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康熙林皋刻王翚自用印“耕烟”现身福建东南春拍
2019-05-09 14:16:32 唐颖
清康熙 林皋刻 芙蓉石素章 王翚自用印“耕烟”
钱陆灿为林皋《宝砚斋印谱》所作序(节录)
闽地的篆刻,大抵到了明代有了名气,慢慢出现了流派,明代莆田人宋珏开创“莆田派”,其后又有练元素、薛穆生、蓝公漪等一脉相承,然而也由于其以八分书入印,被世人以为另辟蹊径的“野狐禅”之流,更有人认为“闽派”篆刻便就是这样的“旁门左道”,这实在是对闽地篆刻的小觑了。实际上,且不论近现代中闽地篆刻名家辈出,仅有清一代,同样是祖籍莆田,诞生过一位以一人之力开宗立派的篆刻传奇,他便是林皋,人们以他的姓命名此篆刻流派,称为“林派”。林皋盛名一时,当时著名的书画家以及收藏家王翚、恽寿平、吴历、杨晋等都曾经向林皋求印,对于这位闽地的篆刻大家,若要一个词来形容,也许“少年天才”恰如其分。
林皋,字鹤田,一字鹤颠,更字学恬,福建莆田人。林氏算得上是闽地的大姓,更是莆田的大姓,但祖籍莆田的林皋因为先祖宦游的缘故,而长期生活在江苏常熟。比起入仕为官,林皋似乎更喜欢从事篆刻事业,他从小就开始学篆刻,初生牛犊不怕虎,十六岁的林皋拿着自己的篆刻作品,去想当时虞山的印学前辈钱陆灿请教,钱陆灿对于这位大胆的后生却不责备,见了他的作品一下子就被打动了,甚至大为赞赏,称他“年甚少,才甚奇,其才可以无所不为,而莫妙于其所为”,并欣然为林皋作序。
钱陆灿为林皋写序的这本集子叫做《宝砚斋印谱》,为此作序的当时名家除了钱陆灿之外,还有当时历任四川、江西、浙江监察御史的周斯盛,称他“虞山林君鹤田以篆刻鸣一时,其所摹刻世争宝惜之。”还有“莆田派”篆刻前辈吴晋,说“林子入印,全用汉篆……而篆体笔力又大,能合古法者也……力追大雅,直与秦汉印神明贯串,惜栎园司农不及见林子,倘林子早出十数年,司农《印人传》中定推论林子与济叔穆倩诸人不少下。林子造诣至此固不易,及始终考古不倦,勿谓小道,仅视为取悦时人之目者,则过此更不可量也。林子勉乎哉?”意思是如果林皋能够早出生十多年,让大文人收藏家周亮工能够得见的话,或许周亮工的《印人传》中也能添上林皋的名字。
清 王翚 《夏五吟梅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局部图可见王翚所用“耕烟”一印
“虽海内名家杂出,毕竟以林子为当代独步。”且不论周亮工会不会为林皋立传,至少在当时,林皋是很得艺术家们的青眼的,大画家王翚的用印就有不少出于林皋之手。王翚是什么人?他是书画圈的“清初四王”之一,被人尊称为“清初画圣”,曾经为康熙皇帝画过《南巡图》,大受器重,被视为画之正宗,追随者甚众,两岸故宫、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天津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重要博物馆都收藏有许多王翚的作品,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有数百件王翚画作。他生活在江苏常熟,自然与同在常熟活动的林皋往来密切,王翚的不少印章都出自林皋之手,他自号“耕烟散人”。“耕烟”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五代诗人徐夤的诗句中:“耨月耕烟水国春,薄徒应笑作农人。”以“耨月耕烟”来暗示归隐田园的生活。巧合的是,这位诗人徐夤,竟然也是福建莆田人士。
清 王翚 《仿古四季山水图 之 仿李营丘平林散牧》
辽宁省博物院藏
局部图可见王翚所用“耕烟”一印
王翚既然号“耕烟散人”,自然少不了以此号作为印文的自用印,其中有一枚“耕烟”就是由林皋篆刻的,典出莆田人,印也出莆田人,实在巧之又巧。此印气韵安祥沉静,工致中又带着爽利,正贴合“耕烟”这一名号自然从容的气质,也难怪王撰夸他的篆刻“纯熟之至,迎刃而出,自然浑融,具有天趣”。
清康熙 林皋刻 芙蓉石素章 王翚自用印“耕烟”(底)
清 王翚 《仿李营丘江干七树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局部图可见王翚所用“耕烟”一印
王翚也特别喜欢这枚印章,将它钤印在自己的许多作品上,出名的就有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王翚《仿李成江干七树图》、《松风书屋图》、《临许道宁山水轴》等,王翚著录在石渠宝笈上的作品也常用到此印,可见其分量十足。值得一提的是,此“耕烟”印作为林皋篆刻之精品、王翚常用自用印,此前一直由藏家递藏,从未现身,此番首现拍场,更显其弥足珍贵。
清 王翚 《草堂碧泉图》
天津博物馆藏
局部图可见王翚所用“耕烟”一印
“鹤田本聪明绝世之士,而能浸灌古学,默会冥通,直与化工争巧,未尝用其私智以矜胜于时流,年来造诣益深,名誉益著,观其近作,真得前人之精髓,无一字不合法,无一笔不灵动,其中渊然穆然,如商彞周鼎,洵为旷代之珍。”这是明末清初的书画家,“娄东十子”之一的王撰对于林皋篆刻的评价,可谓极尽赞美,如今我们来看林皋的成名之路,自然有赖于他少年奇才的天赋,但明清时期成熟的文人交流圈,前辈对于晚生们的无私指导与推荐,以及书画家们对于篆刻艺术的推动也同样重要。
南宗正脉、“四王”山水、“林派”……这些传奇在中国艺术史的长河中化作我们或熟悉或陌生的名词,然而,当我们凝视这一枚方寸间典雅规整的“耕烟”印时,这些词汇似乎骤然于此鲜活起来。风流人物不再,他们所创造的动人艺术作品,却仍照亮着我们的审美之心。
这或许也是我们对于这些经历了数百年时光递藏至今的书画与印章珍而宝之的原因所在。
印鉴出版著录:
1. 方去疾编《明清篆刻流派印谱》P68,上海书画出版社,1980 年10 月。
2. 小林斗庵编《中国篆刻丛刊第九卷—林皋、高凤翰、张在辛、它》P37,日本二玄社,1982 年。
