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方报春声——庆祝《南方日报》创刊70周年画作《风起南方》《报春图》诞生记
2019-10-21 00:00:00 未知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杨逸 李梦醒
《南方日报》的70年筚路蓝缕,正是南粤大地70年沧桑巨变的缩影,更是以陈金章、许钦松、李劲堃为代表的广东美术家“其命惟新”的同频共振。笔者、画者胸中激荡的是同一幅南粤春色、同一片潮涌珠江
◎《南方日报》记者∕杨逸 《南方》杂志记者∕李梦醒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蒋玉
对中华儿女来说,2019年是***成立70周年;对南方报人来说,2019年无疑是值得铭记的年份——南方报人迎来《南方日报》创刊70周年纪念日,289大院全面升级改造为“南方智媒广场”,“传媒+园区”探索不断深化,广东文化新地标加速崛起。
70年前,《南方日报》与新中国同年诞生;70年来,《南方日报》与党同心,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步,与改革同频,在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
一纸书风云,劲笔著华章。《南方日报》的70年筚路蓝缕,正是南粤大地70年的沧桑巨变的缩影,更是广东美术家“其命惟新”的同频共振。笔者、画者胸中激荡的是同一幅南粤春色、同一片潮涌珠江。
春潮涌动,共襄盛举。广东山水画代表人物、中国美协名誉主席许钦松带领画家唐晓、林沛锐、陈良宗、张永利组成团队,共同创作巨幅山水画《风起南方》;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李劲堃邀请岭南画派传人、著名山水画家陈金章,著名女画家、广东画院原院长王玉珏,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林墉,著名女书画家苏华,著名画家、广州画院原院长陈永锵,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方楚雄以及许钦松合力创作巨幅花鸟画《报春图》。大家云集,众家笔墨将岭南风采展现于世人眼前。
风起于青蘋之末。创作历时3个月的《风起南方》和流转成画的《报春图》,终于在己亥孟秋迎来了硕果累累。立于两幅巨画前面,人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水墨铺陈着的时代精神,见证南方报人的使命与初心。
丹青逐梦 翰墨结缘
初心不改,岁月无声。
《南方日报》自诞生之初,就与广东美术家结下不解的翰墨情缘:1952年11月,《南方日报》一连4个月在头版刊登广东画家120幅反映新中国火热生活的报头画,包括黄新波、廖冰兄等多位岭南画坛巨擘之作,社会影响巨大。
身为改革开放大潮洗礼下成长的一代,许钦松与《南方日报》走过相同的足迹。他常说:“改革开放给我带来了最大的机遇,我这一路每个步伐走来,都跟这个时代同步。”《南方日报》也为少年许钦松留下美好的回忆。年少时,家乡的农人会带上《南方日报》下田干活。“每次到了歇息的时候,大家都会一起听生产队长读《南方日报》。那些报道易听易记,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讲得透彻。这使我印象十分深刻。”“《南方日报》是广东艺术家成长的摇篮。她给我成长带来的帮助,我始终心存感恩。”许钦松充满深情地说。
国家博物馆收藏陈列的《长江揽胜》,是许钦松此前主创的最大尺幅作品,长6.8米、高4.8米。凭着再攀艺术“高峰”的创作豪情,许钦松团队因地制宜,最终将山水大画尺寸确定为宽4米、高5.6米。
红棉绿榕 根植大地
许钦松曾言,生活是艺术的源头活水;没有生活,创作就会透支。开笔前,许钦松师生决意走出画室,直面真山真水。他们来到清远英德连樟村,沿着北江两岸的青山绿水,随走随画。“南方的故事要从春天说起。”凭借南方人的敏感,主创团队很快就将大画创作锁定在“春”的主题上。
用传统皴法表现南方山水,一直都是山水画创作的技法难题。岭南地区缺乏名山大川,往往秀美有余而博大不足。葱茏茂盛的草木植被,也很容易掩盖山水的肌理特征,从而削弱画面的气势与美感。
“改革是南方的魂。画面过于保守,就感受不出风起云涌的生命力量。”许钦松没有照搬具体的实景,他以浪漫主义为基调,更好展示岭南大地的风骨。为提升岭南山水的辨识度,许钦松以木棉和榕树作为前景。这是粤人最熟悉亲切的树木,也是岭南春天的典型物候。红棉光明热烈,寓意自强不息;绿榕坚韧深沉,寓意厚德载物。一阴一阳,相得益彰。经冬不凋的松树,青翠欲滴的芭蕉,亦以妙笔点缀在山崖水泊上,一起迎接盎然春意。
千回百转的珠江从画家笔下奔涌而出,一路高歌猛进,纵横交织,形成河涌密布的水网,最终百川汇流,共同奔向云蒸霞蔚、苍茫壮阔的大海。海,在许钦松的创作意象里,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这里是江河的归宿,也是情感的故乡。身为澄海人,许钦松从小在海边成长。面朝大海,就有千言万语在他的心中涌动。许钦松笔下那道充满希望的霞光,既是美好愿景的蓝图,也为时代使命留下生动的注脚。
祖国万岁 风起南方
非常之作须有非常之名。以“高度决定影响力”为理念的《南方日报》与全广州“最高”的“许氏山水”的碰撞,尽显新时代的精气神。“喉舌鼓呼七十年,扬清激浊壮南天。峥嵘岁月万千日,骐骥征程一道烟。革故途中占春早,鼎新阵上着鞭先。画师最有经营意,树立英雄巨岳前。”观摩画作后,粤籍旅京画家叶植盛抒写自己的感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社长刘红兵,与许钦松也很快达成共识——山水大画命名一锤定音:风起南方!
