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顾琴:创新并不是标新立异,只是在传统功底上向前多走了一步

2019-02-08 21:16:29 未知

ANw7CwknKQy5nbqx3AZ5NH9s2rEhYswHYmKZwgXD.jpg

顾琴书金文

顾琴,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副教授(硕导),文学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肖像印研究会理事、上海市书协理事、上海市九三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国书法文化艺术中心研究员、江苏省篆刻研究会理事、南京印社社员、九三学社成员

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届篆刻展》、《首届国际篆刻展》、《全国女性书法展》、《中日篆刻家邀请展》、《西泠印社全国书法展》、《中韩青年篆刻家邀请展》等全国专业展。

学术成果:出版《海派篆刻研究》获第五届中国兰亭奖理论三等奖;出版《顾琴书法篆刻集》;出版印专著《画印寻意》、书法教程《袁安碑》;参加撰写《中国美术考古一万年》、《明代壁画》;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于艺术专业学术期刊,篆刻论文参加2007年中国当代篆刻艺术大展论坛学术研讨会,书法论文《中国女性书法研究》参加2009年中国妇女学年会;曾参加中国江南书法家代表团访问日本,在东京银座美术馆举办书法联展并进行相关学术交流,2012年应邀赴西班牙巴斯克国立大学讲学书法与篆刻硕士课程;2013年8月于无锡市博物院举办《画印寻意--顾琴书法篆刻展》。

问:顾老师您好!我们注意到您少年时代的经历,有一段接受类似私塾似的教育,请问当时的老师是怎样言传身教,这对您后来走向书法篆刻创作和研究道路有什么影响?

顾琴:您好!少年时代在故乡无锡是随庄天明先生学习,主要学习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其中就包括了书法、篆刻。庄天明老师学贯中西,带我学习各类艺术,当然后来主要从事书法、篆刻的创作与研究,但是所学其他艺术门类并非浪费,我想作为一名书法家能从多种艺术中汲取养分对于书法创作是有利的。早年的学习经历让我对艺术主要是书法、篆刻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且具备了童子功,从而引导我以后走向这条道路。

问:顾老师后来在南京学习生活期间创作了一大批肖形印,在篆刻界引起了很大轰动,时至今日还有正反两面评论家关注,请问顾老师当时创作这批作品的背景是什么?就顾老师自己理解这批作品是否反传统?

顾琴:是的,当年在南京创作的这批作品确实引起很多人关注,当然也有反对的声音,后来这批作品主要收录在我《画印寻意》作品集里,除了传统基本功之外,当时创作这批作品起因是一次西行考察,考察了西部一些洞窟、岩画,从这些在别人看来与篆刻不相干的艺术作品中汲取不少养分,主要是那种古拙与神秘的味道。那次考察回来之后,我集中精力,高强度的创作,最终有了这批作品,不论别人怎么评价,总该这批作品是我的,记录我当时的心境和对篆刻的新理解。至于是否传统,我想说石涛、八大山人当年都被质疑是否传统,在今天看来他们作品非常传统,我认为创新并不是标新立异,只是在传统功底上向前多走了一步。

问:后来顾老师来上海工作生活,在华师大任教期间创作了民国文人肖像印、金文以及楚简文作品,这批作品很有书卷气,请问是否与教学经历有关?

顾琴:民国文人肖像印以金石篆刻表现文人肖像,又配以小楷,所书内容为所属文人的名言,以此表达江南文人风骨,金文作品是我旁听曹锦炎老师古文字课时做的日课,至于楚简文是我近年对楚国竹简深度研读体悟之后,意欲表达中华汉字之美,以及南方奇诡神秘清灵的意蕴。

问:我们观察到从无锡到南京,回到无锡又来上海,顾老师的生活和创作似乎始终没有离开江南,请问这样的人文环境是否对顾老师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顾琴:是的,每种文化都有根基,每个艺术家都会受生活环境影响。不妨从江南传统文人艺术的传承来思考,包括前段所说在无锡的经历,不仅庄天明老师对我的教育,就无锡为典型的江南文化名城而言,这样的环境也是对我有所影响,其实这次“大道至简”联展中楷书和隶书对联,“看见的都是风景,遇到的都是知音;拈花入墨笔生香,呵手折梅春自暖”就是我回溯儿时楷书隶书日课而做的二次创作,追寻亦旧亦新之意。

问:好的,谢谢顾老师接受我们专访。

顾琴:好的,谢谢。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明亮[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59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59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