3. 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上册P96 图37, 文物出版社,1987 年12 月。
4. 王季迁编《明清书画家印鉴》P53,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 年12 月。
5.《中国历代印风系列—清初印风》P42,重庆出版社,1999 年12 月。
6.《常熟博物馆藏林皋印谱》P213,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年10 月。
重要书画钤印及出版:
1. 康熙庚寅(1710 年)王翚画溪山清远一卷,宣纸本。
钦定石渠宝笈续编第三十二卷 重华宫藏第九卷著录,见《石渠宝笈续编》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检索版第七卷P2974,江西美术出版社、故宫出版社2012 年8 月。
2. 王翚(1711 年)作 仿古四季山水屏(其中一、三、四屏钤),纵82.50cm,横51.20cm。
原画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3. 康熙壬辰(1712 年)王翚仿李成(营丘)江干七树图一轴,宣德笺本。
钦定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藏第八卷著录,记为次等黄一。见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初编》检索版第二卷P529-530,江西美术出版社、故宫出版社2012 年8 月。原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编号:成二一七17 故画乙02 11 00715。出版:《故宫书画图录》第十册P163,国立故宫博物院2012 年11 月。
4. 康熙壬辰(1712 年)王翚画松风书屋图一轴,浅设色纸本。
本幅有乾隆辛巳御题。原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编号:成二二四26 故画丙02 1102405。出版:《故宫书画图录》第十册P173,国立故宫博物院2012 年11 月。
5. 王翚(1714 年)作 夏五吟梅图轴,纵90.7cm,横60.1cm,设色纸本。
原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6. 康熙甲午(1714 年)王翚画画山水一册十开,折装绢本、素笺本浅设色。
钦定石渠宝笈续编第四十卷御书房藏第五著录。见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续编》检索版第十卷P4600–4601,江西美术出版社、故宫出版社2012 年8 月。原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编号:成一九九30 故画03 11 01179。出版:《故宫书画图录》第二十三册P360-363,国立故宫博物院2012 年11 月。
7. 康熙甲午(1714 年)王翚画溪山村落一卷,宣纸本。
钦定石渠宝笈续编第四十卷御书房藏第五卷著录。见《石渠宝笈续编》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检索版第八卷P3338-3339,江西美术出版社、故宫出版社2012 年8 月。庞虚斋旧藏 康熙丙申(1716 年)王翚画山庄静业图一轴,设色纸本。出版:1. 徐邦达《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189 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年出版。2.《名笔集胜》(第五册),吴兴庞虚斋先生藏,上海墨缘堂民国二十九年(1940 年)印行。
原画经中国嘉德 2012 年春拍「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拍出,Lot1677,成交价 RMB 701.5 万元。
8. 王翚(1717 年)作 草堂碧泉图轴。
原画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
9. 康熙癸丑至癸巳(1673 年-1713 年)王翚仿宋元山水一册十二开,折装纸本。
钦定石渠宝笈三编第二十九卷著录。见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三编》检索版第十六卷P7544-7545,江西美术出版社、故宫出社2012 年8 月。原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编号:成二一九3 故画甲03 11 01182,出版:《故宫书画图录》第二十三册P314-318,国立故宫博物院2012 年11 月。
10. 王翚临许道宁山水轴,绢本。
钦定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藏第二十九卷著录。见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三编》检索版第十六卷P7563,江西美术出版社、故宫出版社2012 年8 月。原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编号:成一八八7 故画丙02 11 00716。出版:《故宫书画图录》第十册P173,国立故宫博物院2012 年11 月。
文/唐颖
(责任编辑:莫世昆[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