风起南方,这个掷地有声的名字,唤起南方报人的亲切感。2012年,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南方谈话20周年之际,《南方日报》就曾以《风起南方》为题,浓墨重彩推出纪念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特别报道,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许钦松为大画完成题款的同时,另一项“重量级”任务也在悄然展开。
国画艺术要达到最高意境,离不开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从5月下旬起,主创团队就开始酝酿构思印章的布局与选材。这一重任,也落到了青年篆刻家、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谭文选的肩上。
作为与《南方日报》缘分深厚的篆刻家,谭文选写意的篆刻风格亦高度契合“许氏山水”之气象——《长江揽胜》两方用印的篆刻、钤印即是经他之手完成。画作《风起南方》成稿,瞬间震撼了谭文选。他才思泉涌,一下就想出了26份印章的题名方案。很快,《祖国万岁》《风起南方》两印最终被确定,两方印章分别呼应与《南方日报》创刊70周年两大主题,均选用萧山红石材凿制而成。
如今,呈现在观者面前的《祖国万岁》印尺寸则为15cm×15cm,《风起南方》印尺寸为13cm×13cm,皆取法汉印和古玺风格样式创作。前者雄强饱满、豪迈厚朴,后者遒劲灵动、貌古神超。篆刻家熔秦铸汉,以气驭刀,镌之巨印,苍茫庄重,极富金石之气,与画作、印文相得益彰,一展盛世雄风。
铭记历史 诗赞韶华
经过两个月的打磨,分别重达22.2千克与11.4千克的两枚大印重磅登场。两方印章内容可圈可点,边款题诗也别有意趣。“雄关放锁大江流,风起岭南动五洲。绿霭飞花扬秀气,红英焕彩壮歌头。融开海岳千般色,饱览河山万景收。高士挥毫抒远韵,丹青寄意写春秋。”广东省委宣传部原副***陈志杰在《风起南方》印上留下真挚感言。
“英雄花簇群峰翠,榕影繁须水接天。霭霭春云滋万木,迢迢诗意欲凌烟。涓流积力沧溟远,枝叶发微消息先。莫道君程行步早,登临路上后追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南方杂志社社长陈广腾亦赋诗以赞,将丹青妙笔再现读者眼前。
相比《风起南方》边款里的诗情画意,《祖国万岁》的边款更加直抒胸臆,见证南方报人“我和我的祖国”的深情厚谊。“天安城阙唱中华,闪闪五星万缕霞。屹立东方驱虎豹,摧枯革旧护新芽。征程浩荡金光道,丝路长绵景俏姱。祖国腾飞齐筑梦,祥云瑞霭气清佳。”广东省委原副秘书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汉青,在诗中回顾沧桑巨变。***同志主政广东期间,张汉青时任《南方日报》副总编辑,跟随习老深入广东城乡调研,征途筚路蓝缕,历历在目。
“忧国为民赤帜扬,高山向日浪汤汤。难酬蹈海多奇志,可喜会师豪气长。常忆周公贻笔意,每怀宝物证心乡。风华七十新风起,碣渡无言入梦香。”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原社委黄峨诗作《碣石渡》,更讲述南方报人见证共和国历史的一段传奇—— 1964年,黄峨就读暨南大学前,姐夫赠送给他一支关勒铭金笔留念。大半个世纪来,他以笔为枪,主持《南方日报》批评报道和内参工作,创造《南方日报》舆论监督的辉煌。可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印章边款定稿前数日。黄峨忽然接到外甥来的电话,方知关勒铭金笔的身世,原来这是***用过的金笔!得悉《祖国万岁》边款需要题诗,黄峨决意将这段与总理结下的“奇缘”铭刻在印上。
“如果不是因为《祖国万岁》创作,我就不会找到这支金笔,它的传奇身世也不为人知。”黄峨笑着说。更巧合的是,***乘船渡海离开陆丰的时间,是1927年10月23日。22年后的同一天,《南方日报》正式创刊。今年10月23日,《风起南方》巨幅山水画将连同《风起南方》《祖国万岁》两枚印章,在289大院正式与观众见面。
