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大艺博FREE计划:“Units of Storage”美国青年艺术家Callender首展启幕

2019-06-19 09:15:41 未知

ydl83atXGiFHZCew0QJih8t3DJZewvZyQzepal1Z.jpg

6月15日下午,大艺博FREE计划新一期个展——Stephen-Bernard D. Callender「Units of Storage」于广州东湖路FREE空间正式开幕,Callender为FREE计划首位来自美国的青年艺术家,2019年是他第一次来中国,本次个展也是他的首个展。展览呈现了艺术家2018-2019年的多个跨媒介的雕塑作品系列,并借此探讨艺术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动摇我们的固有认知,重新构建我们的思考。

qoDcmktYoHTP7QeMtpGBJyI481nkxMKyV0cw56A9.jpg

个展开幕现场

Stephen-Bernard D. Callender 1991年生于美国纽约,目前生活、工作于美国巴尔的摩和纽约。他2019年硕士毕业于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雕塑系,创作领域包括雕塑、装置、陶瓷、影像、行为艺术。

nKHCCDYHjtJYglwCJ4DWYhErZ28PL3tlgSO0MygF.jpg

本次个展主题「Units of Storage」(储存单位),与Callender近年研究的课题息息相关。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可以被看作是信息的载体,而Callender的作品正是研究物体内嵌的信息,以及在信息嵌入的过程中人们是如何围绕物体构建一个认知的。

他提出,如果观念也是一种数据,那么它被量化、被容纳、被存储的单位是什么?我们所知的文字、符号、图像与物体可否完全储存它?在个展中,他会通过一系列雕塑来探究这些想法,以引发人们对思想、历史、主体性、价值和真理的质疑。

Callender的创作游走于历史、科学与哲学思辨之间,通过对日常物体所承载的独特信息的消解与重构,挑战着人们对艺术的界定:究竟是什么构成了一件艺术品?是什么将它与日常物品区分开?这次展览他在探索艺术是否能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动摇人们对事物固有的认知,建立起对物品的全新思考?而如果我们能从艺术中重新构建思考,这个过程又是怎么产生的。

U4HCehBJoCH4SRFNa22CWoRItuCwdC0WdQWlfTii.jpg

展览现场

Callender极具观念性的创作,以及跨媒介的组合方式,让他的雕塑创作呈现出与我们认知的传统雕塑截然不同的形态,我们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国外艺术家的当代雕塑在延伸媒体中的灵活运用,人造品、现成品、3D打印、编码技术、影像等等综合材料与创作媒介、技术,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

ZpUALMDxIidzG0vc3HhgChWMr4Ard4WwCrvWQ5uG.jpg

Know the lift of your heel(局部)

Callender的作品灵感来源相当广泛,它能从魔法、科学、神秘学、宗教到历史的任何东西中找到。而在构造方式上,它又深受博物馆学和产品展示的影响。雕塑中的物体围绕着能量和数据转换、转移和存储的想法进行组合。

Callender并不想在作品中呈现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或对宇宙的理解,他只是单纯地对它是否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抱有极大的兴趣。他说,“ 我觉得艺术是可以超越我们对物体的正常理解,开启一个充满想象和可能性的新领域。”

azeJdmH1qT4jjTVrW2isNusUXXcq7YNvc7K95eS2.jpg

Untitled Container #2, O.S.B.(局部)

为了筹备此次个展,Callender提前1个月抵达广州,计划在广州本地完成全部参展作品的制作。广州美术学院城市学院客座教授、广州美术学院潘鹤艺术馆馆长潘奋老师慷慨借出潘鹤工作室,提供给Callender创作使用。在短短1个月内,Callender展示了强大的动手能力,仅凭一把借来的电锯,就独立完成了8件雕塑作品的手工制作。

G7YypzJgLz4rWbYemG85hCSzMjsssQnx3ReQPBiW.jpg

Callender在潘鹤工作室完成本次个展的作品创作(Kenneth摄)

这8件作品并非美国原版作品的原样复制,而因为广州本地的材料与创作的条件不同,产生出微妙的变化:比如构成他大部分创作结构的欧松板,在美国会自带一条很粗的油墨编码条带印记,而在广州本地购买的欧松板则没有,或只有不起眼的出厂标记;比如《Untitled Container #1, O.S.B. 》上3D打印的罗丹《思想者》模型变为罗丹的另一件女子蹲像模型。甚至个别作品的形态已与原版完全不同,比如《Research in Phonautograms #2》这一件作品,在广州诞生了全新的造型——

美国版

FqezbO2XLW0XdCkti7b5xARA6vavbG11jfU64mUU.jpg

广州版

jbkPfzmd719sIitn94G946w4FQzRaQlUUISCMSy9.jpg

还有一些作品是艺术家特地为这次展览而制作的——

5TSmOM5WQiR1Vewk9cPfXLKdoSbdYE6NLQoAYKJc.jpg

Metadata #3

这些变化让Callender的这此个展呈现出鲜明的在地特色,是国外艺术家与广州本地生活交汇的一次生动样本。

本期展览将向公众开放至7月5日,免费入场,欢迎广州的观众莅临参观。

艺术LIVE

BnRZfbj6a4hyPrcs5xysEub1ZpHmxOqcNNufUVHx.jpg

上周六下午3点,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杨学军与广州美术学院城市学院客座教授、广州美术学院潘鹤艺术馆馆长潘奋一道现身大艺博FREE空间,与来自广州各地的嘉宾、艺术爱好者们一道,见证了Stephen-Bernard D. Callender个展「Units of Storage」的正式开幕。

6GCkfKMXUlnoWNLpPRzpK2FuppknjqIA9TmVXMCg.jpg

作为Callender在广州工作室的提供者,潘奋老师见证了Callender是在如何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从零开始,一点一点地完成本次个展全部作品的制作。在开幕致辞中,他分享了他对Callender以及他这1个月来的创作的感想与祝贺。

