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岩艺术与他的旁观者们 Shao Yan's Art and his Beholders
2019-09-06 17:31:52 约翰·摩根
看到邵岩先生的作品,我再一次意识到了美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首先在我脑海里出现的是美国著名神经美学家安柬·查泰吉(Anjan Chatterjee)撰写的一本著作,书名是《审美的大脑》(The Aesthetic Brain)。全书第一章引用了西方家喻户晓的一句名言:“如果你只剩下了两毛钱,用一毛钱买一块面包,一毛买一朵百合花。”这句名言告诉人们:面包可以维持生命,而百合花则是生命延续的理由。美,与生命同行,人之大欲存焉!
如何看待邵岩先生作品的美呢?在此,我和大家分享一个与邵岩先生作品有关的故事。我挑选了五张邵岩先生的作品,发给了我以往的学生,请他们将对这些作品的感知告诉我。有12个美国学生回复了我,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有人感受到了自然的流动,如云,如溪水,如旺盛生长的植物,如女子美丽的肌肤;有人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动感;有人从作品中感到了肉体之美、生命之美、宇宙之美……其中有一位护士写道:我渴望这样的画作,将其挂在我的卧室,用生命为它祈祷一生……
为什么作为旁观者的美国学生看到邵岩先生的作品会有这么丰富的感知呢?奥地利艺术史家阿洛伊斯·瑞格(1858-1905)曾于1902年指出,如果没有旁观者的参与,艺术作品不成为完整的作品。这就是后来由E. H. 贡布里希(1909-2001)继承发展了的艺术审美的“旁观者分享”理论。“旁观者分享”理论的核心,是使旁观者成为艺术作品的主体,我称之为“旁观者中心论”,可谓是那些艺术作品价值构建的核心理论之一。正如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士(1842-1910)指出的,“虽然我们所感知的部分来自我们面前的物体,但是另外更大部分的感知是出自我们的大脑”。贡布里希特别强调的是:旁观者的先验知识将绘画作品本身所表达的“代码与信息区别开来,这些信息描绘了旁观者在其社会中已有的各自所熟悉的知识……”
因此,邵岩的艺术所带给观者的感知是无限性的,我是这样来理解邵岩的艺术价值:邵岩本人以及他的艺术作品与观者构成了一个“圆”,即画家与观者所构成的“圆”,这个“圆”所释放的信息无始无终、循环往复。观者用其心灵与作品互相交流,彼此贡献无限。这种作者与观者的双重价值的建立,可以令旁观者用其一生的时间以各自不同的生命和阶段的经历来感知邵岩作品的艺术魅力。
策展人:约翰·摩根
美国世界中国学研究会首席执行会长
Curator: John Morgan
CEO, World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
2019年9月5日
(责任编辑:杨红柳[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