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当代中国人要什么样的书房?
2019-07-01 18:28:23 裴刚
【编者按】自古至今书房都是以书香滋养灵魂的地方。书房中有琴棋书画,有茶香文化,有家具文房,有空间形态的布局,处处承载精神观念及人性态度。传统文人士大夫的阶层的精英文化,“器以载道”造就了古代社会的书房文化。那么,古典文人书房的点滴之间如何“器以载道”?当代中国人到底要什么样的生活?到底要什么书房?甚至“未来”是任人畅想的,但也决定于生活的每个当下之中。当智能时代来临,如果一个小小芯片植入人们的脑神经中就可以让人拥有无穷知识,那时,“书房”的意义又将产生什么转变?让人们追问书房当代意义,并重新审视当下的生活。
三希堂
文人旧物 忆海拾珍
故宫博物院养心殿的西暖阁,原名温室,乾隆十二年(1746年)岁次丙寅,高宗钦命其名为“三希堂”。三希堂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的书房,面积不大,仅约四点八平方米。可见即便是帝王的书房,并不在于空间的大小,而在于承载了怎样的文化和精神信息。
北京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培训部讲授专家、北京市文保文物鉴定中心鉴定专家罗随祖先生在“从罗家巷到大云书库一一雪翁公的书斋”的专题讲座上谈及书斋:“书斋本是个人修养之地,是静谧的个人空间。不论是在这里面琴棋书画还是禅茶一味,各随所好。总是提供个人修身养性,沉思著述,舒啸怀抱的处所。诗书画借由此沉淀。”
北京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培训部讲授专家、北京市文保文物鉴定中心鉴定专家罗随祖专题讲座“从罗家巷到大云书库一一雪翁公的书斋”
“从罗家巷到大云书库一一雪翁公的书斋”以罗随祖先生祖父罗振玉保存清代内阁库藏档案、书籍的大库档案为主线,讲述了一代国学巨擎罗振玉,在艰难时世中如何坚守学人治学之精神的一段往事。罗振玉作为中国近代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对中国的科学、文化、学术颇有贡献,参与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罗振玉一生著作达189种,校刊书籍642种。可见书斋承载书籍学问,也承载历史和人文的精神魂魄。
文人精神的后花园
从往事旧物中寻觅人文精神的传承记忆,印记物以载道。佳士得艺术中心举办“汲古涵今——当代书房艺术”展从全球挑选了200余件艺术品与生活器具,围绕书房以及书房功能的延伸,布置了五个空间。著名中国古家具收藏家、研究学者,前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馆长柯惕思(Curtis Evarts)在展览的“东西方坐具”论坛 上,讲了一段往事。多年前,他见到一对宽60多厘米,深57厘米的紫檀南官帽椅,刚硬的紫檀料,却可以做出非常流畅柔软的造型,以达到阴阳协调状态。因一对紫檀的南官帽椅的魅力而与中国古典家具的甚深因缘。文房器具以物蕴含文化概念,以形态、材质、时间的厚度传达书斋与人的记忆。
“东西方坐具”论坛现场
书屋或者书房是古代文人最重要的一方天地,作为暂时的栖息地接纳了无数失意或者得意的文人,书屋是他们精神上的后花园。古代文人的闲情与雅趣,在书房中变成笔下的文字或者书画,书房无疑是文人给予生活艺术化或者艺术生活化最重要的耕耘田地,照见他们的趣味与心灵。
吴湖帆一生悠游于艺术中,梅影书屋是他与夫人潘静淑的书房,书房名字的由来即潘夫人的父亲潘祖年所赠与的宋刻《梅花喜神谱》,梅影书屋庋藏极丰,阅古甚富。吴湖帆在这样的优裕环境中,获得丰沛的艺术滋养,夫妇二人都倾心于书画创作、鉴藏与诗词,形影不离,传为佳话。吴湖帆一生用过二十多个斋名,而“梅影书屋”是最主要的斋名。在中国的文字中,因“景”字通“影”,因此吴湖帆的书画中也有以“梅景书屋”题斋名的。吴湖帆夫人潘静淑1939年病逝之后,他便不再以“影”字题写。其中的含义,或许也应有形单影只之意吧。随之,“梅影书屋”已经是成为他们夫妇二人的专有名词了。
书房不仅是一个建筑的躯壳,书、人、器具和陈设共同构成书房的要素。人的趣味和对生活的努力与探索,必然会渗透在具体的器具之上。王夫之《周易外传》中谈到:“无其器则无道,人鲜能言之,而固其诚然者也。”这次书房陈设中有三件梅影书屋的旧藏,晚明画家金俊明题刻的紫檀笔筒,钱叔美款紫檀小方盒,皆是梅花的主题,吴湖帆将其庋藏于梅景书屋中,既是应景,也有对前辈文人的追慕之情。宋代均窑三足炉应是梅影书屋常用之物,常年摩挲使用,包浆淳厚,色泽柔和,透见出梅影书屋曾经的幽致时光。
一代文人有一代文人的处境和心事,倾慕前人高洁的人格和优雅的生活一直是中国历代文人的向往。醉心于生活的趣味,关注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这也将永远是书房的永恒课题。
吴让之书法《春草闲房》
