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对皮道坚“我所知道的‘实验水墨’运动始末”一文的更正与补充
2018-12-24 14:28:33 未知
AN ART SPACE
Art and artists Exhibitions and events Artist interview
EXPERIMENTAL INK AND WASH
Article/Zhang Yu
对皮道坚“我所知道的‘实验水墨’运动始末”1一文的更正与补充
【实验水墨·运动始末】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movement
张羽:上墨-一种仪式20130418-0526(行为装置),600只白色瓷碗、行为、水、墨汁,韩国光州市立美术馆·2013
◆
Experimental ink ·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movement
文/张羽
Introduction
引言
就“实验水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和相关事件,我在“自始至终,我所参与的‘实验水墨”2一文中,按历史发展以时间为脉络已做了简约陈述。事实上,有关推进“实验水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出版物、展览、研讨会的策划和编辑的具体工作,比如寻找出版资金及资金回报、书的体例、书的结构、邀约艺术家、批评家,还有具体的相关文章、作品、编辑、装幀设计、印刷,从策划的初始及过程中的工作细节等等,凡此种种均由我亲自策划并参与其中,也只有我最清楚其来龙去脉,其他者无论是受邀参与的艺术家,还是批评家也只略知片面之其一,不知其二。所以,其他人的描述难免会有偏颇。因此,对皮道坚这篇刊发于《艺术当代》2014年第九期“我所知道的‘实验水墨’运动始末”一文中提及张羽处,主要有三处内容与事实不符,在此,我将做更正和详尽说明。也算是反驳吧。
©Zhang Yu·《国画世界:油画探索》第2辑,张羽策划并编辑,天津杨柳青画社,1986
我作为实验水墨多项艺术活动的策划人和主持者,对客观、不公正的撒诈捣虚者,如不做出事实的更正和详尽说明,将会导致读者更多的误读和误解,也会埋没其他参与人的重要作用。
©Zhang Yu·《国画世界:中国画探索》第3辑,张羽策划并编辑,天津杨柳青画社,1987
一、皮道坚在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提到:“1996年张羽找刘子建商量出版《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的第三辑,并由此引出1996年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召开的‘走向21世纪的中国现代水墨艺术研讨会’。等这两件事都大功告成,‘实验水墨’便也正式登上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舞台,以这次会议的提名艺术家为核心的一群画家便公开打起‘实验水墨’的旗帜。”
©Zhang Yu·《中国现代水墨画》,张羽策划并编辑,天津杨柳青画社,1991
文中还提到:“刘子建于1997年调到深圳大学,他开始在深圳物色‘实验水墨’的赞助人,这之后‘实验水墨’活动费用大多都是刘子建在深圳筹措的,其中就包括1998年出版的《九十年代的中国实验水墨》、1999年出版的《黑白史》、2004年出版的《中国实验水墨1993-2003》和2005年‘实验水墨’在法国里尔的展览。不仅如此,刘子建还在为‘实验水墨’辩护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理论工作。”
©Zhang Yu·张羽:莫斯科计划(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趋势)1992
皮道坚在上述的描述中,既歪曲了事实又忽略了他人的工作和具体细节,直接造成读者的误读和误解,所以我特做以下更正及补充:
©Zhang Yu·张羽1993年初起草的《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走势》约稿邀请函
1.首先更正皮道坚说:1996年张羽找刘子建商量出版《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三辑,由此引发“研讨会”之说。
