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画派赵少昂1965年著《论一画之成》全文
2019-04-26 10:59:47 翁真如
岭南画派大师赵少昂在1965年于香港灯塔月刊第l06期发表的实用绘画学第四篇《论一画之成》,是留存在绘画界的一份珍贵资料,对于爱好者和研究者更是深入了解岭南画域及其绘画技法的文章。今在此将赵少昂老师自1959年到1965年发表过的著作《论一画之成》、《论画具》、《运笔》、《渊源-岭南三家》及《画虎的次序》等五编原稿逐一发表,与大家共享共勉。
1965年《论一画之成》原稿
论一画之成
赵少昂
—实用绘画学第四篇—
画具既备,在未动笔前,先论一画之成,余意一画之成,必须注意下列四点:
1.画材 2.布局 3.用笔 4.赋色
画材者,即未下笔前,应先立意,所谓胸有成竹,意在笔先,抒写闲情,抑有所托,或颂扬(图),或讽刺(图),如诗之有六义一风﹑雅﹑颂、比﹑兴﹑赋。
凡山水﹑鸟﹑兽﹑虫﹑鱼﹑花卉﹑人物﹑均能有所寄意,有所此托。
如山水之「无限江山」富有家国河山之感;「山高水长」喻人之高风;「海屋添筹」寓祝祷之意;「五岳惟一」喻人之独尊。
鸟兽之比托,如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可起人孝思。「鹡鸰在原」,有同气连枝之感。「草泽雄风」有在野英雄之概。「海鸥浩荡」,「天马行空」俱有不羁之喻,「精卫衔石」喻事之徒劳,「腾蛟起凤」喻事之得意。
虫之比喻,有蝉之高洁,如骆宾王所咏「露香飞难进,风高响易沉」,比喻奸臣当道,贤者引退。其余,「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自怜饱风露,不肯逐金貂」都有寓意於其间。
络纬呜秋,有秋声之感;蜗角争雄,有屈强之态;鱼有自得之乐,虾有自高之意。
花卉比托更多,如松之劲,竹之秀,梅之清,兰之幽,喻世道之多艰;凌霄引蔓,喻壮土之干云。莲比君子。菊比逸士。
人物之比托,如唐诗之所咏「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比贤臣之不遇,有所伤感也。
画材既定,布局次之,所谓布局者构图之谓也。
一画优劣,从远观而能判定者,布局关系也。其人之天资及阅历,亦可从布局窥之。
平常人所画,多以天占六分,地占四分,主要事居其中。但聪明人每每反是。偏放角落,取其奇也;最高或最低,取其异也。以不平凡出之,所以表其难也。
间或绘残荷尺幅,叶占全画十份之人,仅留一角十份之二,点以浮萍,缀以水马,(即水较剪)亦别有幽致。
布局既定,论及用笔。中国画法,有双勾,没骨,之别。五代黄荃,始创双勾之法,至徐熙倡用没骨。双钩取其工细,没骨取其豪放,间有用湿笔,或枯笔出之。
余写大树及巨石,先用排笔,取其雏形,继随幻觉,以浓淡墨皴之,每有意想不到之妙。
古人间有以指头画者,后人亦沿用其法,如高其佩等是。
用笔既定,次及赋色。赋色者,如南齐谢赫所论六法中之「随娄赋彩」是也。但中国画赋色,可能全部墨水,或部份改易,所以重衬托也。
譬如画一牡丹,其花色艳丽绝伦,不欲以绿色夺其视线,於是衬以墨叶,使其更觉娇媚。如美貌女土,不一定以彩服增其艳也。荆钗布裙,弥足珍贵。
盖中国画以浑朴雅淡为主,古意为尚。余尝见古人画有芭蕉中一美人,御以红衣,题为「万绿丛中一点红」,又如前人所咏「疑乃一声山水绿」都以赋色为题。
所以一画之成,能包涵此四点,斯为上乘。
譬如欲画一画,以苍鹰为题,寓英雄独立之意。
画材既定,思及布局,以角落或中立者为宜。布局既定,次及用笔。
如取其工细,当以双钩法为之。如取其磅礴,则以没骨法为之。三者定矣,最后赋色,以豪华出之,抑以雅淡出之,都由作者寓意所定。或以颜取色过妩媚,以净墨为之。
故一画之成,能四者兼之固妙,不然单就一点亦可。
如单就画材者,只求寓意,余者不论,或单就布局者,则标奇立异,构图新颖,如单就用笔者,取其大气磅礴,淋漓尽致,如单就赋色者,取其秾艳或朴素。
以上四点,能善为兼用,必臻於美妙。
凭此四点,亦可以权衡古画之优劣与真伪。(全文完)
1991年作者翁真如与赵少昂老师合影
(责任编辑:杨红柳[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