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雷双的玫瑰——“纯粹的矛盾”

2019-04-04 09:25:09 未知

jxpJawYakyxgd2GboI1BjHp1pKdPFfDSdGIJ2D3U.jpg

  雷双,祖籍湖南长沙,生于书香世家。祖父雷恪及伯、叔祖父在中国美术史上被称为“湘史三杰”。现居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届创研班毕业,此前中文系本科毕业。

  1996年应美国女艺术家联盟之邀参加在纽约联合国大厦举办的BEIJING AND BEYOND国际巡回展。1999年作品“夜与昼”获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颁发的优秀奖并赴华盛顿市参加颁奖仪式。199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雷双油画展”,2008年第二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非常花——雷双作品展”。1993、1994年两次在台湾隔山画馆举办个人展,并应邀到台湾讲学、交流。撰写的文章散见于各类艺术及文学刊物,著有二十万字的《玫瑰.岩石》及《雷双.非常花》。自1994年始数次参加中国嘉德拍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泰康美术馆、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南京凤凰美术馆、美国CBS NEWS以及WCA、台湾联合法律事务所等及诸多驻华使馆收藏。私人收藏包括中国嘉德、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等收藏家及港台、美、英、意、日等收藏家。

GCctbVDXWCwnwxRis4UuvzUbtAxe2d5FXNHeRY9I.jpg

向里尔克致意的玫瑰系列2010 4x146x114cm

  “玫瑰,哦……纯粹的矛盾,在如此众多的眼脸下,能超然独自地安眠,也是一种喜悦……”(里尔克自撰墓志铭)

  因玫瑰这个“神奇的明珠”在诗人里尔克眼中始终是一块冥思凝神的基石,他自撰的“玫瑰”墓志铭诗句也成为人们企望对诗人存在和本质进行破解的密码。

  在麻布底子上泼洒时形成的抽象画面,给我提示,让我看到与诗句相关联的种种意象。比如画面上出现像鸣叫的鸟儿般的形象时,我想到诗人在鸟的意象中取其鸣叫的声音(杜伊诺哀歌中的“媚叫”),作为他诗歌写作的一个比喻……

  那幅“跌落到高处”的命题,来自法国哲学家薇依的一句话:“精神重力就是上升,精神重力使我们跌到高处。”我总是将自己喜欢的这句话与里尔克相连。

  里尔克的诗仿佛是多面的晶体,读者依个人的感受和角度形成种种理解,即便对于同一个我,在不同时段去读都会有新的理解——尽管那晶体的许多个面都是晦暗不明、无法最终清晰呈现的。

  德语的“眼睑”是指花瓣,在发音上与“歌”同音。哦,在这些天才诗歌的背后,歌手早已“超然独自地安眠”,但愿他在睡梦中能看到,有一个后来者,听到了他的“媚叫”,循着他的歌,用他看重的艺术形式——绘画来呈现那众多的眼睑。

——雷双

  关于“向里尔克致意”的对话(2010)

  (吴永强)你写到茨维塔耶娃与帕斯捷尔纳克的书信交往……他们的通信是有关自由和激情的。当然,更不应该忘记神一样里尔克。

  (雷双)多年不读里尔克,近日在读。我觉得自己的思考比从前进了一步,这得益于多年持续的绘画创作及随之而来的感受。正如你所说,艺术其实就是体验中得观念,即海德格尔说的,“艺术是真理的生成和发生”。

  哦,我没有忘记神一样的里尔克,他在我的画面中复活了……你将会看到的!

03pzO24MPPmqUZkWamS87b6SCYggZPaqBQS7xoG6.jpg

向里尔克致意之六 灵界的鸣叫146x114cm 2011

  (闫平)双双,你的《向里尔克致意》,我叫它“玫瑰系列”吧,深沉而充满感情。我经常评论某某的画没大动干戈,没有真画,其意思是指的绘画因素多一些:构图、造型、色彩、用笔、画面风格。而你的“玫瑰系列”用这些方式要求就不灵了。你只把心血掏出了,静静涂在画面上,让这个喧嚣的世界立刻消声了。只听到玫瑰的花开声音、鸟儿的轰鸣、还有看到一颗鲜活的心,使一切什么因素都那么无足轻重、以一当十。真是奇怪,你的玫瑰没有芳香,你的鸟儿没有轻柔的羽毛却让我想到的倒是更大范围的人类生存方面的问题,只觉得悲情。你一定是观察的视角不一样,真想窥视你的先入为主。——2011