©Zhang Yu·《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①,张羽策划并主编,天津杨柳青画社,1993
其实,张羽作为《走势》丛书的策划和主编,早在1993年、1994年、1995年就已经编辑出版了《走势》第一辑、第二辑和特辑,在此之前,也进行了大量与水墨问题相关的出版编辑工作,比如,1985年参与策划、编辑的《国画世界:中国画探索》丛刊,共四辑;1988年我策划、编辑的《中国现代水墨画集》等。那时我在出版社,策划选题、编辑出版是我的工作,编辑、设计的书籍多次获奖,况且已在水墨领域实践已近二十年。而刘子建从未涉及编辑领域,更不知晓作为一个编辑应该从何种角度将水墨问题构架在一个出版物的结构中。试问皮先生,我有可能找刘子建商量出版《走势》第三辑吗?荒谬之一。即然不存在我找刘子建商量《走势》第三辑之事,那何来引发“研讨会”之说呢,显然为荒谬之二。所以对这一事件过程不真实的描述,我不知是刘子建、皮道坚哪位杜撰出来的。
©Zhang Yu·1994年12月张羽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讲座并做水墨画示范
但我努力相信皮道坚的这个说法是从刘子建编造的故事而来。坦率讲,皮道坚对《走势》第三辑出版前后详情毫不知晓。详尽细节是这样的:1995年夏天方土从北京来天津找我,我们有一次长聊,知道方土在广东有很好的人脉,我特别请方土在广东筹措出版《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三辑的经费。半年后的1996年初,方土打来电话让我立即飞往广州,引荐我认识后来为“水墨研讨会”投资的广州信龙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天龙先生,商谈出版《走势》第三辑的经费及相关问题。正是这次与方土的见面,我和方天龙总经理谈的相当投缘,他希望我做一件更有影响力的活动,并承诺经费不是问题。于是,我才想到要举办一次“水墨研讨会”。当时我就与方土交换了意见,方土还说:“成败就看你的了”。其实,我们是在相互鼓励。对于我,策划这次艺术活动并不是问题,而这笔经费是实现这次会议的关键。所以,多年来我一直强调,这件事方土功不可没。
©Zhang Yu·《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②,张羽策划并主编,天津杨柳青画社,1995
待我、方土与方天龙总经理落实了所需经费后,我有了“研讨会”及《走势》第三辑整体的初步构思,再叙述一下“研讨会”的详情,原本我计划研讨会在广州美术学院召开,请黄专作为学术主持。但因我策划这次会议的学术方向是非具象的水墨问题,而身居广美的黄一瀚、左正尧作品与会议的方向并非一致,与会不妥。可他们都是我多年的好友,况且《走势》丛书还有过合作,如若研讨会在广美举行,而我却将他们拒之会议之外,心里很不舒服。(现在想来,张羽对每一项工作之执着、严谨及对自己的苛求,已达极致)就此,我才转与刘子建联系,确定研讨会改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随即也改为皮道坚做研讨会主持人。当然刘子建很赞成我这一方案,至此才与皮道坚建立联络。那时我和刘子建并不是很熟悉,与皮道坚也没有过正式往来,只是这次会议确定后才开始多有交往。研讨会项目启动后,我的一些思考理念,是由刘子建转与皮道坚,刘子建担当着我与皮道坚之间的信息传递。或许正是由于这种沟通方式,导致皮道坚不清楚,我策划这次会议之前以及过程中的事实。或许,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刘子建的一面之词,我不得而知。今天我再次郑重申明,《走势》第三辑及“水墨研讨会”引发的全过程与刘子建毫无关系。这也就证明了一点,皮道坚所说的“我所知道的‘实验水墨’运动始末”,存在着刘子建描述的一个碎片化的实验水墨始末。
©Zhang Yu·《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特刊,张羽策划并主编,1995
其实,1996年3月黄专在美国旧金山瑞曼画廊主持的“重返家园:中国当代实验水墨画联展”3,6月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召开的“走向21世纪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研讨会及作品观摩展”4及1997年《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三辑的出版,这三件事引发了我推出“实验水墨”这个跨越“实验水墨画”的新概念。也许正是这样紧密的时间点,造成了大家混淆“实验水墨”与“实验水墨画”的概念。当然,也是我们自身没有完全理清“实验水墨画”与“实验水墨”间的关系。实际上,当时的参与者未必都能真正地明白“实验水墨画”与“实验水墨”是不同的两回事。
