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号·专栏】杨卫:喜欢陈丹青
2019-11-05 09:32:08 杨卫
我之所以写下这样一个标题,是因为数年前我曾写过一篇《不喜欢陈丹青》的文章。那时,陈丹青刚进清华美院,担任博导不久,我有感于绘画实践专业设立博士学位的荒谬,把陈丹青进体制联系起来,对他进行了批判。我当时提出了三点不喜欢陈丹青的理由:其一是作为中国美术界曾经引领风骚的人物,陈丹青率先走出国门,却没能冲锋在前,杀进世界当代艺术之林,而是半途而返,回过头来捞金;其二是他的绘画作品,相比早年的朴实真挚,不仅缺乏了激情与冲动,也失去了现实的质感;其三是他那时候的文章,有点酸腐之气,迂回曲折,缺少现实的担当与直面问题的勇气,让人觉得有卖弄之嫌。多年过去了,陈丹青后来的一系列举动,不仅颠覆了我早先的判断,而且还越出美术界,不断面向公共领域发声,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难得的启蒙之声与思想强音。陈丹青的这种自我超越与从善如流,让我刮目相待,不禁竖起大拇指,重新开始喜欢起他来。
陈丹青不计前嫌,在我批过他十年之后,曾通过画家秦明送过我一套他编的《木心回忆录》,此为上卷。
首先,陈丹青主动辞去清华美院的博导,放弃教授身份而回归民间,让我觉得他身上仍有着反叛的硬骨,也有着自我救赎的能力。而因为他的名人效应,此举所引发的社会反响,更是对顽固体制的重拳一击。我由此认为,陈丹青是个有社会担当的人,不仅是条汉子,也是一位不辱使命的现代知识人。事实上,陈丹青也是这么自我认同的,离开体制后,他不是隐于街市,靠着已有的社会声望与艺术成就,暗地捞取个人利益,而是奔走东西,针对各种时弊不断发声,以至于成了著名的“公知”,遭到有关部门的多次警告与封杀。陈丹青的这种面争庭论,直言敢谏,秉承了现代知识分子的启蒙理想,同时,也包含了中国文人心忧天下的救世情怀。
有人认为,作为画家出身的陈丹青,关心时政,热衷公共事务,是不务正业。其实不然,艺术发展到今天,早已不是审美内部的问题,而是如何将其作用于社会,关乎于思想的解放与意识的觉醒。这是当代艺术发生的前提,也是媒介更新与观念转换的基础。有着多年西方生活经历的陈丹青,深谙此中道理。虽然,就绘画而言,他仍然迷恋古典,但思想观念却早已进入当代。我甚至认为,陈丹青的文字,陈丹青的言论,也是他的一种艺术方式,是他在绘画之外开拓出的一种新媒介,为的是更加直接地表达一个当代人的精神诉求。
事实上,陈丹青的文字,后来也有了极大的改观,不仅涉猎面更深、更广了,而且还掺入了生动的造型意识,渗透进了人性的温度。如果说陈丹青刚回国时,其文字倾向于念旧,带有风光不再的失落感,那么,随着他后来身份的转变,尤其是立场的明确,他的文字也开始变得锐利起来,对过去风格的迷恋也被他转化成了对今天的启迪,具有了思想的力量。从他对鲁迅的追忆,对吴冠中等人的描述中,我们都能感觉到那种雕刻般的质感,心慕笔追中透着精神价值的认同,也传递着款款深情。尤其是他对忘年交木心的赞誉与弘扬,不遗余力,堪称伯牙与子期的当代翻版,令人称道。
此为《木心回忆录》下卷。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当今物质社会更是如此。因为物质的需要,欲望无穷膨胀,竞争已成常态,而陈丹青则不然,他对同是画家和作家木心的爱慕与推崇,超乎寻常,甚至超出了性别。虽然,我不太喜欢木心的白雪阳春,而且我认为陈丹青对木心的推许,有悖于他的“公知”身份,以及热衷于公共事务、观照社会的当代文化理念。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不认同这种惺惺惜惺惺的知音相赏。士为知己者死,为君子之道。陈丹青为木心竭尽全力,倾其所囊,其心可表,也可见,他是一位难得的君子。
最后,言归正传,还是要说说陈丹青的画。凭心而言,陈丹青的画确实在退步,我这么说,不是指技巧。恰恰相反,陈丹青的绘画技术,相比原来更加娴熟了,无论是运笔的流畅,还是造型的概括,以及色彩的归纳等,都已经炉火纯青。但是,我读来却不过瘾,不满之处,是因为陈丹青现在的绘画,缺少了早年的激情,以及野草般蛮生的冲劲。当然,这不是陈丹青的问题,是所有上了年纪的艺术家,青春荷尔蒙消散之后,必将面临的进退损益。但是,陈丹青的可贵之处在于,作为一个久负盛名的艺术家,他没有止于自己的艺术成就,而是仍在不断探索,不断地走进年轻人的世界,接近年轻人的心声。尽管他的绘画方式有些老套,始终脱不开古典情结,但相比同代成名画家的坐享其成与志得意满,至少陈丹青还在求变,还在寻找自我突破……
其实,我们完全不必苛求陈丹青,因为作为“公知”的陈丹青,早就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大的文化平台,越出了美术界,也远离了被艺术史写作的序列。如果作为一种个人兴趣与爱好,把绘画当成一种人文修养与精神寄托,又有谁能否定陈丹青画画的意义呢?我开始喜欢起陈丹青,其原因也正在于此,在于他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事件和文化事件,不仅摆脱了体制的羁绊,也疏远了美术江湖的拘束。我认为,当代中国不能缺少陈丹青这样的人,有他,是福分,也是希望。
2019.11.4于北京通州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