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争鸣】郑州远古地理环境与郑州青瓷产生的传承根系

2019-02-23 21:39:54 田培杰 

 

郑州青瓷的产生,与当时的自然地理和历史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

一、郑州是中华聚落文化和农耕文明的发源地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就诞生在黄河流域的中下游。而郑州就处在黄河中游和下流的节点上。郑州桃花峪是黄河中游和下游的界点。故而,郑州在中华地域的中心位置,是中华文明产生的腹地核心区。郑州地区不仅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区,又是世界人类古文明产生的重要地区之一。

Oq8qwlUxeb1BuqeOZUMeWXdga7VVOMsl2FODCX9M.jpg

出土在郑州的原始青瓷尊

1、郑州聚落文化,农耕文明是中国最早的先进文化的代表。

著名的考古学家苏秉奇先生在他编写的《中国人文明起源新探》一文中指出:“中国是有超百万年的文明根系;是有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是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是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华一统体。”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的发现,郑州青台文化遗址及大河村文化遗址的发掘,具体证明了郑州文明是中国新石器早期先进文明的代表。从三个遗址出土的陶器来看,8千年前,郑州地区已出现了农耕文化的曙光,先民们在这里开始了农耕、养蚕、制陶,用陶轮纺麻线。从甲骨文记载来看,中国较早的聚落文化和农耕文明始于郑州地区。

1964年发现的郑州大河村遗址,河南省考古队先后进行了8次发掘,发现房基22座,窖穴107个,是古代最早、最大的聚落遗址。对研究郑州远古文化内涵及周围原始文化的关系有着重大意义,通过对实物的考证,专家们一致认为,郑州大河村聚落遗址是有别于其他文化类型的独异的新文化类型。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组织形式、家庭格局、婚姻形态、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生产力水平、农业生产发展与古代天文学关系有着重要价值。

以郑州为中心的周边地区也发现很多类似郑州的原始文化遗址。如:阳崔庙镇王宗店村距今210万年织机洞的发现,为郑州洞穴时代找出了证据,追到中原古文化的源。新郑赵庄裴李岗文化遗址,距今三万年。新郑唐户遗址,发现远古聚落房基63座,窖穴204座,排水沟4条,壕沟1条,对研究古聚落形态,房屋建筑方式,家庭结构,农耕文明起源具有重大学术价值。也为郑州作为国家起源发生地和文明产生地提供了有力证据。另有郑州青台遗址被称为中国的“地球上第一村落”。还有郑州南洼聚落遗址、风凰台聚落遗址、梁湖聚落遗址、蒋寨聚落遗址等都是郑州远古文化的见证。

2、郑州陶文化是中华“黄河”文明的代表。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世界第五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长日曲,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由于河流中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河水中夹带了大量的泥沙,千万年的淤积,给人类生存和文明产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但也成了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所以,中国人称她为“母亲河”。黄河,确实给两岸居民带来了灾害。但,为了生存,在治理黄河过程中,也激发了先民及后代子孙的智慧和能量,催生了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主要产生于黄河的中游和下游地区,黄河“上”“中”“下”游是这样分的:从源头到内蒙古的“老河口”为上游;从“老河口”到郑州的“桃花峪”为中游;从“桃花峪”向东经山东到入海口为下游。

黄河基本流向是由西向东。到了“老河口”折转向南,流到郑州“桃花峪”折转向东。郑州是承上“中游”,启下“下游”的节点,所以是中华文明产生的腹地和心。这一地域特点,是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也是无法弥补的。

fsZNgx6mT8M0b9alJf3MrlUPVmwrzxm8JsPfpl4Z.jpg

西汉的汉代的绿釉双耳壶

3、聚落文化与农耕文明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原动力

农耕文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特有的文化现象。而以中国汉族为代表的农耕文明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居于领先的地位。农耕文明是聚落文化的继承,发展和进步。农耕文明是人类进步史上的第一种文明形态。农耕生产的开始,先民们首先从树上巢窝下来,住进了崖坡洞穴,即人类学家所说的山顶洞人,就此产生了“聚落”,“聚落”概念,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就是人类聚集与居住的一种社会形态。这种“聚落”社会形态最早始于郑州。

农业发展,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人们开始建房垒院有了家庭;在这一发展阶段,人类从狩猎以肉食为主的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过渡到以吃植物根茎,种子为食的原始人类族群。定居生活的继续发展,先民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了食物的种植者,进入到了农耕文明。这是一次生产力的飞跃,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全面进步。

人类学家认为:“农耕文明的产生主要集中在地球上北纬20度和40度之间的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而黄河农耕文明较先于长江流域。而黄河文明主要集中在黄河冲积平原上,这个冲积平原主要指河南,郑州靠近黄河,又在黄河中下游的节点上,即成了聚落文化和农耕文明产生的中心。

