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号·专栏】杨卫:深刻的虚境 关于段辉先生其人其画

2019-07-14 17:44:28 杨卫 

我是先认识段辉先生其人,之后才看到他作品的。这种凭人识画的方式,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找到读画的捷径。北宋书画鉴赏家和画史评论家郭若虚在其著述《图画见闻志》中,曾提出“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的说法。可见,是人品决定了画品,也是人的气度决定了画的气象。我所认识的段辉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有社会责任,有历史担当,且甘为人梯的艺术家。

近年来,段辉先生在主掌湖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期间,奔走四方,曾为校内校外做过不少有意义的事情。首先,是学院的学科建设,在段辉的主持下,几乎是从零起步,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征与学术面貌;其次,是对校外木鱼湖艺术区的建设,段辉与其他几位志同道合的画友一起,从无到有,将这个偏隅于湘潭、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艺术区,打造成了湖南最著名的艺术家集聚地之一。段辉的这些功绩,我都是历历在目。尤其是他对湘潭几位当代艺术老将,如莫鸿勋、吴德斌等人的推介,可谓不遗余力,使我看到了段辉内心所认同的文化价值,以及甘为他人做嫁衣的优秀品格。我由此想,段辉的水彩画后来出现质的飞跃,走向了大化虚境,大概跟他虚怀若谷的心性有着直接关系吧。

其实,早年的段辉还是身在学院系统里,其水彩画基本沿袭了写实的风格,带有抒情主义特征。那是一种四平八稳的绘画方式,在中国被视为水彩画的正宗。因此,段辉以这种风格为基调,层层深入,创作出许多精品力作,不仅受到了业界的认同,也得到了市场的青睐。不过,对艺术的更高要求,使段辉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在自己的写实风格渐获成功时,开始了自我变法,无论是观念还是风格,都在向更高层次升华与转型。段辉在艺术上的这种弃旧开新,与他在教学上的标新立异相得益彰,均体现了一种敢为人先的创新思维。

tkUMQxZ3y01mTkhdwFYwTrNavBYdEDB5SRM1knsq.png

段辉后来的水彩画作品走向表现,出现虚实结合的效果,应该说与他对艺术的理解和心境的变化都有着极大关系。也就是说,他已经摆脱了外在形式的束缚,开始更加随心所欲地创作艺术作品了。正是这种自我意识地突破,使段辉的心灵得到了放飞,同时,也使他跳出当下现实的桎梏,在更高层次上与传统艺术产生了共鸣。他在转型时期所画的一批风景画,并非无根之木,而是出自他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理解,也是他对传统人文精神的价值认同。

我很喜欢段辉的这批风景画,因为它们不是简单的对景写生,而是一种观念的呈现。正如他的风景画多以《中国山水》、《山居图》、《山清图》,以及《华不注山》等传统中国绘画的命题为名一样,其作品也是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相关联,传递出了悠远、静穆、淡雅、俊逸的意向。事实上,中国的传统山水画作为文人士大夫的一种寄情方式,与西方绘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不是表现外在事物,而是借物写心,即所谓“得其意而忘其形”(宋•欧阳修《试笔》)。山水在文人士大夫的眼里,已经不是简单的自然山水,而是承载了某种道德观念与天下情怀,即南朝宋画家宗炳所言的“山水以形媚道”。所以,无论是出仕还是退隐,文人士大夫都能凭借于山水,找到内心的价值归宿。

15kWU43V4V0ve6PoOdG7cdjEx3btdaucGVSWHCYj.png

段辉多年从事艺术创作,同时也担任多年的学院管理工作,这使他对艺术与其现实处境的关系,比一般画家都要理解得更加深刻。大概正是因为如此,使段辉行动上偏向激进,而精神上却更加倾向于传统。他的风景画作为一种向内的拓展,实际上是他平衡自己与现实关系一种调节方式,也是他精神寄望的出口。

在段辉的风景画中,剥离了具体的景象,只剩下了山的符号。而这个符号又被他高度抽象,转化成了某种精神象征。如果以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而论,那么,我们则能够从段辉的山体符号中看到他的精神诉求。事实上,段辉的风景画以山为主体,所要表达的正是自己的凛然正气与文化担当。所以,他的山是固执的,开阔的,大气磅礴的,透着高古清幽的意向与庄严肃穆的气质。

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段辉的表现方式,不是刻意地描绘山的形状,而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纯化自己的语言。这使他对山的表现没有停在概念层面,而是通过某种笔势相生的语言方式,与他的精神形态有血有肉地联系了起来。所以,我们从段辉的水彩画中竟然看到了水墨画的笔墨痕迹。而这种东西方绘画方式的融会贯通,在段辉这里却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正是这种气脉相通的内在联系,使段辉打通了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屏障,从语言角度获得了升华,也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所以,他用这种方式画什么都行,画什么都可以成为他自己的风格。

2z0UqVJGaZFuX2COVIzpmLWWZNoepjQw8mMcrOag.png

在风景画之后,段辉又画了一些批评家的肖像,虽然只是刚开始尝试,但我们却能够看到他的价值倾向,也能够看到他日臻成熟的画风。其实,艺术创作中的主客体关系,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共生关系,往往表现的对象能够赋予表现的方法,也能够给予表现的力度。正如中国的传统山水画给了传统的文人世界一个巨大的价值依靠,并带来了诸多的笔墨方式一样。段辉对我们这个时代批评者形象的关注,也同样贯穿了他的价值认同,给他的绘画注入了深刻的人文内涵与语言的表现力。我相信,随着段辉在批评家这个题材上地不断深入,定又能获得许多精神的启迪与语言的启示,而那时,他将在更高层面达到“画如其人”的统一。

2019.7.12于通州

BUBuUrQupyAv88S1FlAiIoFTkHkHwVqyIpect3sB.png

3PBORuDnzHBjPHM2HktwhVMWTiFRREIQIfZzd9IP.png

yNKm0vsD4bA2pKQZEfCsfZXHL0GseZykN0T6EcbF.png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