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快讯】作为一种哲学 水墨如何实现当代转化?
2019-09-08 20:08:06 李家丽
(雅昌艺术网讯)9月7日,“水墨是一种哲学”在艺画廊无用空间开幕。此次展览由夏可君策划,共展出老赫、张浩、蔡广斌、王非、姜吉安的作品10余幅,意欲回答水墨如何在接续传统的同时具有当代性,以展示水墨作为哲学的高度与深度,及其在当代转换具有的新的可能性。
展览现场
提到展览主题的缘由及亮点时,策展人夏可君说道:“我策划过许多以‘水墨当代转换’为主题的展览,主要是围绕水墨当代转化的不同形式、概念、问题。在挑选艺术家时,是主题先行。但这次不同,我主要是从艺术家和作品出发,他们之间没有围绕某一个概念或艺术形式语言,而是围绕一个最高的概念,即水墨在当代代表怎样的哲学形态,如何体现为视觉语言?展览的亮点有三:第一,展出作品是我认为水墨当代转换最高水准的作品;第二,都是艺术家最新的作品;第三,作品呈现了水墨作为黑白哲学,在当代转换的新的可能性和方向。”
展览现场
当下,水墨来到了关键节点,应当承担一种责任:即让世界知觉到水墨是一种哲学精神。在这个处于崩散、瓦解、离散、废墟状态的时代,这些艺术家在废墟之上呈现出了魂魄的、灵性的、诡异超然的精神形态,他们超越了时代。
展览现场
《无题》 老赫 硬纸质水墨、中国墨汁加其它 120×90cm 2018
从此次展览呈现的作品来看,同传统水墨作品相比,老赫在三个方面做出了改变:首先是对材料的改造。其作品材质不是宣纸,而是印刷纸;其次是对工具的改造,他使用的并非毛笔,而是自己制作的工具;最后是对颜料的改变。虽有墨的成分和效果,但他并未使用传统的墨。
《视觉日记》 老赫 硬纸质水墨、中国墨汁加其它 120×90cm 2018年
老赫并不强调中国传统里的书法线条,而是更强调块面。绘画的气韵、定力及把控力,皆蕴含在刷制的过程中。对于目标,老赫说道:“我想做到的是,在颜色上非常简单,在内容上却十分丰富,能在传统笔墨带来的审美效果基础上有所拓展”。
《中国式观看》之三 老赫 2019年
硬纸质水墨、中国墨汁加其它 160cm×160cm
老赫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此次展览呈现的作品即是一种见证。正如夏可君所言:“(老赫)用非水墨的方式获得了废墟在离散时的崩散形态,倾听到了一种天外之音,而富有生命的律动。”这是他对传统笔墨审美效果的向外延伸,也是他对水墨当代转换的回应。
《01-2心灵驻足的空间 2018-4》 张浩
宣纸水墨 (画心133x107cm;整体 320x328cm) 2018
张浩的作品打开了“三个平面”(夏可君言):水墨是第一平面,色彩背景是第二平面,空间是第三平面。这三个平面消除了水墨作品与展场空间的冲突,将观者的注意力引到水墨作品,使观者专注于作品内涵。
《愉快地旅行之科尔玛》 张浩 宣纸水墨 62x82cm 2017
《接触时刻2016-1》 张浩 宣纸水墨 152x100cm 2016
其作品的材料,如宣纸、笔墨等都是中国式的,但色彩、颜色的关系和整体表达却十分当代,十分纯粹,是精神在大地上漫游时对空间的冥想回忆与重新构成。其毛笔思维的哲学母语,让观者感受到水墨笔痕的隐秘呼吸与颤栗。但张浩又将这哲学母语置于绢丝的抽象色块平面上,与墙面背景平面一道,构成了可使灵魂漫游的精神界域,建构出形而上的具有宗教性的灵性空间。
巜中国山-窟山系列(源于敦煌428窟.窟顶北坡东壁)06禅修.89033》 蔡广斌
水墨宣纸矿物质颜色.98x180cm.2019
