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快讯】刘传宝:85新潮老炮的都市记忆
2019-06-23 01:02:25 裴刚
嘉宾合影
2019年6月22日下午, “边缘的力量—刘传宝作品展“在798艺术区桥舍画廊启幕。此次展览出品人杜杰,学术主持隋建国,策展人范明正,展览展出了艺术家刘传宝自2013年以来的10余件金属着色作品,这些作品或平面或隆起若浮雕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因策展人范明正也是有长期从事创作的经验,所以最能深切体验艺术家创作的状态之重要性。他提及尚扬先生解读今年嘉德春拍作品安塞姆·基弗的《沃土新月》时的表述时所讲:“喜欢他,远离他!”。“意思是说避免模仿是成熟艺术家的基本底线,换句话讲,独立的姿态是艺术家的生命线。刘传宝便是在这种边缘、非主流中数十年坚守,他身处边缘,姿态独立,契合了当代艺术最为核心的特质,我视之为‘边缘的力量’。”
展览现场
艺术家刘传宝是青岛人,自幼习画,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青岛本土最早的青年现代艺术群体“太阳社”的发起艺术家之一,也是青岛“八五新潮”时期最重要的“露天画展”的早期参与者和重要成员。进入新世纪以后,他重新出发开始系统地从事观念先行的当代艺术创作,并且热心于组织参与推动青岛在地艺术家及艺术机构的学术活动。
《城语》 金属着色 248x488cm 2013
《繁华中有你》金属着色 200x200cm 2017
《海魂》金属着色 195x 95cm 2018
《一波五折》金属着色 195x100cm 2018
此次展览所呈现的刘传宝绘画作品,以铝板的金属材料上着色为媒介,再着以表现性的绘画语言,强悍而厚重。其金属材料的折叠扭曲凸凹变化,形成了电影蒙太奇似的不同时间、空间的都市记忆。金属的褶皱肌理与油画色彩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来自北方海岸的艺术家对现实与当代人精神肌理的言说。如同艺术家在《海魂》中以蓝黑为主色调,金属凹凸所形成的海之意象,在深蓝之下的未知世界,似乎也在嗟叹“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短暂人生如白驹过隙,人在宇宙中的渺小。又如作者在《城语》中所表达的城市四时变幻,以及透过人文精神的传达得以渗透对现实思考。
策展人范明正青岛于一年前的初夏,与收藏家杜杰同去考察青岛艺术生态,有缘见到艺术家刘传宝的这些金属着色的作品。立刻被迥异于学院和官方主流风格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所吸引。“近几年刘传宝的铝板作品尤其轻松自在,在耳顺之年仍然在求新不止。问其艺术经历,方知是经过‘八五新潮’洗礼的老炮。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在青岛组织‘太阳社’,在青岛天主教堂举办露天画展,这些对青岛具有现代艺术启蒙的事件就像北京'星星画会'和'无名画会'之于北京的现代艺术的影响。青春的荷尔蒙中,这些年轻人用诗歌、绘画宣泄着迷茫和压抑,然而在不解和生存的压力下,他们艺术的理想磨灭,转向画广告、干装修,逐渐泯于众人。难以说清楚,刘传宝是否出于明确的自觉意识,在当时选择了孤独的现代主义之路,重要的是他保持了独立的姿态,在艺术道路的出发点获得了先机。"范明正如是说。
对话现场
在展览现场还举办相关艺术家创作的对话活动。由策展人范明正主持,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隋建国,此次展览出品人杜杰,艺术家刘传宝和青岛艺术届的前辈,以及青岛艺术生态的推动者共同讲述青岛往事和现代变化。同时,在座的青岛艺术界的前辈和艺术家朋友、收藏家朋友们透过那段时代记忆和现在的青岛艺术流变解读刘传宝的艺术实践。
艺术家刘传宝发言
“2012年参加在德国柏林的个展时,发现印刷厂的ps版(以铝基材料的印刷版材),开始用这种材料开始实验创作。”艺术家刘传宝在对话中讲述了个人从上世纪80年代的前卫艺术实践,以及近几年来以金属材料为媒介的创作过程,展开了关于“人性与自由”的精神探索。
策展人范明发言
在策展人范明正看来,青岛在近代中国,地位特殊,殖民地现代化特征明显,客观上加速了他的经济和文化多元发展。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蔡元培建议山东大学迁往青岛,康有为、沈从文、老舍、梁实秋等一大批影响中国文化走向的名人不约而同陆续地迁居青岛,在青岛形成了一段中国“文化孤岛”,时期。我的启蒙老师周建国是青岛人,很有才华,自学成才,少年时代多听他讲起青岛的艺界往事,后来十几位好友同窗生活在青岛,了解到青岛近年处在文化艺术大发展的前夜,有大手笔 、国际一流的青岛西海艺术湾 ,目前活跃的墨非墨画廊 ,新晋的优质青年藏家和艺术赞助人。还有走出青岛的一批有影响的青岛籍艺术家杜大恺、隋建国、王音等,加上刘传宝等留守青岛的艺术家组成了青岛地域性的当代艺术生态。
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隋建国发言
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隋建国在对话中,回忆了自己的故乡青岛,以及与艺术家刘传宝青年时代共同学习绘画的往事。他认为青岛的文化和艺术家的创作离不开“薪火相传”的血脉关联。刘传宝的创作也在这样的脉络中逐渐形成现在作品中对“都市文化的传承记忆”。
青岛艺术界前辈刘德伟先生发言
刘德伟老先生作为青岛艺术界的前辈,从上世纪70、80年代的青岛文化宫对当时的莘莘学子刘传宝、隋建国等学习绘画过程的往事,呈现了青岛作为有着深厚文化艺术基因的城市与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间的千丝万缕的关联。
著名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杜大恺先生(左)在对话现场发言
著名艺术家杜大恺先生表示作为离开青岛41年的青岛人,因刘传宝而重新认识青岛。同样作为出生于青岛的著名诗人、艺术批评家岛子先生,从刘传宝作品所传达的内涵解读其作品语言形态压缩了城市的记忆、时间、想象,视觉上具有一种批判性的冲击。
《打量并被打量着》金属着色 200x205cm 2018
《我们到哪里去》金属着色 200x200cm 2017
《现代图像》 金属着色 200x200cm 2015
在一次十几个人的聚会上,策展人范明正见到刘传宝乘酒兴朗诵自己写的诗歌,难懂的带着浓重胶东腔的普通话,久违了的理想主义的调性,在这个过度现实的年代格外撼人肺腑。在范明正看来,深藏的理想主义火种促使刘传宝在做生意多年以后回归到艺术创作上来,直到现在。早期的刘传宝依靠的多是青年人的激情,身上多有执念和无明带来的痛苦和迷惑,近期作品显现的则是他通透的自在和睿智,没有过多的纠结,轻松突破了材料和题材的界限。这次在北京桥舍画廊的个展,多数是近年来铝板丙烯作品,铝板底色如同镜面,没有被丙烯覆盖的空白处可以映射出变换的影像,使作品不再仅仅是绘画作品,更像是一件件交互的装置作品。《一波五折》、《打量并被打量着》、《流淌的过程》这些作品名字显示出刘传宝的幽默和人生和创作状态的轻松和豁达。
据悉,展览将展至7月10日。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