  (雷双)闫平,知道吗,你的这段言说最使我感兴趣的是这一句:“……而你的玫瑰系列用这些方式要求就不灵了。”呵呵,那就是我雷双艺术的可贵之处呀,它得益于我不守规矩的自由表达。我的绘画更多的是天性的流露,被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闫教授识得,岂不快哉!

quKAx2Gyok5xwnA7icXSy34ZdJtA4bIUys7kzJ3o.jpg

向里尔克致意之九2012 146x114cm

  (蔡锦)我也最喜欢“向里尔克致意”的作品,非常崇高的画面,非常完美!大家之作!文字没得说了,精彩!—2011

  (雷双)蔡锦,一二十年前,你的“美人蕉”刚出笼,我就被画面的特异性打动,认定那是大家之作。呵呵,你瞧我们彼此在互相吹捧呢。

TWkYD20biEp6gGekX1iNYdfICoKwN3JFbeI8CbPq.jpg

里尔克致意之五 跌落到高处146x114cm

  (以下为博客对话2011)

  (李向明)嫵媚的苍劲,惨烈的高歌。在跌落的高处,是精神畅游的伟岸!

  (张羽)自由的鸟儿,还来不及飞起,就悄然跌落。

  (徐军)不怕枯萎的玫瑰,别样的美丽!

  (雷双)徐军,让我引用诗人叶芝的诗来回复你有意味的评语:“虽然枝条很多,根却只有一条:穿过我青春的所有说谎的日子,我在阳光下抖掉我的树叶和花朵;现在我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

isV8IL8stPStddGATNgJriz2nHXMOJcBWC8rqW81.jpg

向里尔克致意之三 2011

  (吴永强)西方的诗情、东方的画境、生命的灵韵。

  “在如此众多的眼脸下,能超然独自地安眠”生者何曾有过死的境界、涅槃的喜乐……直到在你的画中迷途。希腊诗人巴拉达斯面对聒噪不休的世人,叫他们住口说:“你生时且思索那死!”但死的意义在于为生赠送旷达。愿我们像襁褓中的婴孩,“在如此众多的眼脸下,能超然独自地安眠”……

  (雷双)许多年我都在红尘之外独自酣眠,正因为如此,遇到知音,心弦就会鸣响……那水荡起微澜时,会由身心溢出,但那并非决堤的狂涛,而是来自一颗纯粹心灵的感动,是微喜,是多年的孤独赋予我的价值。

  谢谢你给我写下的“死的意义在于为生赠送旷达”。向死而生的人类如我怎能不思考死亡?那是我心底虚无的色彩、清醒的意识所致,它是笼罩我的一片阴云。我性格中的一份旷达原是天生的,那么现在读了这句话,我希望自己的旷达更提升一个层次。谢谢你,我的朋友。

TDM7Y5YX5CGSKegOrH7ZAJPn1yVpzihGej8W3eFY.jpg

2005-2006向里尔克致意

NuNuoQRQJstXckaTfAGTikQ2SCbQ5FVTGBTwDyBB.jpg

向里尔克致意2008年 130x97cm

  “看那些花,多么忠于地上的一切,/我们正是在命运的边界把命运借给它们。/但是谁知道呢!如果它们哀叹它们的凋零,/也许我们就该成为它们的哀叹。(里尔克)”而此刻我感到,是它们将命运借给了我……在我的画面中,有时自然物与人可以做一种循环的理解。在这样的意义上,我成为它们的哀叹,或者说是它们通过我哀叹。——雷双2010

nbn2PAryULMFI8JLl8qokR0WRY9Hzh6Jm3ZVK6Wv.jpg

2005玫瑰

  哦,玫瑰,你病了!/那无形的飞虫/乘着黑夜飞来了/在风暴呼号中。/找到了你的床/钻进红色的欢欣;/他的黑暗而隐秘的爱/毁了你的生命。

——布莱克《病玫瑰》

  2005年正在进行抽象泼洒实验,当空白的画布上出现一个巨虫的意象时,布莱克的诗句随之在脑海浮现,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画下了那朵玫瑰,如此改变了预设的方向。

  与夏可君对话2014

  (夏可君)雷双真的是中国当前最为认真阅读诗歌的画家,比那些所谓的诗人画家更加能够进入诗歌的内核,能够把那么多诗人的诗意以自己作为女性细腻的感受,融入到绘画的感觉之中,这个之间的诗意-绘画转换,是一个现代心魂的书写。

