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赞——一位纯粹的人民艺术家
2018-12-12 16:19:00 未知
悲鸿恩师的油画《箫声》
引我进入艺术的殿堂
古元同志的版画《菜圃》
把我送到陕北黄土高原之乡
陕北窑洞里的老大娘给了我两把金钥匙
一把叫“生生”,一把叫“阴阳”
打开了中华民族本原文化的宝藏
——靳之林
靳之林先生魂归延安
文|林樵
2018年12月9日上午9点17分,当代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本原文化学创始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油画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顾问,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安美术学院“中国本原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延安黄河原生态文化保护协会总顾问、原延安地区文管会副主任,曾荣获法国功勋与敬业最高颁奖委员会颁发的“为人类特殊贡献奖”金质十字勋章、国家“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称号以及中国文联颁发的“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60周年”荣誉证书等,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靳之林先生因病逝世。享年90岁。
双手搂定宝塔山,
砂梁哭碎延河月;
我爱延安一腔火,
滔天冷水泼不灭!
——靳之林
“我想在延安办一次画展,用两辆大轿车接延川的农民朋友参加开幕式,一车小程村,一车桑洼村,让他们来看来自他们生活中的画。”这是靳之林先生晚年的一大心愿。他说“我在黄河边画画时,怕我累着了是农民朋友用毛驴车拉着我早出晚归,怕我饿着了是农民朋友抢着为我送饭。那饺子怕凉了,一煮下就装到罐子里提着往山上跑,赶我吃到嘴里还是热乎的。他们,是我最亲的朋友。”前不久靳先生病重住院,我们到北京去看他,夫人文香俯到他的耳边说:“延安的朋友来看你了。”老人家微微张了张嘴,似乎轻轻唤了一声“延安”,便是泪花盈盈。
早年以延安鲁艺为代表的艺术形式、艺术思想特别是古元那“能震撼到人们灵魂的”木刻作品深深地吸引了靳之林,1959年他有幸接受油画《***在大生产运动中》的创作任务,使他有机会来到延安。一下飞机他就像战争年代奔赴延安的进步青年一样直奔宝塔山下。夕阳下,他跪在延河边,水里是宝塔的倒映,手捧起一掬延河水,他已是热泪盈眶,激情的诗句从心底涌出:俯吮延河水,脸贴宝塔山,十年不眠夜,热泪想延安。经过十多年的磨难等待和努力,靳之林终于在1973年11月如愿以偿,来到延安枣园插队落户。在延安工作和生活的十三年间,他创作出了《公社女书记》等经典油画作品;徒步3000里全程考察了南起淳化林光宫北到内蒙古包头九原的“秦直道”;考察了陕北由北魏至民国历代408个石窟的10万余尊雕像;把陕北的剪纸老太太带到世界艺术之都巴黎,并成功举办了“延安地区民间剪纸艺术展”,她们神奇的剪刀赢得一片惊叹,为使世界了解了中华民族本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陕北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评论说,靳之林先生复活了隐蔽在民间生活中许多古老文化的原型,揭示出民间司空见惯、约定俗成的文化符号中蕴含的文化基因。他揭开了中国本原文化研究的新序幕,打破了当下学术研究之间的门户界线,发现并跨入了民间文化的新大陆。他以一种人类文化整合比较意识为主体的思维,从宏观和具体两个方面入手,以超人的田野考察工作量和极大的耐心、坚韧勤奋的学习精神,终于竖起了人民文化这座丰碑。
《南泥湾》 1961年作 260x95cm 布面油画
《公社女书记》 1975年作 87x107cm 布面油画
后来,靳之林先生虽然被调到中央美院工作,但他一直把延安视为滋养自己艺术生命的沃土。他把每次回延安都视为补课,视为向民间艺术大师的再学习。
伏义河村村民看靳之林画黄河人家
2006年6月在陕北壶口瀑布写生创作横长4米的《黄河瀑布》
靳之林在牛尾寨乾坤湾创作《清水关黄河渡口》
壶口彩虹 2006年作 100x65cm
