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选修III:眼中体/桥下树”当代艺术展将在西雨艺术空间开幕

2019-05-10 16:24:57 未知

skDMpf4Qhp3ExjVVm4lqavpm9l2u8D7tnt1OF452.jpg

选修III:眼中体/桥下树当代艺术展

Exhibition :Objects in Eyes,Trees Under Bridge

主办ORGANIZER | XIYU ArtFoundation

出品人PRODUCER| 贾洪军 JIA HONGJUN

策展人CURATOR | 原志阳 YUAN ZHIYANG

参展艺术家ARTISTS | 白致源、高山、黄珂、黄向前、贾靖、焦捷、李啸非、刘永、刘峰、潘苗、吴涛、杨中伟、杨华、张文荣

开幕OPENING | 2019.05.11  16:00

展期DURATION | 2019.05.11——10.11

地址LOCATION |西雨艺术空间 (河南省荥阳市高山镇竹园村西雨艺术工厂)

XIYU Art Factory,  Zhu Yuan  village,Gao Shan Town,Zhengzhou

前言

文/原志阳

“选修”是笔者于2011年提出的一个艺术展览概念,从“选修I:互动·看图习像”到“选修II:绘·制作的艺术”再到“选修III:眼中体/桥下树”艺术展,共历经了9年的时间,向社会推介了数十位当下优秀的青年艺术家。第一次“选修”展于2011年11月在北京酒厂前后艺术空间举行,当时邀请了蔡磊、周铭、徐明皓、谢莉斯、王海龙、秦蓁、刘玉洁、刘伟涛、刘朋飞、胡柯、董宇山、赵勇12位青年艺术家参加。第二次展览于2017年10月在郑州西雨艺术空间举办,邀请了杜亚璇、巩固、李蓓蕾、刘伟涛、刘永康、苏晓佳、吴 涛、吴小琛、王海龙、钟永诗、郑建辉、赵津毅12位青年艺术家。时隔两年,2019年“选修III:眼中体/桥下树”来临。作为“选修”系列展的第三回,本次展览共邀请了白致源、高山、黄珂、黄向前、贾靖、焦捷、李啸非、刘永、刘峰、潘苗、吴涛、杨中伟、杨华、张文荣14位青年艺术家参加。

从“选修I”到“选修III”,三回展览共同遵循“选修”的艺术化修辞与设定,“‘选修’是人们在学校、社会及日常生活中较为耳熟的一个词,是视觉主体对物体(对象)的一种相对自由性择取与习修。”相异的是不同时期针对具体的艺术语境而提出的限定性主题概念与问题,这其中包含了艺术的图像性生产,艺术主体的制作性表达,视觉艺术的社会空间化参与和秩序编码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笔者从策展角度来演绎或者求证艺术媒介、物性研究与观念、修辞、艺术空间化表达的过程。正如贡布里希在《艺术与错觉》中所描写的再现性艺术的手段与过程,“所有再现性艺术都仍然是观念性的,是艺术语汇的累积过程,即使最写实的艺术,也是从预成图式开始,从艺术家的描绘技术开始;这个再现技术不断地得到修正,直到它们与现实世界匹配为止。在艺术家依据自己的知觉进行制作与匹配的过程中,实现再现性艺术。”其实,无论是艺术语汇、还是预成图式,在当下的语境中都可以归为艺术语言,而知觉与匹配也可以理解为艺术活化与转译的能力,而这些都是“选修”的参展艺术家们所拥有或需要的。

当“选修”进入一个社会场景中的时候,学科、行业以及大众人群间的选修性便会放大,特别是将当代艺术与社会大众进行一种选修化的设定后,我们通常会认为前者是后者的一个选修对象,但其实何尝不是一种双向选择的结果。这种双选的手段在社会化的空间系统当中变得更为私密与开放。同时,修辞设定也由于人群和社会空间的不同而引出了双关乃至多重倾向,而这也正是“眼中体/桥下树”所要强调的。贡布里希认为,(眼)“视”是感觉或视网膜图像的自觉,“知”是处理诸多知觉或对象的预测要素。所有人所体验的视觉图像都被概念化所规定进而形成有秩序的世界。“眼中体/桥下树”则是将“桥下树”的现象作以强调,并试图将此现象引入艺术系统,形成不同读者/生产者的感觉或视网膜自觉,进而制造出不同的眼中体刺激,形成新的修辞与艺术生产。这个过程也完成了一种个人知识的搜寻与处理,实在场景的空间化逻辑分析与艺术生成。