KkxmY4JL1laCdeaw9AgUgPHnQrgn6kyWcAgIQHmi.jpg

Callender在开幕致辞中为嘉宾们介绍了本次个展的创作理念,分享了他一路的艺术历程,并对这个月来为他提供帮助的广州的老师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EOmieH92aK7cdUBcgqpBoNkgi9wj9e04xd2bNwPi.jpg

随后,Callender挑选了几件有代表性的作品,为现场观众进行了艺术导览。

Vk90kK0RIU0b4v1Q9WJ1WDzuyvEuAKVfxg7Krmto.jpg

N4hDCKQ1iclbE0E02yFhNCoxYq5uw2C8ldH2xgXz.jpg

听完Callender对作品《Know the lift of your heel》的讲解,杨学军老师与潘奋老师还就作品本身提出了一些问题与艺术家讨论——

7vM06hcg0oPHytxmkxjXDabR0epT42FU5lbCKQiC.jpg

这种互动也引领着观众们对作品产生自己的思考与判断。

lQJNtw2EWLg2vZmBZyn5ohWbKrjwNfo0DmbcZYK5.jpg

qc40hcQcJbCdctz3IEHlHI4GbrhVBLvDfypk3HuP.jpg

上面这件关于转换罐子身上储存的信息的作品《Research in Phonautograms #2》,把图像转换成了声音,就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好奇与发问。

GkFGNljcNxUBIsjfjouqM7no9qoU9qecw30J3y0S.jpg

《Metadata》也是Callender很重要的作品系列,他将看似没有关联的物品放在一个展示台里,用经典的博物馆展示方式陈列,希望打破观众对物品固有的看法,让观众重新审视物品,并通过自己的理解重新建立这些物品之间的联系。

c5YoIpDIZsaleg1HkoxDjNdGg1OReGN5U2Cpudaa.jpg

很多观众对这些无法一下子看懂的作品充满好奇,他们仔细观看作品的细节,试图从中找到解读作品的密码。

88mtaLn3qbDirMQADh7AxHS9ZCARZicb4j18Zulp.jpg

hVHaSAbhZ0NpLIzSUzp0f8icB9PetYt7cMsPlnxE.jpg

EhCEfeI7G29ez3cAaciZBG1qL3c64bUo0clK8HUX.jpg

62te0FTzw493BouXLDaVXpeAg5xGFhVw2yAQ7YKg.jpg

t0ZriAZJdx1HiVaUHbAwkgx0BnQEw1T6TUJFDAQL.jpg

xGNIHBZ4AFgBuBBBogiNvKmo262xFC6x5IWCradh.jpg

YdCXNPNS3UQmCZZwCdEoiwTs86FhuLhUSN5omiaj.jpg

小房间内,艺术家通过影像的方式展示了他今年的毕业创作《Supercontinents: The Coalescing》,这是结合了装置与行为艺术的一件作品,但同样充满批判思维与思辨色彩,如果没有解读,大多数人都难以理解。

KcYCshlCANxrj8r4EYkKm0XgXOo9vPFeKh50hYT2.jpg

本期展览吸引了广州电视台、画廊杂志、收藏/拍卖杂志、信息时报等媒体到现场采访报道——

pxVc7ReMvpkew2OflWYXLWqlu3krZeklZVIM0ze7.jpg

开幕日 · 公共艺术体验

「声音肖像」行为体验

开幕式结束后,现场还实施了一场特别的公共艺术体验 ——「声音肖像」行为体验!

体验方式来源于Callender的作品《Research in Phonautograms #2》,这是他对声音记振仪研究项目的延伸,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声音会在无意间被一些物品的纹路所记录,而他则尝试用当代艺术的方式,重新将隐藏在物体身上的信息,通过从图像到声音的转换,再次转译出来。

UfgGetl6iJ0veejyYOhMhckcgHYTGJm0eHMYKoEH.jpg

这次行为体验,则让体验者们拍摄自己的肖像,并通过同样的转译程序,将自己的肖像转译为特殊的 “ 声音肖像 ”。

你身体上承载的所有可见信息,身高,肥瘦,衣服轮廓等等信息都会影响你的 “ 成像 ” 效果。你也可以发挥你的脑洞,做出各种动作与姿势,创造更为独特的个人形象,探索更为有趣的 “ 声音肖像 ”。

看看大家自己解锁的各种拍照姿势吧——

Wem4YRtsvAygfpe6phjCGYqCZPEoJ1k6RyCrC4Ez.jpg

通过艺术家的编码转译——

J8WOR2b2VI7AIMxVOPms2mJpLvd87P8DIa1sBvai.png

​   大家就可以获取一段专属自己的 “ 声音肖像 ”。

5bIYhmIIxFiVNcKGm3XSsvvXpULOuIaABHKETfQo.jpg

mR158xXUaTVixG3H5GGocym2kd80LlpDLVBGUrJy.jpg

这次体验很轻松,但大家都对它的转译变化非常感兴趣,在分享环节,每个人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艺术家也分享他在这个项目研究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甚至应大家的要求,盲听一段音频,重新手绘出他猜测的人物造型的样子——

oGylMfUfYKgqES2nb7AXT6loeId8MmbDPyPGhtCZ.jpg

WeW8u7XCV993gIIgKTwDj3Raicu4Gk54YtnXbM5S.jpg

RXhdscmz50BmASNYnlD74oo80At2v1Iq8jpb8bUD.jpg

这个简单有趣的体验,刷新了大家对当代艺术语言的认知,而当代艺术创作对媒介的运用已经跨越了传统的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为艺术家的创作带来更开阔的想象空间与无尽的可能。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