住在郑州地区的先民们,首先学会了驯化动物,开始养猪、养羊、养鸡、养鸭;从采集果实和种子中学会辨认有益的果实种子。惊奇的发现掉在地里的种子和随风飘落在地上的种子,第二年会长出新植物,以此受到启发,开始自觉把种子播撒在居住的周围,原始的“刀耕火种”农业就这样开始。农业生产继续向前发展,多余物品存放的问题摆在人门面前,促使先民们开始进入陶文化时代。

二、河南是中国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陶器的产生是农耕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是农耕文明的标志。

农耕文明继续向前发展,有了物资的剩余,多余的粮食和食品需要储存起来,这就需要储具;人们开始吃熟食,这就需要炊具、餐具,生活的需求催生了陶器的产生。根据考古学家在《新石器时代的鉴证》中的论证“中国陶器文化始于5千年至8千年之间,主要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南郑州自然是陶器文化产生的重地。

根据河南省地理研究所专家的地质勘测报告可知:河南广大地区以华北陆台为基础,由于史上地质无数次的升降隆起,河南地区形成了很多台地和谷地,还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土岗和沟壑,先民们就生活在台地和土岗上。随着大洪水的东流和集中规入河道,存留下来的水形成了荥泽和圃田泽,台地上的人们才有机会耕作。

从气象上分析,那时的河南地区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得多,雨水也比较充分,适合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农耕文明从这里开始,台地下面有丰富的粘土层,是做陶器的材料,所以陶器文明也从这里开始。

sPwU3dGOFs8j4QVG8yzutZQlTNxWlCTobxyqavjh.jpg

出土在郑州的东汉青釉陶罐

1、郑州是中国古陶器的最早发源地

陶器的生产是伴随着农耕文明开始的。郑州最早出现了农耕文明的曙光,也是中国陶器文化的源生地。陶文化是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陶器最早产生在郑州①郑州在黄河中下游节点上,属中国上古地理第二和第三级地貌台阶上,是黄河漫流期留下的台地,当中国南方还是蛮荒时代时,郑州地区率先有了聚落文化,促使了农耕文明的产生,农耕文明是促使陶文化产生的原动力。郑州地下储藏做陶的褐色黏土,它是做陶器的最好材料,存量丰富而广阔,如今在郑州任意一个地方钻下去都有黏土层,有的离地面仅有一米。

粘土是做陶瓷的主要材料,郑州地区沉积的土更优良。从自然地理专家对郑州地区风沙地带的测绘可知,河水从荥阳槽状流至郑州时,留下了浅河湖相地层沉积物,形成了特殊的黄河地貌形。此过程并非现代人想像中滔滔大河一泻千里,而是从内蒙古老河口到郑州桃花峪是冲行漫流,最宽可达三四十里,一望无际的黄水袭来。人们只能住在树上,千百年后,经过大禹治水,才有了河道。洪水漫流过程中自然形成了台地,台地下面沉积了有黄土特征的土层。郑州地下的沉积多达几十米厚,最下层为粗砂层,向上以次是细沙层,灰色粉沙质黏土层、泥土层、灰黄色粉土层,最上层为褐色黏土层。褐色黏土是做陶的最好材料;有的裸露在地表面,容易采挖。这种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其他地域是没有的。②早在商周时期,郑州先民已有了较为先进的陶窑。林寨出土的陶窑,已开始由穴式窑发展成竖式窑。郑州铭功路发掘出土的商周时期的升是当时最先进的陶窑。到了西周时,郑州中原西路上的洛达庙已有了半倒式的馒头窑。这是中国陶瓷史商周最早的较为先进的陶窑。正因窑的发展的先进性,才烧出了旮旯王的硬质白陶,为原始青瓷的产生打下了基础。大河村出土的双连壶和郑州青台出土的巨型陶鏊和一米高的陶瓮,就是最好的例证。③随着农业的发展,促进了陶手工业的发展,陶瓷生产已向规模化发展,开始有了分工。郑州洛达庙窑场蒋寨窑场一个窑场有窑几十个,甚至上百座窑炉,这在其它地区是罕见的。

2、郑州是原始青瓷发源地

中国古代陶器过渡到瓷器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中间经历了一个原始青瓷的阶段。这里说的原始青瓷就来自郑州。1950年,在郑州二里岗发现了原始青瓷片,五十年以后,在郑州市内多个地方又发掘出土了商周到东汉这一时期的原始青瓷器。在郑州二里岗发掘时,轰动了国内陶瓷界,专家们对出土的瓷片认定为是釉陶。1956年,在郑州市人民公园商代墓穴中出土了一件完整的青瓷尊,胎是瓷土(高岭土)烧成,烧制温度在1000℃以上,质地坚硬细腻,吸水率低,胎骨为黄灰色,瓷面呈灰绿色,高约27厘米,口径27厘米,叩之,有金石声,内外均施釉,专家们认为,这件器物已具备了瓷的所有特征。继后,又在铭功路商代墓中出土了同类瓷尊,并有窑址遗迹。专家们将其命名为“原始青瓷”。在北京香山一次考古学会年会上评定为“郑州二里岗原始青瓷文化”。专家们认为原始青瓷生于郑州,是郑州优良陶器的传承与发展的结果是郑州先民对人类的杰出贡献。