春到乾坤湾 2007年作 51.5x120cm
黄河激浪 2006年作 320x80cm
大雪莽莽 2005年作 81x54cm
大雪后的黄土高原 2006年作 116x81cm
2014年春节,86岁的靳先生和延川的农民朋友一起过年。正月初五,给小程村的乡亲们拜完年已是雪花纷飞,靳先生坚持要留下来作画,但怕大雪封山生活有诸多不便,大家还是劝他回到了县城。没想到他整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第二天早晨望着白雪皑皑的山川大地他激动说,这场大雪我盼望好久了,不能画雪落乾坤湾我会终生遗憾。他说,我死过多少回了,现在的命是白捡来的,是上帝赐予我的,我无所畏惧!天堂我去过了,地狱我也去过了,我没有什么可怕的了!谁还再忍心拒绝?铲雪扫路大家帮助靳先生再返黄河边。
纷纷大雪落在了他的肩上头上,像雪压劲松;落在了他的浓眉上,使他显得更加威严;落在了他的调色板和画布上,产生了一种特有的艺术效果。如果说这场大雪是上苍挥舞着大笔,把大地装扮,那么靳之林先生则用他的画笔招来了这雪的魂,让它在自己的画布上舞动。他笔下的陕北大地恢宏大气,壮美无边。在这苍茫的大雪中看老人作画,像是在看一位胸有千军万马的将军指挥一场气壮山河的战役。你看他的双目,时而冷峻威严,大有怒吼一声吓破敌胆的英武气概;时而渺远,具有藐视一切的战略胸怀;时而喜悦,则有凯旋归来的洒脱与豪迈。站远了,看。老人俨然是这场圣洁大雪中的一尊雕塑,他完全是物我两忘,他的耳边已经没有了风,眼中也没有了雪,只有手中的笔在和着大地的律动在挥舞。笔下涌动的是一位黄河之子、一位人民艺术家的满腔赤诚。天地之间万籁俱静,只有雪花簌簌画笔飞舞。整整两天,他画了黄土地上傲立雪野的毛头柳、画了温暖的农家小院、画了婉转如歌的黄河九曲十八弯,直画得风停雪住,云开日出。明明感冒发烧了,可一回到农民朋友的热炕头,喝一碗米酒,吼两嗓子道情,出一头热汗,全好了。他说这里就是我的灵魂栖息地,在感觉最疯狂的时候,用笔我自己控制不了,一下去管它色彩不色彩、素描不素描、造型不造型,都不管了!这个时候的用笔都是我的生命符号。它是民间的,是中国本原的。
过完年回到北京没几天,天气预报延安还有一场降雪时靳之林先生又动了心,农历正月十八大雪如期降临,靳之林先生重返延安。第二天一早,他就手握画笔站在了寒风料峭的延河岸边,他说:宝塔山永远是我心中最高的美学力量,是最高的民族魂的象征。雪中的延安,能使人感觉到一种纯洁和纯净,是我最高的的一种色彩美学的追求。在这儿,民族魂就是黄河、延河,在这儿画画和在画室画画的感觉不一样,它是直接和民族文化的一种交流、和高原人民的一种交流,这种交流只有在现场才能和情感融为一体。在黄河岸边、宝塔山下画画招魂,招民族之魂!招艺术之魂!
创作完成时已是下午一点,但他稍作休息又立即决定再去枣园。他说我一直想画大雪纷纷的枣园,主席旧居的院子里一片白,没有人踩过的。我们说枣园的雪早被工作人员清理了,他们要迎接参观的客人。他说带上画箱,去看看,能画就画,不能画再回来。
进入主席旧居的院子,天阴沉沉的,光线很不理想,靳先生背着手转了一圈往大门的耳墙边一站说:就这。清理积雪撑起画架,头上飘下几朵雪花,开始我们还以为是风吹落了墙上的积雪,可那雪花越落越多,抬头一看,一团雪雾正从《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台的方向飘来,哇!太神奇了!我们一下子全惊呆了,难道说这就是天人之间的一种感应?
靳先生一脸庄严,他手中飞舞的笔像是音乐家的指挥棒,洁白的雪花随着他的指挥翩翩起舞。笔和雪又都像游子归家的脚步,急切,深情。
那张有着故园一般温馨的画画得非常顺利,等他拍拍手说声好了,我们这才发现雪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已经停了。我们说,老师,刚才那阵雪真是天人合一,那是你和枣园的对话。你以你的艺术语言和枣园对话,枣园也以它特有的方式和你对话。他说,那是主席对我的启发。现在的雪不太冷,和冰天雪地的感觉不一样,这是春天来了!真是:生命的价值在于追求,年轻的感觉无关年龄。
2006年6月在陕北壶口瀑布写生创作横长4米的《黄河瀑布》
靳之林在牛尾寨乾坤湾创作《清水关黄河渡口》
靳之林在清早日出前登上古城畔,画晨曦云海中的乾坤
靳之林画刘家山
靳先生说过,人一生都在走场子。扭秧歌是走场子,转九曲是走场子;围棋是用棋子走场子,书法是用笔墨走场子,油画是用颜色走场子。人人都在走场子,可怎么能把自己的场子走得气运贯通,这就大有学问。我们多么盼望靳之林先生能再来延安的大地上谈笑风生地走他的场子啊!
谁料,天不遂人愿!