©Zhang Yu·《当代艺术》第7辑,张羽策划,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2.皮道坚文中提到:刘子建于1997年调到深圳大学,他开始在深圳物色‘实验水墨’的赞助人,这之后‘实验水墨’活动费用大多都是刘子建在深圳筹措的,其中就包括1998年出版的《九十年代中国实验水墨》、1999年出版的《黑白史》、2004年出版的《中国实验水墨1993-2003》。
©Zhang Yu·1996年3月“重返家园:中国当代实验水墨画联展”在旧金山举行之际,右起:张羽、孟昌明、黄专、石果、罗丹于旧金山金门大桥
仅就皮道坚提到资金而言,我们都很清楚,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经费。但事物的核心问题不是金钱所能决定的,而是事物本身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事物的意义根本,而这根本是从事者的思想理念所指。
©Zhang Yu·1996年3月“重返家园:中国当代实验水墨画联展”在旧金山举行,左起:张羽、石果、王川、黄专、罗丹、孟昌明(正面墙上是画廊收藏的张羽作品)
1997年刘子建调往深圳大学,是由我特别好的好友徐民奇5在深圳的精心安排。徐民奇原本计划也是更希望我能调去深大,大家一起好好干一番事业,但我考虑再三还是留在天津杨柳青画社坚守出版阵地(自上世纪1979年6月至本世纪2003年2月我都在此供职),以策划、编辑、出版推进现代水墨画、现代水墨、实验水墨的发展。
©Zhang Yu·张羽策划:“走向21世纪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研讨会”,广州,1996
1998年出版的《九十年代中国实验水墨》一书,署名虽是刘子建、一墨共同策划。赞助是陈弋女士提供(而陈弋是我们共同的朋友)。这本书的推出并非偶然,而是起因于下面的过程及动机。
©Zhang Yu·1996年6月张羽策划的“走向21世纪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研讨会”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
1997年“走势”第三辑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发行后,在艺术界获得非常好的传播。《走势》丛书群体的多数艺术家都被邀请参加1998年上海(美术)双年展,我想把握这个时间点,提前发出《走势》丛书第四辑将要推出的“实验水墨”问题的专辑。但因国家出版社申报选题获得出版权为一年一次,如若办理加急手续最快也需半年时间,所以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我的这个出版计划。于是我联系一墨、刘子建,通过一墨在香港注册的世界华人艺术出版社,以最快捷的方式出版“实验水墨”专集,只要能够将以“实验水墨”命名的文本在上海(美术)双年展上推出,就会达到最有力度的宣传。关于主编我们也就自然送给了皮道坚。对这一文本的品质,我曾与一墨、刘子建在电话时讲过,简陋不怕,只要有出版、有“实验水墨”冠名就是推进!因为那个时刻,我正在着手策划着对“实验水墨”更为深入推进的《黑白史:中国当代实验水墨》个案的文献出版物方案。
©Zhang Yu·1996年6月张羽策划的“走向21世纪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研讨会”
再回谈《九十年代中国实验水墨》一书,事实上这件事是由我发起,严格意义上我是策划人,一墨是具体的实施者、设计者,刘子建再次承担了我与一墨的电话联络工作,借我的经验与一墨在现场连接。那段时间里刘子建几乎每天都有电话,向我询问编辑体例、书的结构及一些技术性问题,这本书的命名也是我提议的。从编辑、出版来讲,刘子建更相信我的决定。但我并没有在本书署名策划人,对此我毫不介意。因为,我希望能有更多人认知,是有许多人来参与推进实验水墨,我真诚的希望有个凝聚力的团体,并不希望艺术界同仁认为仅是我一个人在推实验水墨。
