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林顺雄:绘画是条修行路 让“心”引领画笔

2019-01-29 15:32:26 未知

1月19日~2月19日,“濬——2019林顺雄作品展”于深圳雅昌艺术中心举行。此次展览由雅昌文化集团主办,李雪尔、曾榛策展,为著名华人艺术家林顺雄从温哥华到台北,从艺五十年来,首次于内地举办的个展,展出其代表作品四十余件。“倏然回首,依稀的青涩少年,已然站上七十从心之龄。对我而言,这是场有着‘回顾’意义的展出。遴选的作品四十余件,前后跨越数十载的创作历程,循着多年的题材,依序有七大系列展题,分享给各位同好。”林顺雄谦逊而感慨地对雅昌艺术网说。

a0L8SaD2fEaCgJOiXI0EiCeZU8yeO9KLvJhokWVs.jpg

vFxxR5S1MZcjHMZmws5YlZNm2isnDCq4G09gniJe.jpg

展览现场

1948年出生于台湾屏东的林顺雄,成长于传统的闽南农村家庭。田间仟陌,河畔旁的草木青石,农舍中与大自然间的动植物成为陪伴林顺雄成长的朋友,种下了他热爱生命、拥抱自然的创作取向。后来,林顺雄师从留英油画家林克恭和水彩画家刘其伟。林克恭教授“舍繁从简”的创作理念,刘其伟教授重视生命与强调创作者内心本我对话的创作精神,奠定了林顺雄从外显世界探求生命真理的创作思想。同时,两位教授谦逊随和的风骨,也深深的影响他身为一位艺术工作者的行事作风。

dF3b8IVxIBvgmKLd8XTz9Z2BxsPSYPECkLi1nXKT.jpg

艺术家林顺雄近照

身处于西方艺术观点强力东渐的年代,深受两种艺术思潮的碰撞影响。如何将东方哲思寓于西方绘画技法,如何在当代艺术大鸣大放的当下为内敛宁静的东方审美意趣开辟一番天地,在传承“天人合一、宁静致远”的美学思想,并给予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诠释,是林顺雄创作孜孜求索的命题。因此,林顺雄的画面不仅写实传神、感染力极强,且带有隽永耐读的中国水墨韵味,传达出一种深度的东方美学内涵。在揉合中西精髓的长时间创作后,发展出属于他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和绘画风格。

RcZOIipiuptOnRihVaXIvwGbURsdVLbNaucv917a.jpg

太初系列2018之六 78.5x110

已故水墨大师林玉山曾评价道:“林顺雄在构图上妙于剪裁,以简洁的内容配合‘集中焦点’和‘模糊一片’的对比手法,衬托出主题。更藉光影的效果,使主题增添生动的气韵或神秘的气氛。在意境上有些如南宋册页小景的诗意,有些则带有现代绘画的新颖感。颇能综合东方水墨的雅静幽深与西方水彩的亮丽活泼,形成自己的风格。”

IwPCoZzSWctmmFAS6TvLp8WtQkFj4p1HzqBR5M2A.jpg

福郎系列2016 76x56

对话林顺雄——

雅昌艺术网:能否为我们讲述一下您走上艺术之路的机缘,您认为是天生热爱还是时机命运的促成?

林顺雄:绘画之路,“天分”的具备绝对是必要条件。天分不足,通常无法走得长远。所以天分、热情、环境、机缘这四个要素,环环相扣。能顺遂与否,更是取决于后天的努力。就是所谓要能一门深入,必得长时熏修的专注功力。

我的老家在台湾南部乡下,临水而居,世代务农。从童年直到青年的高中时期,未曾离开乡土。农村生活简朴、步调缓慢悠闲,规范有序的传统伦理融入作息,化作日常。平日无论是放学后、假期里,或而参与农事,或而放牛、饲养家畜、田园景象,就是生活的全部。而这一切种种都成为我尔后绘画创作的灵感泉源。

而真正的契机则发生在大学美术系入学考时。由于家境不容易,我自幼爱画,却无能力学画。在所有的画具中我只认识铅笔,没看过炭笔、更不知当时“馒头”是用于素描的擦拭和衬光。于是应考时就着一支铅笔作画,素描考试提供的白馒头也下了饥肠,当时的糗事都成为日后同学的笑料。然而尽管使用画材不符规定,绘画表现却被考场当天的主考系主任破格力保录取,就这样我跌跌撞撞走上艺术之路。

所谓契机,这应该就是。

aF75YpHx614RPrbXSpN8NjPWYHILrxDdqQyJD604.jpg

兄弟的午後 2018 76x56

雅昌艺术网:有评论者认为您非常“擅于掌控水分与构图比例的趣味性”,您觉得您是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 和风格的?

林顺雄:我真的非常用功。生活一直保持着安静且简单的步调,这让创作的专注度丝毫不打折扣。对这样的人生,我始终心怀感激。

绘画是心、眼、手连结的工作。以水性媒材来说,技法是在勤画勤练后,就能得心应手、控制自如。到此境界切要自我警惕,避免堕于溜俗僵化的形式中。至于画面构图比例平衡等审美能量则要常常用眼、用心去酌磨,要能观察物

象,可小可大,可细微可辽阔,胸中之境便无有界限。

早学阶段常常是动手多于动脑,及入熟稔时期,就要反其行,动脑必然要多于动手。在创作的路上,我从未刻意塑造风格或追逐所谓的时代流行。绘画面貌的形成和情感的粹取,必须如同呼吸一样自然呈现,不能造作矫饰。长时期竭尽心神所累积得来的创作经验,虽然练就了我那使唤自如的表现技法,最弥足珍视的就是将绘画生命着根于生活大地,那份共生共长的真实。如同禾苗嫩芽般,在节气的运转间,逐渐抽成稻榖熟穗,艺术的风格和独创性应该是如此衍生而出的。

bManzffePcvk0VwD1Ec12gtzIsljP3axf0yIcPA4.jpg

永恒四季之秋2018 155x326

雅昌艺术网:在您的艺术特色的形成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困境?您是如何突破这些困境的?

