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2018,当全新入场的博览会遭遇勇敢退出的画廊
2019-01-15 01:21:44 未知
香港巴塞尔
2018年11月上海艺术季前期,原本应该按计划参加西岸艺博会的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忽然对外宣布 ,未来几年,画廊将会暂停参加各类艺术博览会。在西岸的参展名单上,他们的名字赫然在列,但展会现场,已然没有了画廊的身影。他们也给香港巴塞尔发去了一封暂时退出参加的信,对画廊这一决定,香港巴塞尔回信到:“我们敬佩你们的勇气!”
事实上,这个想法他们在几个月之前就已经有了,画廊总监陈海涛坦言,在当下,博览会越来越多,但画廊参加博览会的有效性不一定越来越大。所以2018年参加完原来答应的几场博览会之后,画廊做出决定,先退出博览会系统。“这个变化是好是坏先不去衡量,但做出变化本身是好的。”陈海涛谈到。
2018年,各大画廊参加博览会的日程,几乎在一整年没有停歇,从年初的香港巴塞尔,到年尾的上海博览会季。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许多画廊把参加博览会当做创收的重要方式。但也有像站台中国这样的机构,选择暂停下来,让自己“冷静一下”。
然而,全新的博览会依然在“积极”涌现:比如即将开幕的台北当代艺博会。当各大画廊马不停蹄奔赴台北之时,面对博览会“热”与市场“冷”,本土遭遇国际市场的当下,画廊究竟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2018Art Basel 现场
博览会“热”遭遇市场“冷”
2018年,是国内博览会爆发的一年,全年共新增了6场。其中三家在北京(JINGART、北京城市(酒店型)博览会(AFIH)、北京当代),另外三家分别在成都(艺术成都)、南京(南京扬子当代艺术博览会)、杭州(艺术西湖·国际水墨博览会)。
与此同时,国内博览会的重镇——上海,也迎来了新的变化。以西岸艺博会为代表,在第五年,扩容场馆,无论在品质上,还是规模上,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已经晋级国际水准。另一家具有代表性的博览会:ART021,也于2018年扩展至北京,创办JINGART艺览北京,在定位上不仅立足本土,也兼顾国际。
一方面是博览会越来越热,另一方面,是2018年市场的相对客观与冷静。根据2018年雅昌艺术网于7月份推出的“2018年画廊生存调研报告”显示,北京地区画廊,接近75%认为当前最大的挑战是整体经济下滑。超过60%的画廊表示过去三年收支平衡或偶有盈利;50%的画廊表示2018年整体销售数量与去年持平。上海的画廊情况要稍好于北京:在过去三年间,约四成画廊表示空间盈利,超过六成的画廊坦言没有盈利,或者偶有盈利。
到下半年,几家画廊选择关闭实体空间,或暂时歇业,只保存画廊的名义,但继续参加艺博会,也许更加表明了当下博览会“热”与市场“冷”的态势。
不仅如此,本土画廊遭遇国际画廊,亦在2018年给本土画廊带来了更严峻的竞争压力。尤其体现在已经具备国际水准的西岸博览会上,无论参展画廊的占比,还是整体的销售情况,国际画廊具有明显的优势,不少国内画廊无奈地向雅昌艺术网表示,他们在博览会上感受到了正在被边缘化的趋势。
2018艺术成都现场
2018年的艺博会与艺术市场,已然处在一个不断发生各种变化的时代。曾经参与创办上海当代艺博会的秦思源认为近几年的艺术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观察中国藏家群体,他们正处于从只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变化到比较极端的收藏国际当代艺术的过程,类这样的变化影响很大,“市场是靠信心的,如果有几个人在市场里的信心不太好,会直接影响到大家在里边的行为。”秦思源谈到。
不过亲身经历了2000年以来艺术市场的陈海涛,有不太一样的体会,他认为和最开始做画廊时相比,现在总体情况是要好的。“大家依然很有激情,还能够生存下去,并且也做了很多事情。”陈海涛谈到。
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时,所有的机构都面临着各样的考验,在首届北京当代创办人之一,艺术总监鲍栋看来,一个非常值得担心的问题是市场正分化为两极:超级大画廊拥有更多的资源,而中小型画廊生存越来越困难。当前,画廊参与博览会的“冷”与“热”现象,则成为一个突出的表现。
2018艺术北京现场
2018年画廊参加博览会的“冷与热”
在博览会爆发式增长的2018年,国内画廊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据雅昌艺术网统计,单家画廊在今年参加博览会的数量较去年,平均多了2场左右。
博而励画廊便是其中之一。在过去一年,画廊一共参加了8场博览会,数量上比往年要多。其中包括北京当代、艺术成都两场新增的艺博会。另外还参加了4个国际性的博览会,比如首次参加的法国Fiac艺博会。
在上海ART021上,博而励呈现的是青年艺术家王加加的个展,展出了他最新创作的绘画作品。画廊带去的几十幅作品几乎全部销售。同样,在香港巴塞尔、艺术深圳等博览会上,2018年画廊所参加的博览会大部分都有比较满意的销售成绩。画廊合伙人贾伟谈到:“画廊2018年的整体运营情况,比前两年要好一些。而这其中,博览会是画廊重要的收入。”
2018JINGART艺览北京现场
以博而励画廊为代表,大部分国内画廊在2018年都积极投身于博览会中。与此同时,正如导言中提及的,在行业中,也出现了以站台中国为代表的画廊,选择暂时推出博览会系统。
大的经济背景或许是站台中国做这个决定的重要原因。经济大势并不乐观,但以博览会为代表的艺术生态依然蓬勃、活跃,甚至是在爆发式成长。尤其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本土画廊遭遇西方上百年所形成的极其成熟的艺术生态系统时,这一优势是本土画廊无法抗衡的。陈海涛从一个更大的维度谈到:“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系统化的成熟跟西方不是一个量级的差异。在跟西方系统比较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客观意识到自身所处的时期、现状。”陈海涛认为,当下对于中国的画廊来说,要考量的是面对这个大生态的差异性时,采取的策略。对此,不同的画廊的回应也不同,站台中国的回应就是对参加博览会的情况进行调整。
