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逝者】著名油画艺术家陈钧德逝世 享年83岁

2019-09-24 10:27:59 未知

(雅昌艺术网讯)著名油画艺术家陈钧德先生逝世,享年83年。陈钧德先生是中国当代重要的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陈钧德,出生于1937年,1960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生前为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教授。早年师从刘海粟、林风眠、关良、颜文梁等前辈,接受现代主义艺术的熏陶。在以色彩为优势的油画本体意义上,他被评论家赞誉为“中国油画界当之无愧的色彩大师”。

VzzgzPU3f8UUKYdolj7OeUWmikCEEUHiG4fP1qcZ.jpg

资料图片:陈钧德在中国美术馆“陈钧德绘画艺术展”开幕式发言(2017年)

陈钧德出道颇早,师从颜文樑、王挺琦、杨祖述、闵希文等教授,此后却一直执着于以“边缘人”的角色探索中西艺术融合之道。而他的幸运在于,由于身处上海,在那些特殊的年代,林风眠、刘海粟、关良这些落难而不堕其志的老艺术家,曾悄悄向年轻的陈钧德“私授”艺术之道。

1990年,陈钧德在香港举行个展时,刘海粟(左三)、夏伊乔(右四)亲临现场题诗道贺

        风雨如晦的岁月里,他与刘海粟、林风眠、关良、颜文樑、闵希文等结成了忘年交,林风眠曾当面示范传授画作的“灵动与透气”,刘海粟则赠其《芭蕉樱桃图》,鼓励他在画布上的挥洒与探索。与前辈艺术大师们的友情,宛若灯塔,让灰色年代的陈钧德不觉得艺术探索的孤独,相反,艰苦环境下的磨砺,养成了他对艺术创作毫无名利杂念,学会了在绘画中自得其乐。因此,美术理论家邵大箴也认为:“陈钧德接续了上世纪上海三十年代一度中断的油画传统和味道。”

陈钧德《自画像》50×40cm 布面油画 1963年

陈钧德《小金》 45×60cm 布面油画 1963年

  曾为陈钧德撰写个人传记《激情不灭:艺术隐士陈钧德的成长史》的丁曦林认为陈钧德在当时是一个逆时代而动的“奇特存在”:“‘八五新潮’在中国内地风起云涌时,陈钧德其实已经在现代派艺术领域摸索了20年,当许多年轻艺术家热衷于“拿来主义”,将西方形形色色的现代派艺术手段任性地搬来表达自己,陈钧德则在黄庭坚、石涛、黄宾虹、王国维等故人的思想中汲取养分。此后,陈钧德的艺术面貌明显转向了,他的作品一直有油画的质感,但他的写意油画在保留油画本身质感的同时,创造出具有中国审美哲学和士大夫精神的艺术特质。可以说,陈钧德的艺术,无论放在世界油画史上还是中国油画史上,都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

无论在何种时期,陈钧德都坚持写生创作,图为一组创作1960-1980年代的素描作品

陈钧德《复兴公园雪霁》90x120cm 布面油画 1977年

陈钧德《桂林山水图》 84x87cm 布面油画 1980年

艺术评论家说——

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陈钧德的艺术是“写意油画’的成功范例。他的作品充满了“写”的兴味和“生”的意趣,也创造了“写”的个性笔调和“意”的隽永内涵。在今天写意油画成为中国油画的一种新的文化自觉之时,更可见陈钧德先生作为拓路人和同行者的贡献。

尚辉(艺术评论家)

(陈钧德)成为了当代海派油画最鲜明的艺术符号之一,是继刘海粟、林风眠、关良、吴大羽之后海派油画卓有影响的继启者。

贾方舟(艺术评论家)

陈钧德在中国油画界是当之无愧的色彩大师。

詹建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他的作品有着明显的西方现代油画艺术的影响,同时,更突出有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其中对比鲜明的色彩运用、洒脱灵动的绘画手法和意蕴隽永的审美情趣,使得陈钧德先生的油画作品特别彰显出中国绘画精神之美的艺术特色。

陈钧德《清辉幽映》 84x87cm 布面油画 1980年

陈钧德《水乡即兴》 60×70cm 布面油画 1981年

他人眼中的陈钧德——

黄昌勇(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大家知道上海戏剧学院是专业的戏剧院校,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们学校产生了一大批在美术界有影响的人,其中陈钧德就是标志性的代表人物。今年春节,我代表学校看望陈先生,到他的画室,我非常震惊。他以80岁的高龄,带着病痛,还在坚持艺术创作。我们看到的这些作品都是近年新创的艺术佳作,值得尊敬。

