现,组合成一件灯光艺术装置。作品在自然光下呈紫粉色,通过控制灯光颜色与原有亚克力的颜色、形态相结合,营造不同的动态视觉效果。

1QaOYRbAzxaiC1hod2mVex5iA3gMM0hqE6uAADGu.jpg

刘毅

刘毅则以不同的公共艺术展为切入口,阐述公共艺术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他表示,“如果公共艺术作为策划的话,必然会有各种机制,关系到甲乙双方,关系到作品最终能否执行,关系到是否有一个委员会,关系到经费等。那如何建立机制,变得很重要,值得呼吁。另外,由于作品涉及到更多公众,那么最后能否有一项针对观众的调查,我觉得是很需要的,要让公众公众去说话。”

PBjCwizUfoTpMbjkMYoVL0HS3RtLZ5KyA97dV4FN.jpg

公共艺术论坛《另一种白盒子——当公共艺术进入商场》 论坛现场

公共空间的美学实践者

伴随着上海等大型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爆发式生长与变化,KCC致力于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实践中融入艺术与美学。今年9月,KCC ART联合三位青年艺术家——陈航峰、邬树楠和俞书航,为新开业的浦东LCM置汇旭辉广场打造了公共艺术作品。三位艺术家分别在LCM商场入口、B1层餐饮区、停车场以及与商场连通的写字楼等公共空间中,呈现了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除陈航峰的作品外,邬树楠带来作品《呼吸/Respiration》。这是由艺术家自2015年的一幅摄影作品转换而成。在LCM艺术项目中,邬树楠与KCC ART联合创作,将原先的摄影图像在分割后被打散重构,画面以高精度UV印制在小块金属铝板上,构成了一件立体艺术装置。

另外,俞书航作品《Food in mind》被放置在商场餐饮区,五台同时播放的LED屏幕里,上演了一出蔬菜水果的闹剧,展现各自的活动和情绪变化,最终却“殊途同归”落入蔬果榨汁机中。作品以蔬果的视角巧妙隐喻现实生活中人类受个人“视域”限制的困境。

mmbG5Gi1MsEKnBfTj9bY1szjvCAU4GAaCfqlZF3k.jpg

KCC Art艺术总监朱易安

ZL0WMiHDR7zexFWUZjJ6iPjsLLZ8TdiBnELw1p0X.JPG

KCC-Art Studio,《理性云》,艺术装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8000x5850x4300 mm

©KCC ART,LCM置汇旭辉广场,2018 

CEKjJmjup3m3v6NW2e0mEk5C3owI3nu8xCpqBYSY.JPG

KCC ART+陈航峰,《万花镜》,灯光艺术装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9800x5000x4200 mm

©KCC ART,LCM置汇旭辉广场,2018 

9fVwMZAxAZ0INYK0uQltRZCzEwNoZ4dSFCTAbRk9.jpg

邬树楠,《呼吸》,艺术装置,铝板印刷,2200 x 2200 mm

©KCC ART,LCM置汇旭辉广场,2018 

在该项目中,KCC ART不仅联合以上三位青年艺术家参与创作,更邀请知名策展人施瀚涛担任项目顾问。同时,KCC ART根据LCM商场写字楼、餐饮区和停车场不同的空间属性,设计了《理性云》、《生长04》、《瓶瓶瓶瓶瓶子》和临战门墙绘等作品,激活了商业空间的美学基因,也将艺术作品带入更多百姓的日常视野。

如今,商场内的公共艺术,是拉近了艺术与公众的距离,还是使原有艺术价值在商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偏差?当展览和作品由美术馆等“白盒子”移步购物商场,艺术空间的形态逐渐多样化,观看和介入艺术的方式也不断更新。艺术与商业正以一种更为紧密的姿态互相结合,艺术审美体验现如今已成为了都市商业空间的新风向,而商业推动下的公共艺术创作,正逐渐改变着商场的面貌形态以及公共艺术的发生方式。

(责任编辑:彭菲[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