蔡广斌此次带来了中国山系列的3件作品,其灵感来源于敦煌石窟中连绵起伏的三色山。当代,对敦煌的研究多为临摹,对其进行当代转化,使其个人化和图像化的作品几乎没有。因此,蔡广斌从敦煌的文化性切入,将社会性和个人心理隐匿其中。其山超出了山的范畴,不单单是山的形状,而在内容上,从个人角度出发进行转化。蔡广斌坦言:“在以后的创作中,会兼顾文化和社会两方面,将传统艺术的当代转换与之前的影像水墨结合起来。”
巜中国山-窟山系列(源于敦煌428窟.窟顶北坡东壁)06禅修.89011》 蔡广斌
水墨宣纸矿物质颜色.70x140cmx2.2019
对于为什么选用“山”这一元素,蔡广斌表示:“中国文化在一个转型期阶段,如果没有代表时代的文化主体出现,中国是没有未来的。当代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传统艺术进行当代转换,尤为重要。因此,在我内心里,希望能找到一个替代物,以抓住中国文化社会性的问题,同时又能实现个人心理化。这时候,中国山出现了。”
此次展览中,蔡广斌以极简的色态与形态,转化敦煌神圣的生命空间,使之回到平面色彩的高古、浓烈,而其拟似山形的极简形态奇幻又简约,朦胧又神秘,依然处于幻化之中,一种萦绕不散的神秘气息与灵晕萦绕在画面上,这是神秘的生动余象,试图激活灵魂的生命想象空间,而洋溢着让人迷醉的无尽余味。
等候 王非 237cmx45cm 纸本水墨 2019
王非带来了《异域》系列作品中的三件,艺术家以其怪异乃至于诡谲的异形方式,让观者感受到古老楚文化的诡秘与巫术,画面上厚重的物象宛若古典的器物,轻盈裁切的剪纸看似民间的装饰花边,整个画面萦绕着一种鬼魅的超现实气氛,根本不可能和谐并存的世界被巧妙并置起来,带着水墨特有的魔力。这是事物在梦想自身的余存状态,也是对超现实魔法与物化的重新想象。
恍然 王非 233x86cm 纸本水墨 2019
“非常状态”是王非作品显著的特点。锯齿状的、偶发的剪纸形状、与纸本水墨并置的玻璃镜子、超越画面边框的墨色木头,都使他的作品呈现“突然”状态,和谐被打破,画面似乎流动着,跳跃着,要冲出画框,与观众,与空间,与生活互动。其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革命”的理念。王非认为,不管是表面的还是深层次的,作品必须要有生活,必须和生活空间发生互动。
逼仄 王非 161x121cm 纸本水墨 2019
艺术家看到了水墨的反常状态,把水墨的魂魄重新建构。画面的元素不能按照常规经验判断,而是出自一种偶发,王非称之为“非常态”。他认为,是“非常态”将真实自我呈现出来,物我之间相互“开发”,相互成就。
《清正雅洁》之二 姜吉安 50x68cm 现成品绘画(绢本) 2019
《清正雅洁》之三 姜吉安 40x80cm 现成品绘画(绢本) 2019
《Circle》 姜吉安 205x55cm 现成品绘画(绢本) 2018
姜吉安物化了中国传统,在绘画中形成了新的当代哲学表达,赋予中国传统文人趣味以当代形态。他的现成品绘画,以焚烧绢丝后的剩余部分作为画面画心。然后以烧下的剩余绢灰作为颜料,水煮之后,充分利用工笔三矾九染的方式,涂染出绢面本身的线纹,让纹理呈现出不同的色泽与余味,画面最终呈现的形态也与旁边剩余物的现成品对应。一个物被分解了,但其分开的各个剩余部分,在物化的哲学态度下,却生成出剩余物的典雅之美。
展览海报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30日。
(责任编辑:李家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