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挥运郢斧,含摄性相!——邵岩书法心鉴

2019-08-01 16:27:02 刘长焕 

  一、缘起

  乙未冬日,邵岩先生过访书院,斗室闲谈,一味清茶相伴,先生美髯玄发,别有清姿,言语间知其诗书翰藻,原本乎家学,根植不可谓不渊深矣。睹其张目论法、搦管造相,皆别有天趣而多暗合道妙。然时人月旦,素以其蕴西人之抽象意味者云云。今随缘观览其书,体参外相,别悟玄宗,欣欣然仿佛窥见上古抱朴守拙之自然本元者焉。

  盖闻古人仰观俯察,取万类之文以契心源!先贤说文,悉备之于三才。文取质朴之象,字因文而孳生,或刻之甲骨、或铸之钟鼎、或刊之简牍碑版而得以传承至今。而文字之肇兴,则太史卜筮之官,可据以代结绳而避舛错者,特为历代通鉴资政之所贵。要者,记述先圣心法以风化天下,至今绵延不绝。今得观先生反本开掘,大有郢人挥运之气慨,可谓自成机杼,生面别开!中国汉字一经先生多维度重构,则大有融贯古今,横绝四海之气象。而人所瞠目,叹为奇崛者,乃印证先生心鉴一脉,深谙古人“立象以尽其意”之妙理也,梦莲有感于斯,应机生发,随缘撰文彰表其卓荦之风,或可奉天下之览者所共鉴耳。

  二、器与道

  中国文字,以其方正结构,藏坤卦之深义,隐喻人之当厚其德性者。所谓字如其人,是故高人雅士见书法而知作手之境界矣。自古圣人铺排人文之先,其心已蕴藏天地之究理,而取象成文,文则含摄宇宙人生之性相,其含藏生发之无量则本自具足,故万法所载,实非人造,乃“道法自然”者耳。若明白滔滔万象之生发,其本不二,则妙合于先圣“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之道也。

  须知宇宙人生究竟之道,天地含摄,本心高明,纯然性体无所不生,亦一无所生,盖当归于终极之大本。以其无始无终世界之中,一切皆随其本性而生发,故大千世界异彩纷呈。人文彰显于世,自然相宜于天,苍生依止,生息繁衍。古人以大易、丹道、真空三家,融贯于一元,此一元者,文化之根源也。是故中华文化远迥异于西人之哲学、伦理逻、辑诸学等。然古今之悟道者,若龙象之难遇,往往匿迹世间,深护慧命而非可轻见。及至于物用者,乃发明舟车、宫室、器皿诸物,此形而下者乃百姓日用之所必须,故天下人虽未知器下广奥之理而须臾不可离也。然玄妙之理,非悟得真宰而恒见其本性者所可明白。余观邵先生作书,贵在心中之相而成手中之相,其心识流动滥觞于先贤文字所立,是以不变之变以达万变,又以万变之变立于不变,此大易之理也。先生借文字之象形,运精微之思,裁神奇之构,造同心之异相,化异质于一途。于经意与不经意间,竟成联结五洲四海趋美归真之同心,已足见先生高明与广大之处,已远非技术与艺术等概念所能涵括。

  古语云:“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西人虽以现代、抽象、印象等标举艺术而执着于外境创造之自由。然而万法心生,断不可离宇宙时空所共有之同一心眼者也。是故邵先生之妙作逐次展示于欧美之弘馆,而令览者怦然心动,便冥然遵此公义。一切艺术皆因赏者视听所及而心动,以是之故而具文化传导之价值。古人“立象以尽意”,“意”者何?心音耳。先生卓荦面目,乃文人之常态,凡诚明之心境所生发者,万法归一也。故知诗文如是,书画如是,音乐等诸品类亦如是,舍此则无以动人焉。是故自古为俗务利害所迫而偏执者,虽逞一时之能事,哗一时而取宠,终因离大道而为来者所弃,何哉?作品下劣,难养益于苍生之德性,更无益生命之警策者耳。邵先生超凡脱俗者在此,其艺术载道而运行,故能动天下人之慧心,开长久玩味之幽径。

  庄周与人论道,言道在瓦缶,在山水,原是万物法性之所不易也。邵先生以动己心性之灵感,含摄物相而外化者,乃不失行持妙道之所本,得艺术之三昧者也。是故时贤所谓“艺道并进”,其难端在于斯。惟深悟者乃知性相之所含摄必归于一,亦合老聃“抱一以为天下式”之奥妙。天下之览者若澄怀静观,净化自心,或可达太清无上玄秘之境。