有关1999年出版的《黑白史——中国当代实验水墨》6丛书(共8册),此选题是我精心策划的。部分投资来源于刘子建的朋友,圆照堂画廊老板。但其中所有环节都是我与老板的直接商议,回报方案也是我制定的,每一位我邀请入编《黑白史》的艺术家交付一件作品,回报给投资人。但得到的经费严重不足,我是又求助做印刷的朋友帮助解决。再有就是此书整体的、庞大的编辑体例结构、8册书的整个编辑、书籍的装幀设计也都是我独自完成的。我作为该书的策划、执行编辑、装幀设计,承担着这套丛书的全部具体工作。出于希望本套丛书对外发布的效力,我只署名为策划,把主编的名誉又送给了皮道坚。而皮道坚只需完成一篇几千字的文章,由于经费严重缺乏,不能付之稿酬,为此我与刘子建每人送他一件作品。
©Zhang Yu·《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③,张羽策划并主编,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7
对2004年出版的《中国实验水墨1993-2003》7一书需做如下更正:该书圆照堂画廊只提供不多的经费支持,只作为设计公司的电脑制作费、部分稿费以及将图书邮寄给每一位批评家、艺术家的邮寄费。书的出版是我的好朋友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编辑金横林努力相助,也是出版社给予很大支持,金横林为责任编辑。再一方面是请天津印刷朋友赵德昌同时给与支持,如此这本书才得以顺利出版。我作为本书的策划、执行编辑和装幀设计,这本书仍然是我做的全部具体工作。但署名我只落为策划人,郭雅希为副主编。一直以来,自己常常艰辛、忙碌于推进水墨进程的我(张羽)欣慰于自己策划、编辑的一本本成书,从未再三再四的考虑成书的署名,最后,便再一次将主编署名的荣誉送给了皮道坚。
©Zhang Yu·《黑白史:中国当代实验水墨》,张羽策划并编辑,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
二、文章的第十二部分,皮道坚提到:“2005年8月受法国政府的邀请,‘中国/上墨:当代实验水墨展’,在里尔市瑞月宫里展出。我和刘子建、张羽、刘旭光、魏青吉及赞助人陈弋一行六人飞赴法国参加画展的开幕式和巴黎国际艺术城的‘实验水墨’研讨会。这个活动属于中法文化年中的一个文化交流内容。”8
©Zhang Yu·《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④,张羽策划并主编,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皮道坚这一部分的长篇赘述,仍然忽略了非常关键内容,皮道坚既不谈展览的由来也不谈策划人,这无疑是在以文字游戏的方式遮蔽事实,来暗示着什么,为不埋没他人的工作、也减少误导,我再次做以下的补充:
©Zhang Yu·《开放的中国实验水墨》,张羽策划并主编,香港银河出版社,2002
2005年“中国/上墨——当代实验水墨展”在法国里尔瑞月宫展出。我主编的同名画册《中国/上墨——实验水墨》9,其经费是我与陈弋女士商议决定的,与刘子建无关。皮道坚、刘子建赴法往返机票也是其中的经费部分。
©Zhang Yu·张羽策划:中国实验水墨艺术展(海报),2003
法国里尔“中国/上墨——当代实验水墨展”是我和陈红汗联合策划。那时陈红汗在巴黎留学,2002年陈红汗特到天津与我相识。后一直都有合作,2004年他有机会可以在“中法文化年”之际于法国举办艺术活动,便特别电话联系我,请我尽快拿出有学术性的艺术活动方案以此申请。于是,我提交了“中国/上墨——当代实验水墨展”的策划案,不久这一方案获通过。我们的分工是陈红汗负责法国方面各种衔接的事宜,我负责展览的整体策划工作的把握以及邀约艺术家、参展作品、编辑画册和出版经费。为了在展览活动中对艺术家作品的阐释能够与国际互动,所以我特别设立了法方和中方的艺术主持人,设立主持人的目的是双方主持人各自撰写一篇具有学术性的文章。因此,法方我邀请了国际中文组织秘书长Emmanuel Lincot(林国)、中方我邀请了皮道坚。
为此,我和陈红汗在居法艺术人朱人来的帮助下,共同策划了在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的“中国实验水墨演讲会”,会议由朱人来主持。所以,这次展览的成功举办陈红汗、朱人来功不可没。
©Zhang Yu·《中国实验水墨》,张羽策划,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4
三、文中第十三部分结尾处,皮道坚又提到:“实验水墨的两位重要人物刘子建、张羽在2006年分到扬镳了,个中原因很难说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矛盾的公开化是在2006年刘子建出了两本书之后。这两本书,一本是刘子建自己写的《不是一个人的墨之战》,是刘子建以自己的经历为线索,呈现实验水墨发展的历史,正如书名指明的一样,书中写了很多别人的事情,按作者的说法是‘不是亲历的不写,这是原则’。”再有是“另一本殷双喜主编的《当代艺术中的刘子建——一个实验水墨画家的个案研究》,这是一部评论文集,集中了历年来批评家对刘子建艺术的评论。两人不再往来之后,‘实验水墨’画家群也就再也没有大的集体活动。”10