在站台中国发展的十多年历史中,他们也有过踊跃参加世界各地博览会的过程。从国内的博览会,到西方顶级的瑞士巴塞尔,某种程度上,站台中国过去对于博览会的态度,代表了国内画廊积极向世界融入的过程。也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与世界艺术体系融入的过程。
2018艺术深圳现场
如今,画廊选择暂停参加所有的博览会,也有许多具体的原因,在陈海涛看来,画廊最初参加博览会,更多的是把它当做一个媒体,可以推动画廊的声誉,甚至在国际领域推广艺术家的平台。“但有时候物极必反,到了今天,博览会过于泛滥,传播非常高密度的时候,媒体效应其实已经减弱了。”他谈到。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参加过多的博览会,对画廊来说,是过渡的透支。这不仅体现在参加博览会本身的成本上,最为重要的,是艺术家无法按照博览会的节奏,去完成相应的作品。“我希望’我们能做优质的艺术’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现在市场节奏过快,已经违背了艺术创作的节奏感。”陈海涛认为,保证画廊做出优质的展览,前提是尊重艺术家的节奏,而过于快节奏的博览会,有伤于画廊主体的展览,也有伤于画廊代理艺术家的创作。这是他们选择退出博览会最根本的一个原因。
陈海涛很清楚,放弃参加像巴塞尔、西岸这样优质的博览会,确实是可惜的,但他认为,在大的潮流趋势下,这是他做出的最适合画廊自己的选择。
2018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
未来,画廊参加博览会的综合效益
但在站台中国之外,可以预想到,接下来的2019年,各家画廊参加博览会的步调依旧不会停下来。年初的台北当代是一个起始,而新年之后的画廊周北京、香港巴塞尔,也早已是各大画廊定下来的日程,更不用提在4、5月份会集中举办的艺术北京、JINGART艺览北京、艺术成都、北京当代,以及下半年的艺术深圳、上海博览会季······
数量上的增加是画廊越来越多地参加博览会最直接的原因。但在鲍栋看来,面对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国内的博览会数量其实是欠缺的,其扩张本身没有问题。而秦思源认为,画廊参加博览会,对当前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而言,不仅关系到每一个画廊,也关系到整个艺术生态与市场本身。
“画廊参加博览会,核心的原因,是为了血液循环的必要性。以欧美为例,以前收藏家和大牌画廊都分布在各个城市,是一种平均的感觉。在金融化之后,形成了几个贸易中心,比如伦敦、巴黎等,有购买力、推广力,超级画廊逐渐在这些城市出现了。那些本来在各个地方很好的画廊,忽然发现藏家不在他们身边了。大概在70、80年代,博览会开始出现,于是,在各地分布的画廊集中起来参加博览会,这样保证了藏家的血液可以循环起来。慢慢地,博览会的权利越来越大,必要性也越来越大。”
秦思源认为,与国际情况不同的是,在西方,藏家已经存在了,博览会只是为了将这些固定在某个地方的藏家循环起来。对中国而言,博览会还承担着“造血”的功能,需要通过艺博会的成长,来吸引和制造更多的新藏家。“上海的两场艺博会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今天它能发展到这个程度,和十年前比是不可思议的。而在上海、北京之外,中国其他地区几乎是零,所以才会出现2018年在全国各地博览会爆发式的增长,虽然水准和各自的能力参差不齐,但作为造血的意义,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2018ART021现场
UCCA副馆长尤洋于2005年进入行业,最初的工作就在博览会。他同样认为,相较而言,由于国内博览会只有短短十多年发展历史,在今天,博览会本身,包括参与博览会的机构,依旧更多的承担着向城市民众推广当代艺术的责任。
他谈到:“艺术博览会作为一个产业平台,可能只有10%或者更少,数量在一、两千,是最核心的,买东西的人,但是任何一个博览会的参观人数都在3万到10万之间。大部分人是城市里的公众,他们虽然不是买家,但也是重要的参与者,这和画廊平常的客户群体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博览会不仅是城市当代文化艺术的展示平台,也越来越像一个城市的文化事件。”
尤洋所谈到的这一现象,在2018年更为凸显,许多城市的博览会,已经不仅仅是一两场博览会,而是变成了一个艺术周,“如今的上海艺术当代艺术周,要把博览会期间把周边的展览全部看一遍,几乎是不可能的。”鲍栋谈到。这些当代艺术展览,也正在与上海这座城市,与其周边的人群,发生越来越多的关系。画廊要做的,不是要不要参加博览会,而是在博览会期间,如何更好地发挥画廊的综合影响力。
正是基于此,贾伟认为,博览会在画廊吸收新的客人的方面,未来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艺术深圳,从最开始到现在,每一年他们画廊都会参加,并且逐渐在那边建立了很好的客户群体。而香港巴塞尔也是卖的很好的地方,因为他们参展历史已经很久了。
“整体来说,博览会是画廊收入的主要核心,它可以集中地,把很多之前没有展览的艺术家库存拿出来。所以参加是肯定的,但是未来有没有必要参加那么多,用什么样的方式,参加不同地域的博览会,适应不同的群体?这是画廊需要慎重考虑的。”贾伟谈到。
在2018年经历了很多博览会之后,相信许多画廊在接下来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找到自己的根基,打造画廊经营的主体内容,将是每一个画廊都要认真考虑的。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