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快讯】在“红与黑”中走过四季:周槟榔《面膜》系列首次亮相成都
2019-08-12 23:33:02 李璞
展览现场
2019年8月10日晚,周槟榔个人艺术项目“红与黑”在成都市青羊区奎星楼街14号附四号亨曼画廊揭幕。
展览现场
作为工作、生活于成都和上海的艺术家周槟榔《面膜》系列作品在成都的首次亮相,展出了由《大惊蛰》、《大寒》、《霜降》和《面膜小手稿》四个部分组成的12幅作品。艺术家采用宣纸、水墨、彩墨这类传统中国画材料,通过面膜这一现代题材,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绘画初心的探寻。
“如果说‘面孔’是一个人的印证;而‘面具’是一个人的托辞。那么‘面膜’呢?我常常在想,它是否就是一种‘陌生的暧昧’。我想,我希望观众看到的是一种‘戏剧性’;而这次,亨曼便是我们的小剧场。”艺术家周槟榔在本次展览的自述中如是写道。
在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崔付利看来,《面膜》系列正是艺术家发现自己,发现绘画最独特的动机。“如果说周槟榔早期作品是让自己消失在观念或‘客体’之中,那他的《面膜》系列又回到了具有神秘要求的绘画之中。在《面膜》系列中,无论是水墨自然晕染的偶然性因素,还是绘画中细微的双钩处理,周槟榔的绘画会给我们一种放松和打开的状态。对艺术越执着的人往往越容易困顿,那艺术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艺术或许就是让个体在其中发现自我、找回自我。”
展出作品
对于展览主题“红与黑”,周槟榔谈到了两点:一点是自己受到了亨曼画廊上一场展览“战争与和平”唐明伟、朱骥翔双人艺术项目的启示,此外司汤达被奉为“现代小说之父”正是因为《红与黑》这部小说所开创的“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而这种对于内心深处描绘的文体,恰好符合这部分作品的理念。
艺术家周槟榔
《面膜》系列始于2012年,某天周槟榔在画室翻阅时尚杂志时突然被面膜广告所吸引,便开始画了一些水彩作品。面膜的表情和这一题材很打动艺术家,于是尝试着用宣纸和水墨、彩墨的方式制作尺寸稍微大幅和相对完整的作品。
“我在网络上找到一些面膜的图片并进行选择,这些丰富的表情契合了我内心的情绪,或许是对生活的某些感悟,这种非清晰,暧昧且模糊,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表情,正是我想要表达的。”对于这一系列的创作,周槟榔认为一直是“隐秘”的。“之所以说隐秘是因为这一部分的创作此前除了在西班牙的群展和上海的双个展有所呈现外,成都是第一次亮相。再者,这部分作品个人化的情绪更加清晰。”
如果说2009年到2012年期间,周槟榔对于日常物件的描绘源自艺术家的自我反思与创作历程梳理,具有强烈的个人烙印和生活特质。那么更为隐秘的《面膜》系列契合了艺术家当下的内心状态和情绪。在不同的墨,纸张和毛笔中寻找画面的质感和不同感受,在绘画的过程中寻找手感,正是艺术家探寻个人语言和技巧的路径。“这个系列我创作了200多件,这一切都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会持续在符号和观念上进行演绎和表达。”
周槟榔 《霜降》 宣纸、水墨 70x90cm 2014
周槟榔 《大惊蛰》(红) 宣纸、彩墨 95x110cm 2015
周槟榔 《大寒》 宣纸、水墨 45x55cmx4 2014
周槟榔 《面膜小手稿》(6件) 宣纸、彩墨、彩墨
展厅中可以看到艺术家尺幅较大,相对完整的创作,也有偏表现性的手稿作品。在周槟榔看来,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相互成立的构成了整个的创作。“其中有几件小作品其实是我当时画完不满意丢在画室角落的,神奇的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再回头来看它,你会发现当时自己否定的反倒现在觉得是成立的。重新被认可的过程给了我新的启示,这些鲜活、生活、随意的状态,和我反复调整,晕染的创作同样,都是我进行探索的过程。”
以二十四节气来命名作品的想法,周槟榔表示,这种不直接回应的方式符合自己的表述和想要呈现的内容。“我走过四季,来自我的每一天,每一个表情和每一次的心理状态。”
本次展览由易雁担任出品人,崔付利担任策展人,寇晓担任展览统筹,吴诗棋作为策展助理。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15日。
(责任编辑:李璞[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