©Zhang Yu·《质性:实验水墨报告》,张羽策划并主编,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
皮道坚这一部分的描述尚属无稽之谈,真实状况如下:
1.事实上,2006年我和刘子建分道扬镳,皮道坚提到殷双喜主编的《当代艺术中的刘子建:一个实验水墨画家的个案研究》,此乃绝对无中生有。因为,至今我都没有见过此书。皮道坚纯属避实击虚。皮很清楚真正原因是刘子建的《不是一个人的墨之战》一书。2005年刘子建向我索要有关“实验水墨”发展过程中及我主编的《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丛书工作以来,我所存档的有关“水墨”发展的文献资料。他说要为实验水墨著书立传,我以为是要为实验水墨集体,我就将自己多年的存档资料给了刘子建。结果成书于《不是一个人的墨之战》,该书出版后,很多批评家、艺术家均收到刘子建的赠书,唯独我却没有收到。而是几个当时最早参与“实验水墨”的画家黄一瀚、左正尧等给我电话,问我是否见到此书?他们让我马上看看书中的内容。一段时间后,天津美术学院教授、批评家,也是实验水墨许多活动的参与者郭雅希送来此书,并附阅后批注。看过之后我甚是惊呆,书中除使用了我提供的很多文献资料外,对实验水墨发展历程的事实有很多篡改、虚构、断章取义,并把张羽做的很多具体工作,著成刘子建所为,全书标榜自己是“实验水墨”的最核心人物。这种自我标榜我无所介怀,只是贪他人之功居为己有,还公然著书立说,我想这些成篇的谎言,就是刘子建害怕我见到此书的缘由吧。我很是气愤,当即给皮道坚拨通电话,阐明此人的这种恶劣行径,表示我要用文章给予驳斥,但皮道坚表现出奇的冷静,并安慰我说道:“你们以前都是朋友,大家都知道你做的很多工作,‘实验水墨’有今天不容易,别让外人看笑话。最好不要写文章反驳,由我去与刘子建询问一下”。我相信了这是皮道坚的“中肯劝言”,考虑到实验水墨的艰辛和发展,最主要的是我在荣誉面前一贯相让,此时我没有反驳。但与皮道坚表示,从此我绝不与此人再有往来,不再是朋友!今天看来,张羽的努力、辛勤、人品、善良都被无情地吞噬——自始至终。
©Zhang Yu·张羽、陈红汗策划“中国·上墨:当代实验水墨展”(海报),2005
2.关于刘子建的《不是一个人的墨之战》书中的多处虚构和编造,我仅例举一处驳之,他说:“1995年6月2日,张羽在信中告诉我他将去香港,打算提前先到广州,希望能和我们见一面,我们指的是左正尧、黄一瀚和我……。正是这次见面,促成了实验水墨历史转折,后来有人把1996年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召开的‘当代水墨艺术研讨会’称之为实验水墨的‘遵义会议’。这次见面落实了3个问题:一决定了开个学术研讨会;二决定了由皮道坚做实验水墨的学术主持人;三决定了由方土在广州筹措开会和出书的费用。”11
看到皮道坚书写刘子建这段虚构文字,感觉其编造谎言以捏造一个完全不存在的故事言表成历史,这能力也是令我惊奇。在此我对其书中所述的这个谎编,以真实、客观详述历史,予以纠正、反驳。
©Zhang Yu·2005年9月张羽与法国里尔市长在“中国-上墨:当代实验水墨展”《指印》作品前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自上世纪1994年之后,左正尧就没有参加《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二辑12,或直言左正尧已经从第二辑《走势》退出了。那么请问刘子建,左正尧、黄一瀚属于实验水墨群体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再问刘子建,即然如此,1995年6月2日我们4人还有可能坐下来一起讨论实验水墨以后的工作吗?这个谎言,编造的也太离谱了吧。更重要的是1995年6月2日我既没有去香港,也没去广州,哪来的我们几人见面?那么再次请问刘子建,如果决定我们四人先开一个会议,那为什么1996年“走向21世纪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研讨会”中没有黄一瀚、左正尧呢?还有,既然由方土解决研讨会的经费,责任相当重大,且方土就生活在广州,为什么方土没有参加所谓的我们四人会议呢?由此可见,编造永远是支离破碎的。刘对这个谎言编造的是多么的荒唐、毫无逻辑,我真无法理解刘子建脑袋是个怎样的逻辑编码?
