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卓文君家族是如何冶铁的?成都的汉代冶铁实验考古如此复原

2018-12-08 23:04:50 李雪艳 

“汉有竖炉,在彼古蜀。刀凿釜斧,尽出此都。”邛崃古称临邛,境内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在汉代即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铁器产地,根据《史记》的记载,临邛名人卓文君的家族卓氏正是因“铁山鼓铸”而有万贯家财。今日,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邛崃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汉代冶铁实验考古活动在邛崃市邛窑考古遗址公园举行,这也是全国首个以考古发掘汉代炼炉为原型的冶铁实验考古。同时,国际铁文化研习营也于今日揭牌。

7F4ZbSpIsSX0ufWCHPm4C4oODSA9m1MkbSQJUJFN.png

摄影 胡大田

经过早上6点到下午1点20分不间断的冶炼,考古人员成功冶炼出铁水。“对汉代冶铁活动从矿石开采到冶炼到锻铸的复原,考古学家可以对汉代的铁技术、铁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今年我们的目标就是建炉,以及将铁矿石炼成生铁。明年我们还会炼制一些铁器并探索相关工艺和器型。本次实验的报告我们也会在整理后发布。”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马春燕介绍。

冶铁现场火花四溅

K8tK5Eo2Kt7toLPIwtmIDKNIDxDMN8u0giutcNAf.png

“当!当!当!当!”今日上午,记者还没走进实验现场,敲击木炭和铁矿石的声音已不绝于耳。来到现场,一座高1.8米、上小下大结构的炼炉出现在记者眼前,炉口已满是火苗窜出,离它不远处还有一个未被使用的炼炉。试验现场还设置有原料区、操作区、燃料区等,近40名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紧张地进行着今天的实验。场外还有不少前来见证这个时刻的市民们。记者看到,试验现场墙上挂着的记录表记录着从早上6点15分就开始投入的木碳量,每隔三五分钟,工作人员就会增加新的纪录。“我们正在通过添加木炭和铁矿石进行加热的方法炼造生铁,这也是全国首个以考古发掘汉代炼炉为原型的冶铁实验考古。”马春燕告诉记者。

冶铁实验考古,就是通过复原汉代从矿石开采到冶炼锻铸的冶铁活动,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汉代铁器的冶铸技术及其背后的冶铁文化。今年10月,四川大学考古学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实验考古工作人员入驻邛窑考古遗址公园,开始筹备古临邛地区汉代冶铁炉的复原和冶炼实验工作。基于对汉代冶铁炉炉砖、鼓风管的复原,工作人员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对汉代冶铁炉从形态到工艺的复原。此外,专业的考古实验人员还根据考古发现,复原了汉代西南夷地区常见的“碗式”炼炉,并分别使用铜矿和铁矿进行了冶炼试验。“实验现场的一号炉就是我们以古石山邛崃古石山遗址1号炼炉为原型制作的,正在冶铁的二号炉是在我们经验的基础上,借鉴日本古法炼炉制作经验而成的。”

超过7个小时实验 铁水成功流出

unGKkdTQrv6hAzxagXPgAsAOwsMjT7ViICbsVL6b.png

临近中午,炼炉内火势已经非常旺,但仍没有达到考古人员的要求。换班吃完午饭后,工作人员继续进行着实验。下午1点20分,在反复观察温度表及火炉火势的变化后,试验现场总负责人之一、日本爱媛大学东亚古代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村上恭通轻轻拨开炼炉底部出口的炭灰,原本热闹的冶铁实验现场,全都屏声静气,等待实验成果的诞生。随着考古人员几次掏出炭灰,沸腾的铁水如一条小火龙窜出炉来,顺着挖好的沟导出。一时间,现场欢呼声与掌声不断。“非常非常成功!”“我们下一步就拿它做茶壶哈哈!”看到铁水的颜色从火红渐渐变暗,考古人员们这才放松地开起玩笑。

冶铁实验难在哪?实验期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陈建立接受记者采访时,热情地当起现场解说。“首先,我们要打好炼炉的地基,炉基不容易倒塌不容易沉降,南方地区要需要隔水。炉形的结构在炼铁时是最重要的。炉缸的结构,不同的结构在冶炼时鼓风的效果是不同的。这种上小下大的结构,保温效果比较好。同时,鼓风之后的废弃排出也比较顺畅。”

规模大又规范的冶铁实验 全国独一无二

ml1g7L8MHw5ORToxC5Tr0NAXfliJgIemM4jJsAZZ.png

近年来,考古工作人员在古临邛境内的邛崃、蒲江等地发现了大量汉代冶铁遗迹和遗物,古石山遗址更是发现了一座中国南方地区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炼铁炉。丰富的汉代铁技术、铁文化资源使得考古工作者们得以以之为依据开展实验考古活动。“这次活动在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临邛冶铁这种过去文献上才能看到的情景,通过田野考古证实,通过实验考古复原,这是最让我惊艳的。而这种规模大又规范的冶铁实验,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院白云翔表示。

对本次实验考古,陈建立也是赞叹连连:“如今我们复原古人的炼铁并模拟古人的操作方式,就会涉及到原材料的组织、冶炼流程、需要多少人工等,这些本身就是在复原古代社会,也是一种考古的过程。”陈建立告诉记者,冶铁实验考古旁的“铁冶之都”临时文物展、铁文化文创产品等考古与文创活动的结合,对推动公众考古大有益处,“即使不懂考古的市民也可以来这里了解到古代社会生产,了解邛崃本地的历史文脉。考古工作和遗址公园相结合,让公众考古活动可以长久开展下去,这种方式非常值得推广。”

(责任编辑:李璞[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