贡布里希强调,观看从来不是被动的,他不是对一个迎面而来的事物的简单记录,它是像探照灯一样在搜索、选择。我们头脑中有一种固有图式,我们正是靠图式来整理自然,让自然就范。但在这里,笔者认为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自然的人类化设定以及人化自然(物、空间与关系)的逻辑生成与影响。

有时候在思考,当代艺术的观看人群是哪些?或者说草根乡民具不具有当代艺术审美能力?而这些问题其实都要溯源于我们的视觉体验过程,进一步来讲即是本次展览预想表述的“眼中体/桥下树”,当主体与对象进入多维可视的空间化场景时,即可提供视觉捕捉的环境,而后刺激我们的大脑进行思考与修正。这也是一次借助空间化拓扑后的视觉与心理旅行。正如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所提到的,“我们对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因为观看主体职业和知识的不同,他们“识别”后所产生的想法也不同,有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其实,这种建立在日常共性经验下的“遇松、观松、思松”即完成了一次“眼中体”的设定过程。但如若我们将这种“眼中体”的过程移植至当下的空间,移入一条高架桥之下,即现在的社会语境之中,即可完成一次新的且不同于朱先生的“三种态度”。实则,无论“移植”,还是“移入”都是一种文论中的假定,都不及空间化的现实发生,“桥下树”的实景与“眼中体”的当代发生是笔者近几年途经一些城市发现的一些真实现象。一些新建的高架桥下被种满了顶桥而立的枫树、松树,当笔者面对这些桥、这些树,这种桥下及定而立的眼中体物时,甚感惊危。这也是生成“选修III:眼中体/桥下树”一展的重要原因。

参展艺术家及作品

K8K3yOIkvuGINTASQzZ3wAk0G5zAFNVoDTK0Gdyd.jpg

白致源

1972年生,1997年河南大学艺术系毕业

2004年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毕业

现供职于鹤壁市群众艺术馆

6CaTV6aoEHh00fJ4QfYb3HDZKU1sAjN697rakuxu.jpg

白致源《南水北调到我家》,纸本、丙烯 , 3148x2180cm ,2018

JtLbyDXxU00ojZOtb3nVM5aCqceYKSFhyjg3uaRE.jpg

高山

09. 2013 – 06. 2014 法国南锡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艺术专业,硕士后文凭

09. 2011 – 06. 2013 法国南锡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艺术专业,硕士

09. 2003 – 06. 2007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壁画专业,学士学位

mrYHQUlLuK9sLXKnWjj8KmO2XKvv0NIk8rfz98Tk.jpg

黄珂

2000 中国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雕塑专业学士学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协会(IAC)会员

独立艺术家

03FigUtvk5EvEodNrlLNfn1WJDFoapSQmEjUETKp.jpg

黄珂《玉璧》, 800x600cm ,陶瓷金属 ,2016

F7jAEGoKypdk3vAIOLr4NNomsS5Hhhsb9kejQWiQ.jpg

​黄向前

1974年生 河南洛阳人

199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学士

2002年结业于中央美院壁画系 结业

200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 硕士

aLWjeCvWngqWFLMi69C4WxaGWyKeLNUGLdi0NwRj.jpg

黄向前《Twelve-1》,布, 景德镇陶瓷,LED灯,80x60cm ,2018

wDAvup9KZPABFGZK9a7YTjNPqgq4gQJCs9WeB0X0.jpg

贾靖

1981 出生於中國四川廣元

畢業於川音成都美術學院油畫系

現於北京工作及生活

UeZjR05q1AUujurzbryXDJgnZ4oKbthk7XN9Bbrk.jpg

贾靖《被遗忘的风景》,布面丙烯,170x150cm,2019

bwHr5EAyJ4UXHdXwFRTcEcf4fgFPAlmCvwC4ke2q.jpg

焦捷

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学士

201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硕士

2017年至今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

EZeCdv9xs2n2bi84R9s28Zlh8Ug0QkQvGmiWgY3J.jpg

焦捷《Girls,Girls,Girls》,布面油画,195x320cm,2019

9QW5yKgfSJMn3njJW9Px9zu2pRS35gwbxIyNlltW.jpg

李嘯非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博士

现为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rbHPedTDKYDl9fC4Xess65WKUdsuKUpiKrmyBMfU.jpg