©Zhang Yu·《中国·上墨:当代实验水墨》,张羽策划并主编,巴黎太平洋通出版社,2005
如果成你所说,1995年6月2日我们四人真在一起讨论实验水墨及研讨会问题了(其实那时根本就没有实验水墨之说),那为什么《走势》第二辑后的1995年12月的《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特辑13,针对我策划的比利时“中国当代抽象水墨展”,这么短时间、这么快就没有了左、黄二人,这实在讲不通!1996年研讨会没有左、黄二人的缘故,在本文中我已经解释的非常清楚了。显然,这只能证明一点,刘子建为了私欲急着抢夺实验水墨果实,而在编造故事时混乱了自己在现实与虚拟两者的关系。
©Zhang Yu·2005年9月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中国当代实验水墨研讲会,张羽演讲
“道不同不相为谋”。显然,导致了我与刘子建的分道扬镳。但,我与刘不再往来之后,实验水墨群体并非是“再也没有大的集体活动”,而是在2005年中法文化年的“实验水墨展”之后,我经再三思考,便决定不再做实验水墨范围内的群体活动。我认为在2001年前实验水墨问题,以及中国现当代艺术状态的集体主义形态的推进方式已经失去作用。实验水墨中大部分艺术家的中西合璧方式无法打通未来,而中国当代艺术即将开始的将是个人性的独立思考的价值判断,这是通向当代艺术发展的未来可能。因此,2001年我已经重新开始“指印”创作了。
©Zhang Yu·张羽:悬置空中的指印(装置),700×100cm×32,宣纸、植物质颜料,洛杉矶会展中心·2014
3.2006年后我一边创作“指印”作品,同时先后策划了一些当代艺术展览和相关出版:“痕迹与气质”14、“水墨叙事”15、“水墨不等于水墨画”16、“场”17、“终结水墨画!从‘水墨画’到‘水墨’”18、“无形:一种超越媒介的思考方式”19、“方法之外”20、“开:当代艺术的一种思维方式”21等等。这十余个展览和出版,我仍然邀请了部分以往曾一同参与实验水墨的部分艺术家参与,我没有再邀约刘子建,主要原因是其作品仍停留在1996年前的抽象水墨画。而抽象水墨画,也不是实验水墨探讨的问题,更不是实验水墨之后的问题。
综上所述,视为更正也好、补充也好或反驳也罢,仅仅是为了让读者或史学研究者,可以更全面、更客观、更真实地了解实验水墨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丰富内容和复杂的关系及问题。少一些误导、也少一些误解。
(本文为了能够比较清晰客观地表述实验水墨的发展历程,将一些事由和盘托出,实属无奈)
2015.1.26.于北京T3国际艺术区第一稿
2015.2.18.于北京T3国际艺术区第二稿
注:
01.见《艺术当代》,2014年第九期,37p皮道坚“我所知道的‘实验水墨’运动始末”,主编:卢辅圣,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
02.见《艺术当代》,2015年第一期,36p张羽“自始至终,我所参与的‘实验水墨’”,主编:卢辅圣,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年。
03.见由张笑枫、罗丹策划、黄专学术主持的“重返家园:中国当代实验水墨联展”,美国旧金山瑞曼画廊,参展艺术家:张羽、石果、王川、王天德、刘子建、阎秉会、孟昌明,1996年3月。
04.见《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丛书第三辑,“走向21世纪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研讨会”张羽策划、皮道坚主持,1996年6月5日,策划:张羽、主编:郁人(张羽),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7年。
05.徐民奇:曾在天津音乐学院、深圳市政府、广州大剧院供职。
06.见《黒白史:中国当代实验水墨1992-1999》丛书(8册),策划:张羽、殷双喜、主编:皮道坚、编辑:张羽,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年。
07.见《艺术当代》,2014年第十期,44p,主编:卢辅圣,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
08.见《中国实验水墨1993—2003》,策划:张羽、执行编辑:张羽,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4年。
09.见《艺术当代》,2014年第十期,45p,主编:卢辅圣,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