8月29日,利嘉大厦的画室里洋溢着欢声笑语,在刘红兵、陈广腾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领导与许钦松等创作者的共同见证下,《风起南方》巨幅山水画正式钤印收官。钤印位置选在画面左下角的巨石上,寓意祖国江山永固、吉庆隆昌。
笔墨流转 合力天成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壮志凌云、先声报春。”这是苏华为《报春图》所写的跋文。
一幅长3.85米,高1.96米的《报春图》徐徐展开,精妙的构图、苍劲细腻的笔触立刻征服了观者。磐石沉峻、芭蕉舒展、木棉妍丽、翠竹潇洒、盘松虬劲、枝蔓繁茂、水仙清雅,人们熟悉的平凡景物,在画家们的匠心独运之下,组合得浑然天成,既展现了岭南风貌,又透露出仁者心智。这个平均年龄近75岁的创作团队,在面对为《南方日报》创刊70周年创作巨幅花鸟画时,在笔墨流转、丹青挥洒中展现出浓烈的创作激情。
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绿树葱茏、幽然成趣,岭南画派纪念馆掩映其中。在这里,李劲堃为《南方》杂志记者将《报春图》创作的故事娓娓道来:“艺术和新闻是分不开的。在许多新闻报道中,我们都能看到众多精美的视觉设计和图片、照片。在新闻事业诞生之始,就与美术创作结下深厚情缘。彼此的丰富性不断提升着各自的多样与内涵,相得益彰。”
八位广东美术大家,联袂启笔,前所未有地以流转雅集的方式创作了这幅令人惊叹的《报春图》。担任开笔重任的陈金章已90周岁,是创作团队中最年长的一位。他师承高剑父、关山月、黎雄才三位老师,也是继关、黎二人之后登上中国美术馆中庭展出的第三位岭南画家,被誉为岭南画派“山水掌门人”。在这张大宣纸上,陈金章以苍劲的笔力画下了几方磐石,为整幅画作打下了沉稳的基调。
变法精妙 续写初心
“这幅画随时有变数,这也是这幅画创作的精妙之处。”李劲堃说至精彩处,神色更兴奋起来。
随机排序、接龙用墨,对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墨、构图、着色,一切随性而至又充满变数。上世纪80年代,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四位岭南画派第二代画家击鼓传花般集体创作,画卷在粤港澳地区间流转,好似鸿雁传书,在笔墨间传递着艺术上的切磋和浓浓的家国赤子情,一时间被传为佳话。而今,粤港澳大湾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上的联动愈发深入和频繁,《报春图》的问世,暗合了过去的希冀与愿景在当下成为美好的现实。
作为《报春图》的主创之一和策划者、组织者,李劲堃谈起这其中的难度:“八位大家共同创作,给每一位创作者在构思、创作上带来一种压力。既要体现自己的特点,又要与其他人相互帮衬,服务大局,不容易。”
以画为媒,共襄盛举。王玉珏近几年已经很少画大画,为了《南方日报》社庆,这回“画得‘很猛’”;林墉席地而坐,半侧身体,写意挥毫;陈永锵笔法舒展、饱满丰厚、沉雄强烈;方楚雄落笔精到、精雕细琢、意趣盎然。名家间的相互避让与衬托,构成了《报春图》的精彩绝伦,也体现着谦逊的美德和平衡的智慧,彰显着岭南艺术家、南方报人共同的大情怀。
风起南方报春声。以画言志、以笔抒情,这既是对昨日荣光的致敬,也是对明天使命的担当。《风起南方》《报春图》不仅是南方报人初心的表白,还是广东勇立潮头、敢为人先自信的写照,更是***对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殷切期许的南粤回声。
新时代浪潮浩浩荡荡。《报春图》的红棉、虬松、青竹,品格高洁、令人神往,那是“春”的风景,“心”的畅想;《风起南方》画面尽头,是霞光万丈的大海,那里是“风”的故乡,也是“梦”的终向。
涓流积力沧溟远,枝叶发微消息先。莫道君程行步早,登临路上后追前。《风起南方》《报春图》将成为南方人新的精神图景,写进历史、写进未来,勉励来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王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