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快讯】aaajiao:一个ID跨度9年 终于到了“用户化”时期
2019-04-28 09:18:01 王璐
徐文恺在个展“a’a’a’jiao:一个ID”现场
你怎么定位自己是艺术家?
4月27日下午,徐文恺在其个展“a’a’a’jiao:一个ID”的开幕对谈中提到,“艺术家”和名字一样均是一个ID,“之所以以艺术家身份创作和办展,是因为我依旧想回到某种真相,虽然甚至不明确这个真相是什么,但在这样的工作方式中,可以离所谓的真相更近一步。”
aaajiao导览现场
早年在接受采访时,被要求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徐文恺以“ID”作为答案,因为不管是作为艺术家还是日常用户,“ID”都能明确囊括他所做的事情。那ID和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aaajiao认为所有作品和举办过的展览回答了这个问题:真实和虚拟。
本次展览呈现了其2010年至2018年代表性作品,直到布展时aaajiao更明确直到“ID可能是一个被压缩、被限制的状况,人的第一身份变成了‘用户’。”早期既是提出用“ID”描述自己,也还没有这么明确用户化,“现在我能感觉到的是我作为用户是完整的。”
展厅现场
aaajiao的作品很多都致力于探索新的科技和媒体影响之下的文化现象和策略,他也将今天中国特殊的社交媒体文化、科技运用带入了国际艺术的话语和讨论。但现在对aaajiao来说,作品的重要性在于概念的延展,视觉部分在作品里没有这么重要。
“我们是靠五官和视觉在理解大部分的东西,因此我只能通过展览给出一个小切口,让人参与进来感受节奏,这个节奏甚至都不能说是作品本身的视觉感和节奏,而是这些作品之间的关联和感觉的节奏”,aaajiao表示。
近期第十三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公布,aaajiao入围“年度青年艺术家提名奖名单”,而在本次昊美术馆的展览中,也许从中可以看到aaajiao作品从虚拟回归到具体人身上的变化过程。
《观察者们》2017-2018年
《观察者》系列
在展览第一厅两件作品是2017-2018年创作的《观察者》系列。
《观察者》 2017-2018年
《观察者》在2018年柏林个展时展出,因为看到一句话解读注意力和记忆力是自于小腿的肌肉,通过行走而展开或重塑回忆。“我觉得很巧妙的是,在注意力和记忆力这事上并不是重新发现了什么,而是重新回到我们作为人类的原点,当我们成为用户身份之后,这样的话题依旧存在,所以我尝试去回答这个问题”,aaajiao表示。
占满整个展厅的气体模型大型装置《观察者们》是video《观察者》的扩展。aaajiao在制作video《观察者》时突然发现,观察世界的方法突然回到了东方传统方式,就如逛园林会发现,你既是园林的一部分也是观看者,因为气温、天气不同看到的感受也不一样。
目前看到充气状态的装置《观察者们》,通过不同的角度也可以看到它的趣味和细节,但它正式的状态是慢慢泄气中,所以每天也有不同的变化。
《长城长》 2010年
穿越过气模“丛林”,首先入眼的是《数据的度量衡》系列的3件作品。《长城长》是2010年创作,用来实际测量GFW(信息防火墙)的长度。aaajiao觉得,当人类用感知去衡量一个物体的价值,我们会看非常长、有重量也有体积。《数据的度量衡》系列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看待数据。
《水测-石油》 2017年
中间的滴水装置《水测-石油》是2017年作品,大家对颜色和液体的理解,会觉得黑色基本上代表资源。另外今天其实很多经济交易是机器在协助完成,《水测-石油》通过将高频交易中的重复数据转译成二进制代码,0是不滴水,1是滴一滴水,而呈现出的一种测量过程。
aaajiao将这件装置制作成了可以交互的沙漏,但是却没有提醒观众,“我觉得有勇气的观众会发现这就是一个滴水的沙漏。”
《博客考古》 2010年
右侧箱体里的小电子秤《博客考古》,是对收集了10年(1998-2008)Robot Wisdom.com网站的数据进行称重,用这样的方式去讨论怎么看待数据的价值。
而现在大数据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知的,作为个体的运算能力已经没有办法再去理解大数据,只能将其理解成资源。所以aaajiao将三件作品放在一起,是想要提出一个疑问,“我们如何去看待数据的价值,或者说我们是否过于着迷数据与我们之间的关系。”
而最终给答案,也是大家自己来回答。
《我憎恨人但我爱你》2017年
左边墙上是2017年创作的大画幅单频录像《我憎恨人但我爱你》。录像以经典的苹果电脑界面,短片中的两位赛博格在对话。亚洲女子面貌的女子在说“你看我想真的吗,我可以当你的朋友吗?我希望是的…”,而另一是由无数重叠窗口构成的生物电脑,不断在重复“我憎恨人单我爱你”。而作为屏幕的使用者的你,其实跟它们是在一个维度,所以它们其实也同时在与你对话。
aaajiao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大家认知,人终于到了第一身份不再是智能,而是用户的时代。“这种可能彻底改变人身份的可能性,会成为塑造科技或互联网纬度中的新状况。”
而这件作品与同时期创作的《观察者》存在关联性,“从《我憎恨人但我爱你》发现成为用户后,怎么看待记忆力和注意力?”