林顺雄:当然,创作过程中,必定会一再陷入困境。可能是环境,也可能是人际等等的干扰, 这促使我扬弃繁琐,趋于简单化的生活选择。

经验中,所有在创作上的困境都会成为绘画表现的重要养分。认知是到了该突破的时候,或沉稳以对、或暂时搁笔放空,只要热情不减,总会迎刃而解,豁然开朗。

6R8dnHacU0YTKtlw5dSD1o8PX3M9ksHJZk5lgkdD.jpg

茉莉清夏 2011 76.5x56

雅昌艺术网:旅居加拿大的生活对您的创作有何影响?

林顺雄:辞去多年教职,是我扬弃繁琐,趋于简单化生活选择的重要一步,接着飞去北国开始了十余年加拿大的深居岁月。从小生活在海岛一局之地,视野所见,不外几里方圆。初见,加拿大以无比强势的姿态憾动着我,寒天漫雪、山岳雄浑、江河壮阔、古木参天、平原无际。

这对一个创作者而言,眼前景象有如上天赐予最令人惊叹的礼物。而家居后院,松鼠、 汍熊、知更鸟、乌鸦都来同享这份宁静安适。单纯的生活里,我的画笔更未曾停歇,当地的画廊竟自辗转来访并热烈邀约办展。所谓东魂西技的绘画表现,感染力不因语言的隔阂有任何递减,在异国爱画人心中所引发的共鸣与回响令我弥感珍贵。多年的沉静生活、专注作画,竭尽所能去琢磨画面,把满溢在心的感动与力量移转到画作上。

回顾十余年时光的来与去、心境的离与聚。只一句南宋辛弃疾辞:过眼溪山,都是旧时曾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44PJ9qJKLUKL83IktDeyW9oyR4V97qRqtQ0rk9gf.jpg

旭語 2006 108x78

雅昌艺术网:一般来说,一位艺术家的思想高度决定了他的艺术高度,从您的作品看来,您对天地万物的感悟似乎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相似,能否请您为我们详解一下您的人生哲学?您觉得这个系统对自己的创作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林顺雄:如前面所提,我生长在农村,农村生活不但纯朴,传统文化习俗却格外浓厚。逢年过节,必一一恪遵祖先留下不忘本的精神传承 ,化作仪式,敬天谢地、慎终追远,缅怀先人、不忘根源。这样的成长环境,涓涓汇入我创作的生命之流。

中华民族是极具智慧的民族,数千年凝聚着由内而外的利他哲思和包容内敛的生命涵养。儒家“大学”经典,开宗明义,从内心格除杂念,致使心知清明透澈,心正意诚。由内而外,身修而家齐,方能迈开步伐,为国为民为天下苍生。此一思想体系,唯中国独有。

6Fld5xrCfFUntjJ9pL1MZDg9tkYTN5YnzPYhBLxj.jpg

悠然自在 2018 56x76

道家老庄更进一步补强哲思,为了不令儒家文化流于僵化,老子所谓“为道日损”,提示人间道行要在心知上,日日求其减损。当下过,当下忘,亦即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唯有消减心知的执着,生命方得释放。心灵无所局限,随时涌现灵感创意,方可高蹈远引,随处遨游。庄子逍遥游中亦有同样哲思,逍、销也,遥、远解,销尽有为累,远见无为理。心知无执着造作,生命无牵引无负累,即可开显天地无心无为的自在理境。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即是由此思想系统所导出。

及至佛学的加入,更丰富了文化内涵。尤其对心灵的洗濯修行,有更深的启示。禅宗的“止观”点明了修行之要,止、即放下,观即看破。唯看得破、放得下,内心才能无所牵挂,才得清净,进入悟境 ,回归自性真如涅盘寂静佛界。禅、简白说,就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心相不因外界波动所干扰,就是佛法修行的极致。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此和道家所秉持的放下心知执念相互呼应。

儒释道三家思想凝聚融合成中华文化主题,随着时间、随着机缘,走在我生命的每个转弯处。这些融入生命的思维引领着我的创作,从加到减、逐步洗涤并筛选每一个画面。禅者如是说:涵养一颗清静灵敏的心,触目遇缘都是心光,在浮晃交错的心光中,优游任运,得大自在。

我的画正演义着一抹心光——凝练、安静且自在。

8XCUsJ0Zim9wZBHn193NN7DeB3dH0qBQeriMMZfO.jpg

太初系列2018之一 103x153

雅昌艺术网:您在创作之余,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我们想请您谈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您认为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林顺雄:习画者,有在体制内的科班教育系统而学,有在体制外因机缘热情而学。这两种学习者常常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

我是反对学徒式的绘画教学,在科班教学中有循序且严谨的学程,学习者经四年训练后大都可以成为称职的绘画好手,但是要突破而成一个真正的创作者,却显得遥远。能自行从“学院派”破茧而出的学习者实在稀少,学院“被动式”接收的训育可能是科班美术教育相当大的问题。

体制外的学习者较为自由,他们不但有热情,也相当了解自己到底要什么,这种自发性的探索就是学习创作的精神。而所谓基本功的积累在他们的学画模式里,已经不是他们唯一的追求。习画不是风花雪月的风雅事,也绝非追逐功利效益而作为。热情、关怀、专注,学习者的学画态度要真诚明确。

它就像是一条修行的路,让“心”引领画笔,画出真正的自我。

(责任编辑:梁侨)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4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4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