T7m06aFRCkvj22ok8LD8RNruR9u5Vm1NLsMxJdRS.jpg

出土在巩义青白瓷盂

3、对郑州原始青瓷的认知

郑州民间收藏家也藏有原始青瓷,但不一定都是商代的,很可能是周朝和汉代的。原始青瓷从商后期的武丁盛世(个人认知)产生到东汉末年灵帝刘宏朝(个人认知)产生真正的瓷,先后经历了1400多年。这一千多年间,原始青瓷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当前,还没鉴定原始青瓷的专家,更无法为原始青瓷断代。

从陶到原始青瓷的产生,多缘于窑炉的创新与发展,郑州地区率先从升焰窑升级为半倒或全倒焰的馒头窑。从郑州市中医院家属院1985年发掘出土的半倒焰窑来看,已具备了烧青瓷的窑炉条件。从直焰窑到倒焰窑最大的改进是在于火焰的走向。火膛建在窑室内的前下方,火势升至窑顶,受阻而折转下来,穿过胎之间缝隙,顺窑底进入烟室,然后从烟囱排出,这样,火势在窑室上下往返增大了行程,也增加了与胎的热交换机会。此时窑的技术含量已接近现代瓷窑的标准。郑州中医院家属院出土的商代古窑址,窑床面积已达五平方米以上,窑门、火膛、窑床、烟囱在一个平面上排成一中心线。这样可使窑床面积增大,多放产品。1956年的文物参考资料记载:“郑州市铭功路西侧十四中学校院内,发现殷商时的小型窑场,约1400平方米,有半倒焰窑炉14座还有10座房屋。”说明当时已有明确分工和分区。遗址内有窑炉区、作坊区、晾坯区。这个窑场的发现进一步证明郑州是原始青瓷及以后青瓷产生的源头和圣地。

一位权威陶瓷学家说:“从考古发掘证明,较先进的半倒焰和全倒焰窑只有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南、陕西、山西发展的较早也较为成熟。在上游区的甘肃、青海地区和下游区的山东,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迄今还没有发现像郑州所出现的半倒焰窑。

三、现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东汉末年

汉代陶瓷是我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陶瓷生产已形成一个庞大的手工业。汉武帝时就设立了中央直控的窑业管理机构,到了东汉灵帝时,经历了近300年的运营,已形成了一个体系,但低温铅釉陶仍占统治地位。由于汉代的中央集权,放弃了陶瓷的多元化,逐渐形成了陶瓷生产的统一性,由于有朝廷的旨令,官府的支持,使烧制技术得到进一提高。在低温铅釉基础上,出现了低温绿釉瓷。此时,由原始青瓷向青瓷演变的过程基本完成为真正瓷的产生铺平了道路。

汉代陪葬盛行,明器的需求量每年成几何基数增加,而且质量要求高,这就促成了陶瓷从量到质的飞跃,原始青瓷已不能满足贵族生活使用和明器的需求。匠师们进行反复试验,在釉料的配比和胎料选择上进行了改革,首先对烧造制度进行了规范。

QRAIRA0waO5d3Y2R0IushkBtgvgwQHLvpqBgk1WF.jpg

送检疑似柴瓷瓷片

东汉末年灵帝时,终于烧出了现代意义的青瓷。从现代科学测试看,釉中起着色作用的铁元素增加,烧成温度提高至1200度以上,烧制过程中产生更多的莫来石类的晶体,从而提高了瓷器的机械强度,减少了变形和塌坯,使瓷器更为规整。为防止胎坯的粗糙,匠师们在料石的粉碎、淘洗和坯泥揉炼上也进行了改进。在釉的淘洗和过筛上也进行了革新,使釉浆更加细腻。在施釉工艺上把原来的刷釉改成浸釉,增强了釉液的附着力。为了使坯胎表面平整光滑,对好的坯胎再进行一次修、打磨、补水,使器物表面不见棕眼和缺陷。这一过程又经历了几百年,东汉末年的灵帝时产生了瓷,瓷一出现,就受到皇室、贵族的青睐。人们也感受到了真正青瓷的魅力。因为矿物原料中含有铁元素,所以烧出的器物多为青色,当时就称为青瓷。汉代青瓷的产生是陶瓷工艺上的一大飞跃,也是我国古代的一大发明,更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物质文明的一大贡献,源生地就在郑州。

四、结束语

这种说法是否有些武断,或带着乡情,请读者评判。

笔者认为研究陶瓷应从郑州青瓷入手,硏究窑炉就从郑州古窑炉开始,硏究陶瓷原料要从郑州地区灰褐色黏土分析着手。青瓷是中国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枝独秀原始青瓷是青瓷产生的根系。

郑州青瓷是官瓷、汝瓷、东青瓷、龙泉瓷产生的母体,是中国其他瓷种的始祖。这,与它的远古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所决定的。也与远古的聚落文化,农耕文明有着间接的传承关系。

(责任编辑:王永安)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