《视窗碑林》 2016年
《空间》、《视窗碑林》、《邮件迷航》是“电子遗留物”系列作品。我们生活在一个更新迭代的时代,如果你有留意会发现,每年手机app上的更新次数达上百次。那这些与人失去关联的电子物,又是以什么样的状况存在?这就是“电子遗留物”提出的问题。
《空间》表达得失当网站跟我们没有关联后,它会以怎样的方法存在。而《视窗碑林》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十几个高低不一的金属立方柱上,以UV打印着从已淘汰的windows系统上随意截取下来的视窗图案,组合出一个故障感的实体电脑空间。
《邮件迷航》2016年
装置《邮件迷航》上密密麻麻的网址,可以知道是在谈论Email系统。为了知道Email与人失去关联后的状态,aaajiao做了一个网站,并拿到了美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用这些名字随机生成了许多Email地址。然后用网站给email地址发一封邮件,就会知道每个Email地址是否真实存在。而作品上黑色的Email是真实存在,Email灰色的是不存在的。并在《邮件迷航》中最终把这些数据和网站部分呈现出来。aaajiao觉得,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就如“星系旅行”,通过去找存在或消亡的Email,最终绘制出一件作品。
所以“电子遗留物”系列其实就是在考虑如何来看待一个电子物跟人的关联,“这些电子物对我们来说它的存在是依附我们,还是已经具备一套完整的系统,而我们只是它的观察者?”
左:《不规则》雕塑 2015年
右:《存在》雕塑 2015年
左:《mete》 2013年
中:《图腾》2015年
右:《信息碎片》2015年
展厅最后架上是2015年创作的《不规则》雕塑,空间中悬挂的是2件《图腾》和一组《信息碎片》。这三件作品都在讲述一个话题:有没有一种可能,类似于“人”来代替我们成为这个世界的中心?我们会在社会文明中一直处于核心吗?
在这些问题下,aaajiao觉得对数据的着迷可能带来毁灭,而不是一种新的建造。所以他保留人的面孔,更相信它是从信息角度生长而出,而人的状态只是一种过渡的状态,所以有了《图腾》这样一个想象式的作品。
《mete》 2013年
《mete》是2013年创作,这件作品最重要的是回望aaajiao的作品,很多作品的视觉体系均是从《mete》延展而来。《不规则》装置就是从《mete》中取得部分和状态而形成的,用这样的形态在真实中呈现一种虚拟的物体,来打破真实与虚拟的对立。
视觉艺术成为理解作品的最重要部分,但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机会去重新考虑时间的构成。《mete》是用通讯方法方法来写的程序,画面是不断变化的流动液体,通过视觉你可能看到了圆形和光泽,但这对aaajiao来说,其实是张力和分子的关系,只是用了视觉的方式来呈现给大家,“但是我的重点不在视觉本身,而是在视觉背后形成的关系,这种关系叫做 ‘数据的关注’,是我们存在的一种结构的关系。”
《图腾》(中)和《信息碎片》
本次特意展示《mete》 这件早期作品,是希望引导大家明白,可能人类文明或个体生活产生的危机,原因是在于人类观看方法的不同。所以不管是数据、科技还是对世界的认知,“视觉可能是只是其中的结果或某个部分,我们要用新的、更抽象去理解视觉。”
整个展览,aaajiao想要表达的最重要观点是:以“用户”身份重新去看待世界,可能对社会文明和未来产生新的解读。
据介绍,展览也是HOW NOW是昊美术馆特别推出的中国青年艺术家系列展览,将持续展至7月14日。
(本文图片实习生王凤林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