  (雷双)“最为认真阅读诗歌的画家”我倒不是,但我相信自己“比那些诗人画家更加能够进入诗歌的内核”,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一方面,我有一流的绘画技巧;另一方面,我自幼是在文学的浸淫中成长的(举例:十一岁就初读托尔斯泰的复活)所以文学修养也不会比他们差太多,那么我这绘画与文字的双翼使得他们不能与我相比,呵呵。告诉你,我也从未为了绘画去读诗读文,你说的“融入”很准确,那于我是一种生命自然状态所呈现的融合。你看了我与诗学理论家耿占春对话吗?他说:“雷双,你对文字的敏感性一点不比绘画弱,只是你的技能训练一直在绘画上。在诗歌之外的领域内工作体现出一个诗人质地更令人感到独具价值。”

  与耿占春对话2013

  (雷双)占春,你为我的《玫瑰.岩石—雷双的话与画》写的书评收到了。你说:“使用双重语言表达其自身……为语言文字着色,为色彩寻找语义或声音。她的词语的用法总是像使用色彩的方式:词汇彼此重叠着,相似的或差异的词汇彼此重叠,交错,像色块一样使用语言,语言文字似乎被重复涂抹使之拥有了一种厚度而非像线性的句式;反过来,她运用色彩时似乎也在运用光、运用一种力量,运用一种尚未诞生的语义,或一种尚未存在的字符。语言文字和色彩,因为其自身的感性力量而交汇在一起。”占春,你好敏锐,竟在此强调了雷双艺术的独特形式“使用双重语言表达其自身……”这一点很重要,我主要的一些作品系列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文本”——画作与言说,大部分架上绘画并非如此,我倒不是刻意向观念行为等艺术形式看齐,这个方式源于我多年来的艺术创作就时有见诸文字表达的习惯。

AqJqhZELm9HGzPIiGB6qjiyN74n6IkzQQTRC9sLE.jpg

2005玫瑰 100x73

  博客对话

  (张羽)喜欢《2005玫瑰》。其实里尔克应该向你致敬……

  (雷)我笑了起来……是的,里尔克在众多眼睑之下的睡梦中要向我这个后来者致意——我使他那虚无的玫瑰在画面中显现,从看不见又转化为看得见。

  (游客)读到这些我的心早已酥软!我的玫瑰!我的里尔克!我的梦以及梦里与我缠绵的女人!

  (雷双)文字与绘画应具有这样的魅力。艺术不就是那醒着的梦吗?

  (游客)哦!你就是那支我心爱的玫瑰!

  (雷双)不知名姓先生你好。这些玫瑰作品是雷双的心魂分离出来的孩子,它们引发你的抒情是自然的事情,当然她也为此欣喜。

  (苏坚)才貌双雷……顶!

  (雷双)才还在那里,貌却在蜕变,呵呵,哪里能雷得起来呀!嗨,我真不想辜负这个曾经的双雷。苏坚先生的妙语令我莞尔。谢谢苏先生到访!

  、(雷珏)看展厅合影中的你那么高雅妩媚,且富内涵,将人家年轻女人都比下去了,你就臭美吧!

  (雷双)青春之美是上天赋予的,当我不再年轻的时候,读到(林肯?)一句话:“一个人从四十岁开始,要对自己的面孔负责。”就是说,那之后的面孔是自己无形中造就的。我相信外表的风度就是本质的风度,这牵涉到一个美学方面的问题……不多讲了。“臭美”让人感觉良好,呵呵。

H9SXDs5I6k8yOJ0DlRyzaVx9fM0S1FyAPfO7ZZbC.jpg

玫瑰三叹2014年100x220cm

  与夏可君对话

  (雷双)看到你提及我1992年残菊(即“遗言”)写来的文字:“枯萎中余留的生命让人惋惜,余留乃是最为令人心脆与心醉的美!”。我在画玫瑰三联。那凋零的玫瑰已经呈现出令人心脆心醉的美。

  我收集那苍白的余烬。手在画布上动作,头脑里意识流动的却是与近期发生的这一切相关的文字语言。博尔赫斯诗句仿佛是我正在进行时的玫瑰新作的阐释:“……黑夜是骄傲的波浪:/满载着靠不住而值得渴望的事物。/黑夜有一种神秘赠与和取舍的习性,将事物一半放弃,/一半扣留……巨浪送来了你。/词语,一切词语/我必须认清你,用某种方式/我交给你,在你生前多年,在日落之际看见的一朵枯萎玫瑰的记忆。/我能够给你我的寂寞,我的黑暗,我心灵的饥渴……”

