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画人物创作杂谈

2019-01-24 11:08:02 邵梦龙 

在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发展史上,虽然唐、宋以后出现许多杰出的画家,也创作了不少传世之作,但总的说来,其基本表现方法和风格在唐、宋时期已大致形成,那就是以线描为主的工笔画(白描)和用大笔勾勒、以泼墨为表现形式的写意画两大系统。近代的徐悲鸿、蒋兆和等一些国画人物画家,在广泛学习和汲取外来艺术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画法,开创了中国人物画新的领域。他们带动了一大批有志之士,研究古今中外的画法,从中汲取营养,以各自不同的生活实践、修养、个性和爱好为基础,创造了很多新的方法,对中国人物画的表现技巧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技法的研究和探索,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我们认识到每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形式语言并且能熟练的运用这种独特的语言去表现,这才是艺术中最动人的魅力表现所在。诚然,任何形式风格的独特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有它的局限性。虽然众多艺术家的众多作品各有各的面目,他们通过各自的独特领域表现自己无限的丰富情感和形式。但这种创造的形式,不一定是好的形式,相反是一种不良的惯性。初始看起来是创造,但长期以来,就是作者一种依赖,成为无法摆脱的梦魇,也会妨碍你去接受更新的审美观念。我们接受传统的东西,没有深刻地学习传统,研究传统的内涵,则根本无办法从传统中汲取所需的精髓,如果过分地深入传统,却又会陷入传统而失去自我。但是,艺术这个美丽而又奇怪的东西,又必须有一种方法和规律来使我们易于学习和接受的方法模式。所以我们又必须有一位好的老师来规范学习的方法,给学习者引导到一条正确的大道上来。这种方法把我们带到一个全新之地,这只是让我们从一个新的方面,新的层次,新的体验唤醒我们对本质的理解。而这种性质的工作,对任何领域的艺术家来说,都是毕生中必须要做的工作。

英国美学家贡布里希在《艺术与错觉》中评价中国的“标准绘画教材”《芥子园画谱》:“没有一种艺术传统像中国古代的艺术传统那样着力坚持对灵感的自发性的需要,但是,我们正是在那里发现了完全依赖习得的语汇的情况”。贡氏认为,在形态思维过程中,形态联想,形态记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使表现在各个描绘对象的形态概念保持形态记忆,它有赖于后天的有计划的保持形态记忆的训练。

首先,我们在画人物肖像时,不是自然地照搬,不能停留在把客观对象再现出来的阶段,我们要通过已有的知识积累,再在自己头脑里对这些素材提炼加工,形成一种非原形的,升华过的新形象概念,再加以艺术表现(包括增加、删减、削弱和夸张),使之比生活原形更美好、更概括、更集中、更形象,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我们知道,中国画则是用线来塑造型的,但随着对西方绘画的借鉴,我们也以形体的结构、明暗、转折为切入点进行塑造。物态本身都存在于三度空间之中,而绘画是有限的二度空间之中的,所以每一件绘画作品都离不开透视、构图、布局、色彩、立体造型和辅助衬托等。

用线的方法塑造形体,首先要有线的立体造型概念,然后再运用线的轻重、快慢、粗细、起伏、顿挫以及线条的疏密、刚柔、缓急来深化物象,并在作者对物象的理解中表现出作者本人的风格、情趣等。中国画运用线的刚柔、顿挫、虚实、强弱、动静、节奏等,和中国的书法艺术是分不开的,中国的许多画家,均能写得一手好字。可以说,学习书法是练好用线的必备功夫。因此,我们决不可轻视书法的练习。

中国的线描在造型观念上有一套独立的系统。用线造型,西方也有,西方用线的历史也很早,但他们基本上是用线来表现形的结构,是为形的确立而服务的。而中国画中用线的表现往往超乎物象之外,追求表现对象的神韵,也就是顾恺之主张的“以形写神”。宋人陈郁在《藏一话腴·论写心》中说:“盖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这里讲“写心”,即是古人认为画人物不只是要刻画外形,更重要的是要画出人物的内在气质与刻画人的心理活动。但是,只着眼于形神的酷似还是不够的。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一切艺术作品总是以情感人,达意抒情。古今中外的艺术凡是佳作,莫不是以“情”感人,也就是画家通过笔墨的表现,抒发胸中的逸气,中国画从形深化到“神”,然后到“情”与“意”。“神”是被写生者的内在精神,“情”和“意”则是作者凝聚的主观感情和真情实意的审美情操。我如果发现有创作欲望的形象和该人的高尚品德,我就激动得反复去画,力求从画中得到创作欲望和激情。在作画过程中不断探索追求,从中寻找奥妙和境界。所以古人把人物画创作称为“传神写照”。元代王绎著的《写像秘诀》中谈到写像的方法:“彼方叫啸谈话之间,本真性情发见,我则静而求之,默识于心,闭目如在目前,放笔如在笔底,然后以淡墨霸定,逐渐积起”。《芥子园画传》之《写真秘诀小引》云:”写真一事,须知意在笔先,气在笔后。分阴阳,定虚实,经营惨淡,成见在胸,而后下笔,谓之意在笔先。立浑元一圈,然后分上下以定两仪,按五行而奠五岳......”。这些看似玄妙的道理,实是艺术家的心得体会。清代蒋骥的《传神秘要》中说:“画者须于未画部位之先,即留意其人,行止坐卧,歌呼谈笑,见其天真发现,神情外露。此处细察,然后落笔,自有生处。”这就是说,各种人的神态寄于形体之中,发于形体之外。我们只要从其精神活动与其形体之中把握住本质,融会贯通,做到形、神、情一致,就能达到传神目的。要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要达到“形”“神”“情”艺术魅力,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审美趣味能力、观察记忆能力,构思想象能力以及技巧表现能力。

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我们会觉得画人物是最难的,而难中之难则是人物肖像。因为人物的面部结构是最复杂最裸露而又是表情最丰富的部分,这使初学绘画的人感到棘手,甚至

也使专业画家感到一种挑战的压力。因此,绘画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扎实的素描基本功,没有很好地写实能力,没有老老实实地学习态度,要想提高绘画水平那也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今天要求创作上的多样性不从基础上着眼的话,这也将是一种失策。

正确地对策经验、技法,就目前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本画册无论包括多大的范围,也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给予圆满的解答。中国画艺术,实在是一门“受之于外,发之于心”的艺术,谁都不可能为每位学画者预先设计一种模式,更不能把自己的经验、技法、思想勉强给大家。我们提倡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在思想、技艺的交流碰撞中产生智慧,启开想象的大门,发挥个人的独创性,使新形式、新风格的作品不断出现。读者如有志于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和研究,除加强基础联系外,还必须加强个人的艺术修养,只有通过孜孜不倦地追求和探索,才能曲尽其妙,达到“尽精微,致广大”由“形似”到“神似”的境界。我希望各位好学之士,除接受优秀传统之外,同时又借古开今,创作出更多、更新、更美的作品。

在多年给学生授课的实践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画人物肖像的经验,也贮备了一些知识和资料,鉴于此,朋友们建议我总结这些年的实践知识出版一本书,给予学习者。现在书稿终告段落,掩卷思源,感谢在我担任“清华大学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级研修班——邵梦龙写意人物画专项研修班”导师期间所有模特、工作人员、学员的积极配合,更感谢华阳写生基地及“名家画商洛”的活动中,商洛文联给予的许多方便和帮助!

(责任编辑:张彦红[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