  邵岩先生立象于器而高于器,于书法开掘之功德,综合观之,则约略如下:

  一者,先生于中西异质文化中,以中国特有文字载性相含摄之道,通达彼此之心灵,示之以东方大国之深博艺术,以不变而万变之妙,超越西人单纯自立之价值判断,于人类审美之交集处,展示中国文化最深刻之“大同”妙理。

  次者,先生于形而上之玄思与形而下之表现,涵容其大朴、大巧、大心、大气之格局,启示人生当有包容含摄之广德,达于反本之终极追问,实现正本清源,回溯初心之艺术道路。先生不遗余力以践行老聃“能婴儿否”之无我境界。亦扣合于王观堂所谓“无我之境,以物观物”之天眼同观,虽览者未必解得个中滋味,然取法天地人三才之象,则可通鉴天人,入其根源而开掘出艺术之新境也。

  再者,先生深知中国汉字之文化隐喻与丰富,乃是营建多维度文字意象之所本,故其以空远清虚为第一维度,蕴之以天理;以墨黑幽深为第二维度,蕴之以地理;以水流无形为第三维度,蕴之以人理;复又以纸张素净为第四维度,蕴之以道理。而以阴阳变化之无穷而膺服天下,乃是妙心同体之证量功夫也。

  三、文与质

  孔夫子于《论语》中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此涉及文化内涵之重要维度:文与质,此二者原指“心性”,广之则亦可以“性相”言之。本性朴实多于外化气质者,虽诚而不能大用;外化气质多余本性朴实者,虽明而常失其真。是故君子“诚明”不二,惟性相含摄一如者可当之。是故古人论学读书,以变化气质为宗旨。而变化气质之动因在明宇宙人生之妙理,务必识得本性,此古今最难之事,千百年乃可有圣人契合天人之道,而宏开太平之伟业,此夫子“朝闻道,夕死可矣”之所由也。古人以“诗言志”,以“兴观群怨”养内心之正义,以之作修持本心“无邪”境界,以培护“风雅”之气度,斯人生性命攸关之大事也,逸少以降,历代如鲁公、东坡诸人,莫不日日于此用心,处处于此用力,以诗书而合“性相”之便也,当世书法,似当急急如律令,须倾力以补齐之短处耳。

  魏文帝曹丕强调“文章经国之大业”。可见自古文人墨客,必以文章为载道之津梁。先贤以鸿鹄高翥以为丈夫壮志凌云之譬喻,原是立德、立功之后乃可以“立言”。是故言志乃诗人、书家所不可避免,何等之“志”可言耶?夫子云“志于道”者也。此王羲之终身所祈望而有遗憾者,是故《兰亭集序》所悲处、所俯仰处、所有感于斯文处,莫不思之以彝伦之绪。由此观之,文质彬彬,确非易事!书家立此宗趣,必以广读诗书以作挥运斤斧开掘新境之前提。余观邵岩先生发心突破文字造像边界之心,搭建人类共同“立相”之想,寻觅善巧以达审美之“同文”诸法,真可谓荷担使命之壮志者。先生依此种愿力,已超越扶桑及欧美于文字“立相”之技术层面,而能于形而上造化无尽隐喻,以回应世人之关切。

  先生现代书法展示出神鬼莫测之境界,体现出超凡之艺术开掘能力。最妙者,无论自“抽象”还是“具象”两维度观之,其所作皆能牵引鉴赏者以心印心之“内景观照”。而有心手萌发者,若能反求诸己,以图用尽一切可能之材料与心思作同等之实践者,必当有别样之赞叹与感悟。凡艺事,莫不考量当事者内心之淡定、从容、量级、智慧及文化储备。

  邵先生天马行空之现代书法艺术实践,其根源于悠久之人文传统。先生能书一手堪称活泼放逸、随势生发、自然精到之小楷,其所弥漫之书卷气息常令人绝倒。先生精诚创意与文化之考量,乃是观者之必须留意处,其中常常蕴藏艺高胆大之气格与从容。此种气格与从容,则是心鉴内省以入其艺术堂奥所必当觉察者。

  而邵先生于“文与质”双向修持之步履,每印一足莫不饱含其心血,然艺无止境,深信先生未来必当于传统经典与现代开掘交汇处,于体悟中华文化之极核心、极高明、极深博者。深信先生必依此鸟瞰、行持、突破而创作出更多高远幽深,惊心动魄之不朽艺术来。

乙未己丑丁亥 梦莲 居士 于北京寓所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张媛[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8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8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