  是的,双重的玫瑰。一方面是燃烧,另一方面已成灰烬。我想到了曾唱过的那首爱尔兰民歌“夏日最后的玫瑰”,你要知道,我的歌喉曾经胜于绘画呢。

  (夏可君)也许,雷双的作品都是在默默祈祷中孕育出来的……一阵雨水之后,秋天登场了,夏日开始彻底告别,你说那首《夏日最后的玫瑰》?在我还是16岁的少年人时已经喜欢上了。时光也许永远停留在那个时刻?在这个时刻,雷双画出玫瑰的三叹,从高处的咏叹到下落的低吟,玫瑰在雷双的笔下获得了新的如歌存在。

  (雷双)谢谢你赐予我的《玫瑰三叹》——在双重的意义上。

  (夏可君)玫瑰三叹的颜色真的很美,那种颜色的暗自歌咏,凝缩了整个夏日的期待与等待!那是绘画本身在开放!

  (雷双)哦,那是在骄傲的波浪中时隐时现泛出的丝丝红意,每一朵玫瑰就是一朵浪花,“一会儿冰肌玉骨,一会儿狂放妖媚”,在时间的流淌中咏叹、低吟。她期待被夏日倾听,她果然被夏日听到,于是,那精神燃烧的平面在观看的目光中再一次被点燃。

  (夏可君)玫瑰与浪花,诗意的世界其实是在一种浪花的节奏中展开的,如果玫瑰带给世界以节奏,那是她的盛开,她永远延宕在她的盛开之中。这个世界再次需要诗意的节奏,来自自然的诗意节奏君临。

  当代绘画无疑需要艺术家内在的思考,在绘画中思考,这是德勒兹喜欢培根,梅洛-庞蒂喜欢塞尚的缘故。中国绘画二十世纪最大的问题是不思考,不在绘画中思考,没有带着焦虑与渴望,以笔触、线条、构图与色彩等等来思考,来纠缠,来寻找心灵自由表达的方式。而雷双的绘画有着思考,有着生存的焦虑,有着美感消失的伤痛。

1tD48b2DLpmcEMAAg4zfw29zUEPoNeBIRiEoKvp6.jpg

1997玫瑰系列·瞬间100x80cm

  “那个时候,幸福的命运向他呈现了/一朵叫做玫瑰的花/和它奇妙的,鲜红的色彩……”

ai5LlBz2wlx2NzuldgP3oytfwIiv66wjWiPSAqQA.jpg

1999玫瑰三联 60x150cm

7PEYd0RtrE6vmTKDD4ePxlRu8BNzhOotMIJKgagq.jpg

2011玫瑰

RFfpLn7veWaeOhleFYfrdmIFodV3QOtgXtOlJDTC.jpg

玫瑰素描 2015 54x73cm

OFi7PCp8xQJNEYyxcsEd4XIZvHHc7BF9HB8x0sjB.jpg

目光2011

T32c23EA5L9YKJEDps6UxwmzWpghoD4PDFLz8vk1.jpg

红玫瑰 白玫瑰2012

a9zFKLYwPqUjAUyUB7L7pYbzo9Pxj3BtQY60vyvw.jpg

2005玫瑰肖像73x60cm

JDJCpCgH6chzoC6azS6x1sl3ou1PLpLZcpR8EC85.jpg

2005玫瑰肖像73x60cm

w1ZlT9qzpFI6IRKeTUy8nnUmXmwGoY4ancmyqOot.jpg

2005玫瑰肖像73x60cm

kfc6BCn1EsztonOSbrkYKqk77asP1AxIYltZo3lk.jpg

2006玫瑰130x97cm

  贾方舟 ……有趣的是,同一种花,雷双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情绪状态中也能发掘中不尽相同的生命意象。即以《玫瑰系列》为例,她在前后十年中画过多幅,但所呈现的意象各有不同。在《向里尔克致意》中,画家试图对里尔克的诗句做出自己的视觉阐释,借用干枯的玫瑰花传达出一种英魂犹在的死亡意象;而在2006年画的另一幅玫瑰中(见上图),三朵玫瑰花构成一个怪异的形象,加以红色基调的渲染,在视觉上更富刺激,更趋向于对性感的引伸,更显出几分神秘的诱惑和不可言说的灵魂状态。

