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服饰复原并不那么简单

2019-03-05 08:37:34 李芽(上海戏剧学院) 

SikzMiftXDXhaYatVlj5i4v1ihTS4Om2vmb3uFDV.jpg

唐代酒晕妆

MJUK8QGqWPlQyTOD37Y3lsz2bubO5qqsrgd7lyji.jpg

唐代泪妆复原

中国古方妆品体现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造物原则,那就是顺时制物,内外兼顾。而服饰妆品复原研究是一个无比艰辛的过程,不参与其中很难体会个中滋味。

我专门看了一下介绍楚艳服饰复原工作的《她从8000幅敦煌壁画中复原传统服饰,这才是真正的高定!》文章后面的读者评论。其中有一条评论说“是个设计师都能复原”,获得17次点赞。其实,服饰复原,远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

首先,我们先界定一下什么是“复原”。在包铭新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科主编的《西域异服:丝绸之路出土古代服饰艺术复原研究》一书的序言中有过这样一段表述,我很是认同。

“由于漫长岁月中发生的种种物理和化学变化,文物出土时的状态与它们的原貌已经迥然不同……复原可以是研究这种差异的一种有效方法。为避免歧义,我们对复原研究先作一个界定。复原可以理解为再现原貌。复原研究则是通过对文物本身及其相关材料的研究以求对文物原貌的再现。复原的内容可以是原物的质地(或质感)、结构、纹样、色彩和造型等等。复原的根据,除了出土物本身,还可参照有关联的其他出土实物、图案和文献。”

同时提出:“在此我们把复制研究这一概念与复原研究加以区分。前者是重塑(或再造)原物,后者是再现原貌;前者以获得复制品为目的,后者把复原物看成副产品,或研究结果的一种表述。复原研究结果的表述可以有多种形式。通常可以是复原图、模型或还原程度不一的复制品。”

也就是说,复原的核心是“研究”,而不仅仅只是复制品。当然,呈现在一般读者面前的往往只是一个最终复制品的“结果”,而对蕴含其中的艰辛过程往往不得而知。

复原研究困难不少

服饰的复原研究过程综合了多项工艺技术研究、服饰制度研究及艺术审美研究,是一项集合科技与人文、艺术的综合性研究,过程极其复杂。服饰又包含服装、首饰和妆容三大子类,其中服装中包含织造工艺、印染工艺、裁剪工艺、缝纫工艺、服装典制、服装礼仪、内外穿着方式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内容;首饰部分又包含各项金属加工工艺、珠宝玉器加工工艺、点翠攒珠工艺、牙玉骨木雕工艺、首饰典制等;妆容部分又包含妆品制作工艺、化妆技术、审美再现等部分。

这其中的林林总总,哪一项研究是简单容易的呢?因为,并没有现成的老师可以来指导你。即使研究者抱着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求索精神,孜孜不倦地探寻,难以碰触的文物第一手资料也往往成为摆在普通研究者面前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因为“复原”和“复制”对于原件的信息精密度和深度要求非常高,织造的针法、服装的内部结构、反面的处理方式,对染料品种的判断等等,绝大多数的专业书籍是不会提及的。也不可能把博物馆里的文物借出来拆解开看,更何况绝大多数服饰文物因为保存条件的局限,根本是不展出的。没有专业机构的赞助与扶持,复原研究困难重重。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具体到我个人,我是做中国古代妆容与妆品研究的,这个研究领域相对于服装复原研究要更加冷僻。我们知道,对于古代物质文化的研究,其第一手资料来自于出土文物,其次来自典籍记载,再结合参考传世绘画与雕塑中的物质造像,研究者一般可以勾勒出物质形态在不同时代的大致轮廓。但妆容是个例外,因其必须依附于人体的肉身而存在,肉身一旦腐烂,其也就无从依附,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妆容几乎是没有出土实物资料可以借鉴的。

在典籍记载方面,对于妆容造型的介绍,在正史笔记、诗文小说、戏曲杂记中虽然有大量提及,描绘得天花乱坠,但大多只见其名,不知其形,真正要细究起来,又都如云里雾里一般。因此,我们似乎只能从留存下来的人物绘画和雕塑造像中去做一些探寻。但妆容又是一种极其微妙的色彩变化,且不论当时画师的写实水平与画材是否能够事无巨细地在绘画作品中准确传达,单单漫长的岁月侵蚀,又有多少真实能够有幸留存?魏晋以前也就可大致看出眉形和唇形,面妆则要到唐代才有比较可靠的图像资料。但图像无声、文字无像,研究者又只有通过个人的想象与理解将图像与典籍中记载的名称寻找一种相对合理的对应,这其中和历史真相的出入便很难判断了,这就是这门学科研究的不易与艰难。

对于古代妆品的复原研究,也面临数不清的困难与障碍,需要用耐心来一点点寻找突破口。目前,对于古代妆品的工艺研究,大多还只局限于理论,真正做实体复原的团队十分少,也少有经验可参考。古方妆品的制法在保有自身妆品制作工艺外,还涉及中医制药法,如“酒水浸炼蒸煮提浓法”、“闷罐地藏法”、“古法蒸馏法”等;后期又融合制香工艺中的“冷凝香”技术;到了宋代随着制墨技术的发展,在“画眉集香圆”等人造眉黛中又融进制墨技术,最终发展出一套完整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妆品工艺。

我们的团队在经过数年的研究后,基本已经掌握了古方妆品的这些主要的工艺技术。但和很多古代技艺一样,妆品的制作工艺也由家族之间教授、传承。家族为了保证自己的配方不被外人复制,因此在记载的过程中,会刻意隐去几种关键配料,由此造成的记载模糊,是古代妆品复原最大的难点,这需要一点点研究和试验。事实上,文献记载的模糊性是普遍存在的,而这缺失的一部分,除了用图像资料去补充之外,也依赖复原者本身对这个时代审美和思想文化的解读,我将之概括为一个“审美创造”的过程。

顺时制物 内外兼顾

除此之外,地理环境的变化,使得古代化妆品中所用到的原料,在现今难考,也缺乏获取的途径。譬如出自波斯的“螺子黛”,其中一味骨螺究竟是哪种类目,实是难考。因此,在妆品复原过程中,我们往往避免过于“执着于物”,而是更加关注寻找事物的本源和目的。不仅如此,由于不同朝代的审美需求不同,也产生了不同的妆品种类,我们可以见微知著地以妆品复原的领域作为切入点,从而了解当时人们的文化精神、生产技术、审美习惯,并结合服装,复原出当时朝代的人物形象,促进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中国古方妆品体现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造物原则,那就是顺时制物,内外兼顾。这对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的传统造物思想和工艺技术也会产生很大帮助。

WcTc3XADJsiHtLEsYXPwAgTuKNLW7wUo5BX1t0HZ.jpg

红蓝花胭脂复原品

​总之,复原研究是一个无比艰辛的过程,不参与其中的人很难体会个中滋味。但即使如此,研究也是我们必须要去做的,这是一个研究者的使命。尽管有无数疏漏和不确定性,但历史研究永远只能是尽可能地去接近真相,在这方面进行尝试性地探索也就因其艰难而具有特殊的挑战意义。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