李嘯非《屏》之二,综合材料,60x45cm,2011

LD7lJqH7oEOpemkWGADKTliSRJKwokSE7dA8PEcQ.jpg

刘峰

2000-2004  西安美术学院 油画系第三工作室

2005-2012  先后在法国利摩日国立装饰艺术学院和法国图尔宽高等艺术学院完成学业,多次获得奖学金,并先后获得造型艺术与表现本科文凭DNAP和高等造型艺术与表现究生文凭DNSEP。

AUtNqy7ALK2lihMAc5S81xSmdP2v5eMeU9YD6Btu.jpg

刘峰《氤氲》,10x12m,2016

6s5WNPk2uj7P3sa7OmCQ7CRMj0kbs4XC3HJ9mibx.jpg

刘永

1981年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

2006年6月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2011年6月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现工作于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VASyGoH4HydMnse1BVR6uQz1hrdLJBjJpa7Dt9Qv.jpg

刘永《一立方》,尺寸可变,摄影,2014

G5FyJGsv6GQMrRDRcVP2O2ZSR7UeH3k4UkHY0FOA.jpg

潘苗

1978年出生,现工作生活于河南郑州

2002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

201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安工程大学

现任教于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从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

00BXp5iI0qcDugHHrGQie91eEFwE1YsUy55XRyW2.jpg

潘苗《酵素·1号》,100x80cm,布面油彩, 2017

RptjQ5WsT2rg7w3paQmJTpBLcN1fkujh5zS9VXNl.jpg

吴涛

2000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

200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2006年毕业于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桑德罗•特劳蒂油画高级研修班

2002年至今任教于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mN1d9qOgp4LKJinNE9K3T1yzvLgTfqSm1WHfeFdW.jpg

吴涛《长生塔+2016中国故事No.1》,装置、绘画 ,2016

oBD26Bz0PqNVg4E2VVQAdtKDrEwiR0KNBWSQdCVG.jpg

杨华

先后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新媒体艺术专业,获学士学位,德国基尔艺术学院,媒体艺术专业,获硕士学位,曾进修于德国ZKM媒体与艺术中心。艺术创作包括:绘画,装置,影像,电影,声音,音乐,互动多媒体艺术等。

AZaKzhcmbr0PIFTRzph641GK2VcMVNj67KqBIGVQ.jpg

杨中伟

1984年生,河南省油画研究会理事,无锡书画院特聘画家,北京“艺起”项目签约艺术家,北京羊门艺术郑州教学创作基地主管。现工作、生活于郑州、北京。

Q0Yy8tQweEO2VU9IQ8IW452fY33ujjYeU9eENgzb.jpg

杨中伟《千里江山》局部,尺寸可变, 2017

prNTYYFbteeuDR0IqQfnAxax64bmNnRgbcvn44g1.jpg

张文荣

1982年生于甘肃张掖,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目前工作生活于北京。主要进行架上绘画,影像动画,电影,装置等领域的创作。

《世贸天阶》

在这次参展的艺术家中,白致源和高山的作品均流露着一种记忆式的呈现,白致源的作品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可以将观众带入一种“思乡情景”。高山的《无衣》与《对话》更是将两个从社会生产逻辑上不相干的场景进行了现实性的视觉重组,已完成自己的“眼中体/桥下树”艺术生产。同高山一样,刘峰也是留法归来,从事艺术创作多年。刘峰喜欢以竹编的方式展开工作,立足于东方文化属性,将传统媒介与技法激活、转译且应用于当代创作,并逐而成为一位侵占空间的高手。

