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十年后,本土化艺术市场到底还有多远?

2019-04-08 10:50:26 未知

gYRLr1CIvFxv3vCKlnJ19KTqTlXdM1lgSsNdrIcV.jpg

​鲍昆,摄影家、视觉文化批评家、策展人

早在十年前,摄影批评家鲍昆就在《画廊》杂志的访谈——《2009年,大众艺术元年?》中,谈及了本土艺术市场体系的建设问题。然而时隔十年,影像艺术品市场仍面临着无法真正走近大众的窘境。借着首届“映PHOTO影像艺术博览会”所引发的关于影像艺术市场如何常态化的讨论,我们回顾了这篇仍具现实意义的访谈,反思本土化艺术市场到底还有多远?

2009年,大众艺术市场元年?

——鲍昆专访

(邓君华采编,原载于《画廊》杂志)

2009年1月,时值季节与艺术市场的寒冬,笔者北上中国当代艺术重镇——北京,这是自去年金融风暴过后的首次北京之行。随着金融风暴而来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卖量价齐跌,泡沫破灭已成现实,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何去何从?一直倡导构建本土艺术市场体系的鲍昆在798艺术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认为本土化的艺术市场应始于艺术对大众的回归。

Q:您一直倡导建设本土艺术市场体系,在怎样的背景下你关注起这个问题的?

鲍昆:两年前就有此想法。当时谈这个观点的现实意义是针对当代艺术的泡沫化现象。这些年当代艺术市场走了这么大一段弯路,是因为这个市场原来的主导权不在我们中国人手里。那时我就不断地提倡要建立自己的市场,建立自己的收藏家队伍、自己的收藏文化,即建立自己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消费市场。而且,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绕不开市场。对于艺术品的生产,最终的目的是要有用户的,在生产与终端消费之间必须要经过市场的环节。这个环节如果中国人自己不做,这个环节就会出问题。

Q:这是当代艺术市场泡沫破灭之前的想法,泡沫已破灭,您的这个提法有了怎样的新意义?

鲍昆: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当代艺术的泡沫基本破灭。现在再看这个问题具有更深刻的意义:艺术品市场既已形成,怎么来应对泡沫破灭这个现实?市场到底是否要维持下去?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已经超越了过去的批判意义,它已从对过去的警醒成为一种救市的解决方式和思路了。过去只是一种理念,现在应该在这个理念下生发出一些更具体想法,拯救中国本土的艺术市场。

Q:您指的艺术市场本土化表现为什么?

鲍昆:艺术市场要本土化,就要让艺术回归大众。这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价格,甚至还包括艺术品的尺寸。现在的艺术家要价太高了。在巴黎、纽约,那些很不错的未成名艺术家的作品基本是在千把块钱以内,货币单位在美国是美元,在欧洲是欧元,在当地的货币体系下就是千把块钱的概念。同样这个应该横移到中国的货币体系中,类似水平的艺术品也应该是一千块钱左右。中国的情况又略为复杂,因为艺术品很多的材质不是我们做的,必须从西方进口的,材料的进口价格按照国际货币兑换成人民币,在国内货币体系下会略显高些。但无论如何,理性地放在本土的价值体系中,应该是千把块钱左右,尤其是刚进入艺术市场之初。当然我指的是影像作品。如果是油画,基本也在2000块钱到几千块钱左右。合理的价位是让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能拿出一个月或两个月的工资买一件艺术品。但就目前中国的艺术品价格而言,这是不可能的。

Q:这个本土化要从大众艺术市场开始?

鲍昆:对。中国艺术市场最初,比如西方人买圆明园画家村艺术家的作品,就是现在千把块钱的概念。但是后来9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概念在西方的兴起,像希克、尤伦斯这些人进来艺术市场就把市场给搅混了,开始不断地收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不断地涨钱,中国艺术家最早在西方卖得也不高,可是国内外币值兑换使得中国艺术家在国外卖的价格一折算成人民币就是好几万。中国人在全球化过程中又在让自己疯狂的国际化,因此艺术家对其艺术品要价也是参照国外货币体系下的价格开价,于是形成了一个概念就是好像一个作品不买到几万块事情就不对劲了。可是这个价格又是完全地脱离了中国本土的价格体系。建立在西方货币体系下的中国艺术市场,一旦西方人不买中国的艺术作品,泡沫破灭是必然的。金融危机下当代艺术市场的泡沫破灭应该是我们重建重构中国艺术市场的机会,市场要把艺术品价格调回到自己的货币体系中。

Q:在这个本土化的大众市场里,在批评家与市场是怎样的关系?

鲍昆:学术界应该起到良性的舆论作用,这些年批评家都被金钱俘虏了,他们实际上在当代艺术泡沫中起到了非常不好的作用。他们基本是和画廊勾结起来,把一些非常伪劣的东西进行所谓的“学术包装”,这样的批评家应该适当地自律,适当保持自己的操守和独立性,给市场和收藏家一个公正明白的引导。作为批评家应保持自己的操守,不要把劣质的艺术作品作吹捧。市场和学术要廓清。高端的、优秀的艺术品是需要学术定位作支持的,但是大量的劣质品不要给它进行所谓“艺术包装”。

Q:目前的市场现状距离你认为的这个本土市场有多远?

鲍昆:现在的画廊经营者,我认为80%是不懂艺术的人。他们认为开画廊和开菜店、开肉店、开商场是一样。他们不懂艺术,这中间稍好一点的人还请一些策展人办展览,大部分什么也不懂的人自己随便地就去办展览。他们都会学到画廊包装的方式:一定的空间概念、LOFT模式等等。但是消费者比他们更不懂,从感性认识上认为进入一个漂亮的空间,灯光照着就一定是值钱的东西,其实在我们看来,那就是垃圾,只不过是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包装而已。应该下大力气建设一级市场,适当打击在这次艺术市场泡沫中肆意炒作的拍卖公司。未来中国艺术市场要发展,艺术市场一系列的东西都要跟上去。包括传媒——传媒的作用起的也不好,这些年有多少清醒的传媒进行客观的报道呢?不应该谁多交了广告费就给谁瞎说。

手记

匆忙的行程中,可以看到受金融海啸的影响,798艺术区一些中小画廊纷纷倒闭,路边公告栏上同时贴有有五六条画廊出租转让的信息。一些正常运营的画廊的时尚show或日常展览正在展出,但也仅有少量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或居住北京的年轻人在观展。面对这样一个泡沫破灭、资本属性较强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价值重估是市场的共识。构建一个本土化的艺术市场兴许能为当下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倘若如此,这个本土化的因素理应包括中国已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这一现实。生产制造业大谈产业升级,折射出建立在基本经济发展之上的艺术市场将迎来一个更广阔的前景。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走过十几载。把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当作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基石来看,原来面向高端、小众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确应该迈开步伐,走近大众了。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