在黄河岸边、宝塔山下画画招魂,招艺术之魂!招民族之魂!先生那洪亮的声音在延安的大地上回响。
文字内容来自文章《靳之林先生魂归延安》,视频、图片有添加。
靳之林作品欣赏
荷塘(三条屏)
2007年作
53x136cmx3
白玉兰之三·四条幅
布面油画 13x53cmx4
2008年作
陕北黄土高原
2001年作
53x136cmx4
玉米地之三
2005年作
212x136cm
玉簪花
2008年作
60x81cm
大风玉米地
2008年作
170x100cm
玉米垛之二
2008年作
100x100cm
故乡小路
2008年作
90x60cm
家乡菜花地
2008年作
80x80cm
潭柘古寺
2008年作
100x100cm
满园鸡冠
2008年作
170x100cm
大觉寺千年银杏树
2007年作
81x65.5cm
皇家御园白玉兰
2007年作
100x100cm
紫烟中的玉米地
2007年作
136x53cm
玉米垛之一
2007年作
80x80cm
收玉米之二
2007年作
100x100cm
芍药之四
2008年作
265x136cm
冬天荷塘里的芦花
2007年作
80x80cm
燕郊爨底下的古村
2007年作
81x60cm
玉米地之四
2006年作
60x92cm
收玉米之一
2006年作
80x65cm
秋收中的家乡小院
2006年作
60x81cm
帮小爱家剥玉米
2006年作
65x81cm
玉米地之二
2005年作
212x136cm
葫芦架之一
2004年作
162x81cm
小爱家里的小院·河北滦南军师庄
2008年作
80x80cm
老树紫藤
2005年作
65x81cm
夏日鸭塘
2005年作
81x65cm
雨后的家乡小路
2005年作
60x81cm
藤萝之一(二)
2006年作
53x136cmx2
京郊秋色写意
2005年作
81x54cm
燕郊秋色
2005年作
81.5x65.5cm
乌鸦吃柿子之一
2004年作
85x54cm
买来牲口过黄河
2003年作
64x49.5cm
金秋十月
1999年作
68x53cm
红墙古柏迎春
1999年作
42x55cm
枣园金秋
1982年作
51x40cm
延安山菊
1985年作
32.5x39.5cm
藤萝(条屏)
2000年作
53x136cm
牡丹(条屏)
2000年作
53x136cm
雪后黄河大写意
2008年作
80x60cm
黄河乾坤湾残雪
2005年作
73x54cm
黄河颂
2002年作
200x53cm
雪中的农家小院
2005年作
81x60cm
大禹开凿的古河槽
2001年作
53x136cm
陕北白家塬之二
2000年作
80x55cm
黄河古河槽之一
2001年作
73x50cm
宜君大雪山
1977年作
72.5x41cm
黄河庙会
2003年作
140x55cm
白家塬的大雪
2006年作
146x60cm
黄土群峦 大河九曲
2001年作
400x100cm
黄帝陵之一
1999年作
75x32cm
陕北黄土高原
1997年作
76x33cm
圣地延安
1975年作
70x40cm
黄陵土崖
2000年作
63.4x43.2cm
远望吕凉山
2001年作
136x53cm
陕北农村的老窑
2006年作
80x65cm
遥望黄河
2006年作
87x56cm
白家塬窑洞
2000年作
73x54cm
飞雪中的农家小院
2008年作
73x54cm
秋收季节的陕北小
2003年作
81x60cm
农家土窑葫芦架
2000年作
163x53cm
西岳华山
2004年作
81x54cm
灯塔之一
1976年作
34.8x23cm
延安雪霁
1974年作
76.6x28.3cm
***东渡黄河坐
1975年作
48.5x29cm
葭城黄河
1975年作
52x42cm
吴堡岔上黄河渡口
1975年作
44.2x21.2cm
陕北延川黄河河畔
2000年作
75x32cm
黄河飞雾
2001年作
130x32cm
黄河河怀
1997年作
75.5x32cm
刘家山黄河畔残雪
2008年作
95x45cm
遥望黄河乾坤湾
2008年作
100x65cm
晨雾弥漫中的雪后
2008年作
100x50cm
早春二月遥望黄河
2006年作
81x54.5cm
陕北古河槽之一
2001年作
136x53cm
陕北古河槽之二
2001年作
73x54cm
黄河畔谷子熟了
2001年作
64x45.5cm
黄河激浪
2006年作
320x80cm
黄河龙王哨
2006年作
100x65cm
万里黄河一壶收
2006年作
54x81cm
壶口飞虹
2006年作
100x65cm
壶口激流
2006年作
81x54cm
黄土高原的瀑布
2001年作
136x53cm
牛尾寨
2005年作
65x50cm
陕北黄河畔大程村
2000年作
81x65cm
更多追念文章:
(责任编辑:无此用户[746])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