进入佳士得北京艺术中心的展览中庭就可以一眼望见吴让之书法《春草闲房》。《春草闲房》书法为吴大澄请吴让之为金俊明斋号题字。吴氏在吴中的故居‘双林巷’,原来就是金俊明先生春草闲房旧宅。早在乾嘉年间,先祖慎庵公(尚书公吴大澂之祖父)便以此为寓,还曾请画家奚铁生补《春草闲房图》,一时名流歌咏殆遍。只可惜后遇‘红羊’之乱,《春草闲房图》与家中所藏尽失。如今,这些往事或只能从吴让之为吴大澂所题写的《春草闲房》横披中慢慢品味。
吴湖帆旧藏金俊明款紫檀刻梅花诗文笔筒与藏钱叔美款紫檀刻梅花方盒
此次还展出了三件“吴家”文房器物的旧藏。吴湖帆旧藏金俊明款紫檀刻梅花诗文笔筒,底部阴刻梅景书屋章款。笔筒为紫檀整木斫制,平口,直壁。外壁阴刻梅花一枝,枝干苍老虬劲,宛转腾挪斜仄而上。背面刻有“前视云章格韵稍异,然不敢为俗工道也。”落款为“耿庵”,刻“孝章”印。金俊明,字孝章,号耿庵,明末清初吴县人,工诗古文兼善书画,尤长于墨梅,极负盛名,当时有“画梅第一圣手”之美誉。
第二件,吴湖帆旧藏钱叔美款紫檀刻梅花方盒,正方形,方正小巧,盖底阴刻梅景书屋章款。盒身围板合之,连结处用暗燕尾榫,设子母口与盒盖相合。盒子通体阴刻梅花,盒盖上梅枝横卧,另有一枝斜上仄出,疏密有致,右侧刻叔美款。钱杜(1764-1845),字叔美,号松壶,浙江钱塘人,画梅师赵孟坚,幽冷疏散,可与金农、罗聘并驾。
梅景书屋藏宋代钧窑三足炉
另一件是梅景书屋藏宋代钧窑三足炉。钧窑瓷器在古代就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位居宋代五大名窑之列。香炉为敞口,折沿圆唇,直颈垂腹,三兽蹄足,釉质肥厚,釉色青润如湖水。整件香炉不做装饰,只在形制和釉色上用足功夫,看似极简却又极丰富,正如庄子所言:“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件香炉是吴湖帆的收藏,梅景书屋的案头自用之物,造型简素,古雅可爱。
“书斋——追古”展之当代书房“悼红轩”
传统书房的当代转化
书房旧物中厚重的历史价值,照射进现实,重新被激活。那么,当代中国人到底要什么样的生活?到底要什么书房?需要什么样的书房又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书斋——追古”展之当代书房“松雪斋”
在全球化的当代社会,文化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每个人有不同的需求,为设计打开了很多的天空,每个人的精神状态怎么可能完全一样呢?文化本身就有很多差异,书房也就多元化了。
“书斋——追古”展当代著名设计家 吕永中当代书房“达观轩”
“从家具体现其时代美学、技术、商业,甚至儒释道的精神、秩序。一把圈椅的踏脚也在讲述古人的生活方式。"当代著名设计家 吕永中认为,古代的家具设计,特别是宋明家具所传达的是当时的生活方式。宋、元、明代的家具浓缩了古人“器以载道”的精神诉求。
《中国椅 1944》 设计师: Hans J.Wegner 品牌: Fritz Hansen 材质:古巴桃花心木、皮革 尺寸:W21.7in(55cm) * D21.7in(55cm) * H32.3in(82cm) *SH17.7in(45cm)限量版:1974年 86/200
今天的书房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一把舒适的座椅,可以长时间的坐下来读书思考。《丹麦设计的9堂课》作者、前《三联生活周刊》主笔李孟苏在谈及中国古典家具如何影响现代坐具设计时举出一个案例:
丹麦设计师韦格纳根据明代圈椅重新设计出一款椅子。经过反复研究圈椅的榫卯结构和曲线的造型。韦格纳从现代人的生活起居和习惯坐姿的降低了椅面高度,去掉了明式圈椅的挡腿,汲取了靠背的弧线。把椅背的横木,横挡延伸为扶手。继承了明代圈椅的人体工程学。第二就是线条,让椅子成为家里的一个现代雕塑作品,功能性和艺术性达到了非常完美的平衡。第三个特点,明代家具对材质的运用和对材质美感的体现,也深刻地影响到了北欧家具。硬木有着优美的纹理、色泽,所以明代的很多家具不髹漆,也影响到了北欧家具。明代家具上蜡保护,韦格纳发明了用天然油脂的肥皂来保护。第四个影响,是文人和设计师与工匠的结合。这是明代文化对于人类现代文化的非常杰出的贡献。
“书斋——追古”展之当代书房“雪浪斋”
当代著名设计家 梁建国先生致力于倡导“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设计观念,十五年来专注于研究如何把中国传统的当代性转化。“我现在的书房已经进入共享空间的状态,我会做符合空间。就像我在居然顶层做了大师之家的空间一样,因为以前的人会把它隔离开,在一个100平米的地方,书房是书房,客厅是客厅,茶室是茶室,现在我都把它打通。因为生活中人不在书房,就在茶室,要么就在客厅,都是自己用,没有必要封闭。这是我在空间设计中的新创造。我会把走廊也当做空间,这个是在设计里边很重要的手法,以前走廊都是用墙隔开,走廊也窄,客厅也窄,书房也窄。现在走廊跟书房是可以共享的,所有的空间就都变大了。就像天安门前的长安街既是广场,又是一条街。”
延展阅读: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