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回想起孟光老师

2019-03-20 15:40:46 邱瑞敏 

  那是1959年的初春,我考进了上海美专中专部,后称我们为老中专60位同学,我们佩戴着红领巾踏入艺术的殿堂。校舍是一幢四层的楼房,二层楼是我们的专业课教室,教室里错落有致地摆放着由颜文樑先生从法国带回来的古希腊罗马的石膏像,面对这些艺术的珍品,内心激荡不已,对崇高艺术的向往和追求便由然而升。三层楼是我们的文化课教室,很宽敞,这些形状各异的课桌,是由各系统调拨来的办公桌。那时,因学校刚开办,故专职的教师并不多,孟光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在我的印象中,孟老师似乎从早到晚都在学校里,他会时时刻刻出现在我们同学的周围,真是与我们打成一片,他视学校为家,他很爱学生,关心着我们这一批懵懵懂懂而又生机勃勃的无知少年。孟老师总是那样的和蔼可亲地对我们循循善诱和专心致志地呵护,他一心关注的是如何让我们得以成材;如何让我们在绘画水平上提高。记得他不时地从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借来一些优秀学生的习作让我们观临摹,真是让我们这些初学者大开眼界。我还记得,孟老师把钱贵荪的速写和连环画借来让我们看,我们太惊讶!不敢相信作为高年级学生能画得如此出色!对我们促动很大,真是要感谢孟光老师的用心良苦,让这些好的画作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更激励我们奋发学习,勇猛精进!

  我们也没有辜负孟老师的真切的培育。那时,班级里勤学苦练的精神蔚然成风,清晨六时我们寝室里几乎是空空如也,大家都拿着速写本跑了附近的菜场去画速写。我们这一群戴着鲜艳红领巾的少年在露天菜场里窜来窜去用画笔捕捉各种神采奕奕、专注挑选各种新鲜蔬菜的大伯大妈们,使得菜场增添了不少生气和活力,更是让菜场充满了艺术的气息。虽说是菜场里画速写,故事也很多,有一次我在画一位大妈时,被她发觉后就冲到我面前破口大骂,说我把她的灵魂画走了,并把我画她的速写撕掉,这时还有一群围观的人群,真是把我急哭了,现在想起来真有些可笑。这一时期大家速写画的很多,每个星期一,大家都会吧自己画的速写贴在墙上进行观摩交流,并注上这一个星期画了多少张速写,记得画得最多的同学可达到一百多张。这一切都是孟老师经常不断地教导我们“学艺术的人要曲不离口,笔不离手”,可见孟老师的呕心沥血,诲人不倦的精神。

  1960年的夏季后我进入了中专部二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当时学校更名为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学校招收了本科60位和预科100位的新生,学校的学生数已达220多名,有许多新的教师到任,教师也开始调整,孟光老师负责去教预科班的学生,从此他就不再来带我们的课了。这样与孟老师的交往就越来越少,当然,同在一个学校里偶尔也会碰见孟老师,见面时他总是对我们关心备至,会问长问短,还要了解我们学习的近况,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我们与孟老师师生之情的真实写照。

  那时学校从华山路迁至陕西北路500号,那里原是西摩路会堂,是上海现存最早的犹太教堂,为希腊神殿式建筑,富丽堂皇,学校有教学楼,素描教学大厅,宿舍楼和操场。有一天晚上,我从教学楼夜自修结束后,朝着宿舍楼走去,没想到那么晚了,孟光老师仍在学校里,就在我刚要进宿舍楼时巧遇了孟老师。他见到我后就把我叫住,因孟老师已不在我班任教,我想不知孟老师要向我何事,一般他不是谈及素描上的事,就是会说一些提醒同学们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的鞭策。而这次是我没想到的是孟老师关心起我思想上要进步的话题,使我感到有些突然。因为当我考入学校时,许多同学都已经很有绘画基础,我只能是埋头学习,刻苦磨炼。那次孟老师语重心长的谈话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脑海中,他的话语不多,他只说“你也应在政治上求上进,积极向团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共青团”我深知是孟老师对我的呵护,在关注我的全面发展,那时我才十六岁,是渴望知识的岁月,也是人生之路的起跑年代,孟老师就开始为我指路,规划我的人生发展方向,孟老师的教诲就像是一把火种点燃了我心灵之火,影响着我的一生。当今孟光老师的音容笑貌,精神品格仍会不时地浮现。后来我也成了一名教师时,我也经常不断地与我的学生讲述我当学生时代所受的启迪与他们共勉。

  之后学校又搬迁到中山公园后面的圣约翰大学的旧址,我也升入本科油画系学习,孟老师任新中专的老师,见面的机会就少,再说那时经常下乡,工厂体会生活,又去金山县参加“四清运动”。从学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工作,有时也会去看望孟光老师。

  孟老师家住在思南路的弄堂里的一幢楼房(现在的思南公馆),虽说是洋房,并非很宽敞,孟老师住在二楼,客厅里光线昏暗,只有朝南的房间有一排百叶窗,略显亮堂一些,家里的摆饰倒是洁净雅致,墙上挂着孟老师常画的花卉的静物画。他家的斜对面是一家思南路幼儿园,我女儿小时候就托在这家幼儿学里,那时候我女儿六岁,她很怕陌生,不知怎么当送到幼儿园时,就在门口一般劲儿大哭,不肯入园。这时只好抱她到孟老师家里去坐一会儿,在那里她倒是很乖,不吵不闹,后来由孟师母陪同一起去幼儿园,她知道幼儿园对面有熟人就放心了,有时幼儿园的阿姨也会陪她去孟老师家玩一会儿。

  之后,我们也会去孟老师家聊聊天,话题总离不开我们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我太太吴慧明在预科班学习时孟光老师也教过她,后升入油画雕塑训练班学习,毕业后与我同在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工作,我们去孟老师家看望他时,他总会经常了解我们专业创作单位的创作情况,同时他很高兴地看到他的学生们都已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美术创作的一支骨干力量,并在不断有新作涌现,这也是孟老师感到极大的欣慰之处,毕竟他所从事的美术教育事业所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如今我们成了老一代的艺术家,我们的学生也成了现在美术界的中坚力量,一代代的传承,生生不息。历史将永远记住我们的前辈艺术家和我们的老师们的丰功伟绩。

​邱瑞敏

2019.3.18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杨红柳[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