hNesDexzBiaj9imPUP7TCKsg0of5EJRkDACUOr4e.jpg

2005以玫瑰画作为因素的数码作品

  “……时间给众人/带来了爱情或黄金,却仅仅留给我/这凋零的玫瑰,这徒劳的线团”——博尔赫斯

f6gzMsn2SKpdsnQA3yLpgLCAq2BRlKLCbvSjEMk0.jpg

2005 以玫瑰画作为因素的数码作品

2XJywwsQLyY19Yo9GXkBKkuLhTq7geHGp8QGWCwW.jpg

2005年 以玫瑰画作为因素的数码作品

  陶咏白 雷双笔下的花,既真实又虚幻,那种耐人寻味的神秘,让你迷惑,让你惊异,让你追寻。她守着花这块园地,画着郁金香、美人蕉、马蒂莲、葵花、玫瑰、兰花……她是因花的兴衰枯荣的生命过程,触动了她的某种人生体验,激起了她的生命感悟,借花的形态画着自己成长的故事。花也就成了她的替身,是她情感的表情,生命的状态,思想的言说,精神的诉求。雷双用那洒脱飞动的笔触,书写着自我与自然神会的感动。她将自我的际遇融在画中,演绎着“柔韧而坚毅的生命体在命运的无奈中所呈现的乐观和飘逸的性情。”

0fdYJhD19Qps0zy7ELj2zRpBgeZSg2wp1vdZoHmZ.jpg

摄于鸾凤齐鸣展“大自然的和声”前

29tCJZD42hLnAe3r6SEsFYq5JfAWiGaInpPjBNvZ.jpg

  2015年10月在锦都艺术举办的“和声—雷双抽象表现艺术”展上,有各界人士到场。艺术界有陶咏白、贾方舟、西川、邓平祥、张国龙、许德民、蔡锦、王璜生、夏可君、宋晓霞、周旭君、李飒等,还有文学家止庵、美学家赵士林、社会学家于建嵘、历史学家雷颐、嘉德董事长陈东升等。

  主要展览:(群展与个展)

  1991年 《首届中国油画年展》历史博物馆 北京;

  1992年 《首届中国油画年展》会议展览中心 香港;

  1993年 《93‘中国油画年展》中国美术馆;

  1993年 《雷双作品展》隔山画馆 台北 高雄;

  1994年 《第二届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1994年 《雷双油画近作展》隔山画馆 台北 高雄;

  1995年 《中华女画家邀请展》中国美术馆;

  1996-1997年 应美国女艺术家联盟邀请参加《BEIJING AND BEYOND》国际巡回展 纽约联合国大厦 纽约OMNI画廊 芝加哥ARC画廊 奥克兰大MILLS学院画廊 华盛顿州立大学画廊等等

  1996年 《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中国美术馆

  1996年 《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中国美术馆

  1997年 《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中国美术馆

  1998年 《雷双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1998年 《世纪女性艺术展》中国美术馆

  1999年 《雷双油画作品展》可创铭佳艺苑 北京

  2003年 《雷双作品展》BLOXHAM画廊 伦敦

  2003年 《今日中国美术大展》中华世纪坛 北京

  2003年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北京

  2005年 《IDAA国际数码艺术首届北京巡回展 》今日美术馆 北京

  2006年 《IDAA国际数码艺术大展》 北京电影学院

  2008年 《非常花——雷双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北京

  2008年 《进行时·女性》艺术展 798木真了艺术馆 北京

  2008年 《进行时·2008放飞南京艺术邀请展》凤凰美术馆 南京

  2009年 《无镜——女性艺术展》798白盒子艺术馆 北京

  2009年 《她们——中国当代女艺术家联展》环铁时代美术馆 北京

  2010年 《上海世博会中国艺术邀请展》上海

  2010年 《2010中国女性艺术大展》北京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2010年 《 从马奈出发——当代油画名家邀请展》北京 马奈草地美术馆

  2010年 《百年如歌——纪念国际妇女解放运动100周年邀请展》北京 炎黄艺术馆

  2010年 《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专题展》 北京 中央美院美术馆

  2011年 《彼岸花》798桥舍画廊

  2011年 《正午·雷双作品展》北京 红子兰画廊

  2011年 《素年锦时——十位女性艺术家个案》北京 元典美术馆

  2012年 《鸾凤齐鸣》北京 树美术馆

  2015年《美好年代,非常女声》北京 马奈草地美术馆

  2015年 《和声—雷双抽象表现艺术展》北京 锦都艺术

  2016年 锦都艺术中心馆藏展 北京,锦都艺术

(责任编辑:无此用户[474])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