李磊(艺术家)

陈钧德先生一直在发出他的光,这个光的美丽,这个光的温柔,这个光的诗意一直照耀着我们几代学生、几代艺术探索者和几代艺术爱好者。陈钧德非常完美地融合了西方的油画技术与中国审美,这样的人物在美术史上是不可多得的。他前段时间用油画棒的形式,又重走了这座他深深热爱的城市,秋天的阳光,心中的阳光,跃然纸上。今天我们在这里,能够看到这么美的画,是因为陈钧德先生,把心里的阳光画出来了。

黄阿忠(上海美协油画艺委会常务副主任)

我是陈老师的第一批学生。那一年他40岁都不到,一晃如今陈老师已经80多岁了。中国美术界的“上戏现象”都是因为有像陈钧德为代表的上戏老师,在那里辛勤地教育学生。以前我们一起出去写生,他在马路边,把家里的废木条编成一个筐子,用锭子锭在梧桐树上,就开始作画了。上海的多少街道、多少梧桐树,就这样出现在陈老师的笔下。陈老师对上海是有感情的,陈老师对艺术是有激情的,他的身教重于言教,他用自己的热情带动了一大批的学生。

陈钧德《沈家门早市》 76×95cm 布面油画 1982年

陈钧德《印心石屋》 92×77cm 布面油画 1982年

陈钧德《水镇渔歌》84×87cm 布面油画 1982年 中国美术馆馆藏

陈钧德《暖冬阳光》80×100cm 布面油画 2006年

《激情不灭——艺术隐士陈钧德的成长史》作者丁曦林

在陈钧德身处的时代,绘画的定义和表现已经非常多元了,但是他心无旁鹜,坚持走自己的一条路,走东西方艺术融合探索的路,而且走得那样决绝,那样有成就。美术界对他的评论是,陈老师在色彩为主体的绘画本体的语言探索上,达到了非常高的高峰,有了很大的突破。这样的艺术家和上海这座城市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陈老师和我说过,他的画是远离历史、远离文学的,他走的是纯粹绘画艺术家的道路。他没有画过主题创作,但是这个展览,恰恰是围绕着上海的另一种主题创作。这批画看得我非常感动。2017年陈老师做了手术,摘掉了一颗肾。到2018年,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他仍带着炽热的情感,画出这么响亮的绘画。不要看这小小的纸本没有油画那么厚重,但是我看下来的感觉是“上海色彩的交响乐”。

陈钧德《香港尖沙嘴教堂》 80×100cm 布面油画 1991年

陈钧德《蒙马特高地-圣心教堂》 100×100cm 布面油画 1999年

陈钧德《古镇印象》 70×90cm 布面油画 2005年

陈钧德《夜曲》 50×70cm 布面油画 2010年 中国美术馆馆藏

《山村秋色》 100×120cm 布面油画 2012年 中国美术馆馆藏

陈钧德《山深云满屋》 100x16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曲丰国

我们以前跟着陈钧德老师外出画画,他画什么,我们就画什么,他在前面画,我们在后面,他的画很大,我们画很小。构图颜色,包括对自然的理解,完全都是模仿。后来陈老师就拍拍我说,你这段时间画得也不少了,但不能这么画。他说艺术切忌模仿,这几个字你要记住,这个绘画方向是我的,你要想好你的路在哪里。我说我的路和你的路不一样吗?他说艺术家走的路不一样,你要是跟我走的话,就进死胡同了,你一定要自己想。从此之后,陈老师画画的时候,我就有意回避他。他(作品)的颜色非常鲜亮,很有激情,我的就非常灰暗无助,完全不一样。后来回到上戏做汇报,系领导看了之后非常愤怒,说这个人出发的时候画得不错,怎么回来成这样了,一堆乱哄哄的东西。但陈老师非常坚决,他对我说:你知道吗?很多人要给你打不及格,但我要给你打90分。

艺术评论家李晓峰

上戏出了很多的人,形形色色的,都是人物,但为什么会有“上戏现象”?那是因为陈钧德老师开启了一种格调,这种格调才是上海。他是中国现当代美术的启蒙主义的大师。

评论内容来源于以下内容来源于:新民晚报·新演艺公众号

乐梦融著:《上海最美的秋天,都在陈钧德的画中》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林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5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5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