黄珂是一位与陶瓷有着强烈链接属性的艺术家,出生并成长于禹州,后求学于景德镇陶瓷艺术学院,数十年来经历了不屑于陶瓷又归于陶瓷的创作经历。他的《玉璧》装置作品在首届中原国际陶瓷艺术展的成功,更坚定和加速了他艺术创作的当代化转换。这次的参展作品《营造》,黄珂将窑炉重置于展厅,探索稳定与不稳定、确定与不可确定的多种可能。黄向前的艺术创作十多年来一直伴随着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周边而展开,这次的《Twelve》系列是从架上绘画走入新新媒介的一次实验与探索,同时也有着对生命体态、社会城市发展与乡村关系的多种思考。贾靖与笔者是在2010年“楼上的青年”青年批评家提名展中相识。正如十年磨一剑,贾靖的艺术创作到今天显然已自成体系。从图像再现到陌生与消解,再至色块化造像、色域化图像,他不断的将叙事作以剔除或隐藏。焦捷是一位青年才俊,一路从央美附中、本科、研究生到刘小东的博士,学业很顺,对绘画的媒介的强势把控与画面生成可以说是这么些年来他修行的功夫。他喜欢油画的味道,擅于大画面的创造。李啸非与焦捷是校友,都是央美博士。他的参展作品《屏》借助于木版画媒介创作而成,并在特制木框的帮衬下,将作品“屏幕化”,以此来进行媒介叙事与图像消解。刘永毕业于中国美院,现就职于郑州大学。他的作品总是带着对空间维度的探索与拓展,作品氛围的宁静营造与社会的极冷叙事。潘苗和吴涛均毕业于湖北美院,潘苗是此次受邀的参展艺术家中唯一的女性,她的作品从绘画语言到装置媒介的选择与生产都携带着女性关爱。吴涛是一位喜欢接受自我挑战的艺术家,他总是在已趋于完整完成的画面上破坏掉这种先前思考与先前倾向,从而获得一种或情绪或累积叠压的画面,已到达内心的绘画秩序重整。杨中伟是一位思维敏捷、行动有速的艺术家,除去对绘画的研究与创作外,他还热衷于行为、装置方案作品创作。他的作品《听说读写》以装置、行为表演等多种媒介展开,让戏剧化预设其中。

杨华与张文荣都是以影像的方式来承载作品。对时间、思想意识和空间的思考与图像技术表达是杨华的作品所推崇的,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作品“《时间重组》,记忆中的潜意识是我艺术创作的基因,这种过去式的未来体验让我唤醒在个体感知中的未知部分。”张文荣来自川美,他的参展作品《水》创作至今已历时3年,3年里他穿越了长城、沙漠、广场与街区,历经了众多磨难,这也使得文荣再度成长。文荣讲,如若条件允许,他将带着报纸穿越海洋,抵达它方,并将作品长久的进行下去,让媒介与内容继续生成。

面对这个新媒体时代,我们每个人既是媒体内容的制作者,又是传播者、阅读和消化者。这就需要我们获取批判性思维!留意媒介,审视物性与技术,进行“选修”化的艺术阅读与思考。

2019年4月28日写于郑州住所

关于作者

原志阳,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毕业,青年批评家、策展人。2007年开始介入当代艺术的展览策划与艺术批评工作,近十多年来策划了“选修III: 眼中体/桥下树”(2019年),“艺术郑州发芽儿计划第三回:‘万花筒’的一百个指标” (2019年),“同传复调I:上墙落地” 艺术展(2018年),“同传复语”当代青年艺术展(2018年),“选修II: 绘·制作的艺术” (2017年),“遥望那边”艺术展(2016年),“艺术郑州发芽儿计划第二回:巴洛克的春天” (2016年),“旋构塔•青年艺术试验场” (2016年),“艺术郑州发芽儿计划第一回:异象”,“ZYART”中国青年艺术家网展,“选修I:互动·看图习像”, “ONE AND ONE:LANGUAGE”时代青年艺术家第一回展,“I → i”艺术展,“异视”当代绘画五人展,“个体叙事”艺术展等诸多大型学术展览,并统筹了2010年“楼上的青年—中国青年批评家提名展”。此外,先后在《中国文化报》、《中国美术馆》、《美术报》、《批评家》、《美术》、《东方艺术•财经》此类专业报刊与杂志上发表了《当代艺术如何介入城市文化权力空间》、《收藏的恐慌,如何克服?》、《何为美术馆?谁之美术馆?》、《金融危机后的画廊新特性》、《也谈批评》、《批评家的批评法》等几十篇文章。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