10.见《中国-上墨》,主编:张羽,画册收入了里尔市市长玛丁-奥伯利夫人、张羽、陈红汗、皮道坚、埃马纽埃利-林国、易凯为这次展览的撰文,巴黎太平洋通出版社,法国,2005年。
11.见《不是一个人的墨之战》,刘子建著,p33,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
12.见《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丛书第二辑,策划:张羽、主编:郁人(张羽),天津杨柳青画社,1994年。
13.见《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丛书特辑,策划:张羽、主编:郁人(张羽),比利时根特艺术大展组委会,根特,比利时,1995年。
14.见《气质与痕迹》,张羽策划并主编,红门画廊,北京,中国,2006年。
15.见《水墨叙事》,张羽主编、装帧设计,横滨当代艺术馆,横滨,日本,2007年。
16.见《水墨不等于水墨画》,张羽策划,和静园艺术馆,北京,中国,2008年。
17.见《场》,策划:张羽、主编:张羽,台湾大象艺术空间馆,中国,2009年。
18.见《终结水墨画!从‘水墨画’到‘水墨’》,策划:张羽、主编:张羽,台湾大象艺术空间馆,中国,2010年。
19.见《无形:一种超越媒介的思考方式》,策划:张羽、主编:张羽,大象艺术空间馆,中国,2012年。
20.见《方法之外》,策划:张羽、主编:张羽,台湾大象艺术空间馆,中国,2013年。
21.见《开:一种当代艺术的思维方式》,策划:张羽、主编:张羽,台湾大象艺术空间馆,中国,2013年。
©Zhang Yu·张羽:上墨20140712(装置),透明亚克力箱80cmx80cmx50cmx12,亚克力、宣纸、水、墨汁,广东美术馆,2014,2
©Zhang Yu·上水5(行为装置),2014.10.12.张羽将沏好的龙井茶水第3次添加满瓷碗内
©Zhang Yu·张羽:在马爹利干杯——水墨(装置),888只马爹利高脚杯、干邑水、一得阁墨汁、马爹利干邑古堡,2013
©Zhang Yu·张羽:上水20160823—五台山佑国寺(行为装置),10000只张羽制造的白色瓷碗(碗底印有张羽制造的红印)、溪水,五台山佑国寺,2016
©Zhang Yu·张羽:水+墨=?(装置),230×80×70cm,压克力箱、压克力镜面、宣纸、水、墨汁,2017(武汉美术馆)
©Zhang Yu·张羽:种山计划:20180430水墨山(行为装置),印尼咕咾石、亚克力箱、水、墨,逢甲大学学思园,2018
关于艺术家·张羽
C V
ZHANG YU
张羽(字郁人,号石雨)
艺术家、独立策展人、编辑
1959年生于中国天津市,1970年随父母下放天津静海县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78年天津西郊区永红中学高中毕业;1979考入天津杨柳青画社而返城,曾为天津杨柳青画社高级编辑 / 《国画世界》编辑部主任,任《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丛书主编,后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院;2002年任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副教授;2004年任北京电影学院新媒体专业客座教授;2005年在北京设立工作室并移居北京;2016年任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2017年台湾东海大学驻校艺术家。
关于策展人·惠书文
C V
HUI SHUWEN
惠书文
现任郑州彩虹盒子美术馆馆长
重庆目击者当代艺术空间艺术总监
猎质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创办人、一甸艺术空间创始人之一
当代艺术策划人与创作者
2014年开始致力于独立艺术空间的创建与运营,Rainbow box project发起人,An Art Space策展人,担任2018年度猎质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全国巡展总策展人(中国郑州–彩虹盒子美术馆、中国中山–中山美术馆、中国珠海–古元美术馆,中国重庆–华人当代美术馆/目击者当代艺术空间/7101美术馆/界外美术馆,中国西安–崔振宽美术馆,中国成都–成都大学美术馆,中国南京–可一美术馆,担任2018中国商丘抽象国际邀请展联合策展人,担任2018首届夜郎谷现场艺术周学术观察,曾朴:变相&刘亭君:爱吾及物双个展,同时参与多个美术馆和画廊项目的监制、策划、主持等工作,撰写即时展览评论及挖掘推广国内外优质艺术家。
(责任编辑:杨红柳[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