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头条推荐】广东崇正2019秋拍:张大《 致张心素长信》赏析
2019-11-19 16:38:22 未知
今年,适逢张大千先生诞辰120周年,崇正2019秋拍拟推出“大风堂专辑”,以纪念一代宗师张大千先生。本季秋拍“国光(二)·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中,大千先生写给张善孖先生长女张心素一封全长2.7米家书,是目前可见的张大千先生最长家书。
这封信曾参加《大风天下——纪念张大千宗师诞辰120周年文献展》(该展由上海名家研究会、四川内江张大千纪念馆、天津张大千研究会共同主办,今年5月开始先后在上海、四川、天津等地举行),曾引起上海张大千研究会会长李永翘先生的极大兴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张大千先生写这么长的家信,这封信完美地体现了大千先生的浓浓亲情与其精湛的书法技艺。”
张大千 致张心素信 水墨纸本 手卷 36.5×270cm
估价:150-180万元
拍卖时间:2019年11月28日
拍卖专场:国光(二)·中国近现代书画
展览:《大风天下——纪念张大千宗师诞辰120周年文献展》,2019年。展览地点上海、四川、天津。
释文:
心素三侄:得香港友好转来九月廿五日函,戴最高度眼镜,字太小全看不见,由汝十二弟萝萝重复读与叔听,一字一泪。叔岂不爱国者,舍手足子侄不归至此?来函所称杨李等辈,叔素所不齿,有何可羡?叔归但为三叔四叔及汝辈耳,亦不要人接待,更谈不到尊重,只是目疾开刀当须较长时间之休养。三叔四叔大寿,不能赶回,至为痛心耳。汝为最大之侄女,从小最为疼爱,今乃不得相见,三叔四叔年老不能远,侄等岂亦不复能来看望汝叔耶?所要白癜药,数月前已由李七叔挂号寄去三叔处,三叔回信云,并未收到。今汝来信,亦未提及。我想应无遗失之理,竟尔遗失,岂非怪事?
年前侄为外孙要英文理化书籍,叔遍托友人,想尽办法,终不得寄,想同一情形耳。叔最爱汝,每一想念,与雯姨及尕妹、满妹、萝萝、澄澄言及,辄老泪纵横。国内既已放宽,侄可否请准出国探亲,其旅用一切,叔当全部为汝备之,如何?如何?八妹之子聪聪极乖,明年高中毕业,学食及零用约合二百余金,现已自开汽车,上学离家二三华里。买车一部第一期交五百美金,由叔付出,以后月付数十元由聪聪自付。彼晚间作事数小时,月可收入二三百元,至暑假中已赚得一千余元存入定期存款,将来可兑与汝八妹。其学食衣物等等,自有叔担负,其父母勿挂虑也。侄有何需,随时函告,叔当尽力。
汝满妹三四月即由巴西带其三岁之女莹莹前来省问叔与雯姨,尕妹亦有二子矣,本月亦拟归宁,惜不能见汝与嘉侄、庆裕两女为憾,叔老病又极忙,极不愿写信,今拉拉杂杂不觉尽三纸。叔他无所乐矣,萝萝之第四女绵绵在叔身边甚可嘉也。
伟聪同阅,八叔爰。
十一月一日。
据张心素之子晏先生介绍:这封三纸长信是1966年大千八叔公写给母亲张心素的,母亲对这封信极为珍视,将它裱成手卷,悉心珍藏。
张心素(1914-1989)
1932年,张大千、张善孖受叶恭绰之邀借寓苏州网师园,18岁的张心素跟随左右,习画之余照料父叔饮食起居。图为1936年,22岁的张心素在苏州网师园与虎儿留影。
在张家,大千一辈中,二哥善孖先生最得人敬重,故地位也最高。按张家的规矩,张家所有子女均称张善孖为阿爸,称张善孖夫人杨浣青(张善孖第一位夫人即心素之生母去世很早)为阿妳(读mei,等同于妈妈)。这是张家特有的称呼:不管叔伯昆仲的子女,都是善孖夫妇的子女。大千的子女称父亲的三哥三嫂为三叔三妳,四哥四嫂为四叔四妳,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妳妳。
张心素为张善孖先生长女,在同辈中排行第三,女孩中最为年长,故大千先生信中说:“汝为最大之侄女,从小最为疼爱”,其中不无爱屋及乌的成分。大千对心素有多疼爱呢?1940年初,张心素与大风堂弟子晏伟聪结婚,因张善孖出国办展为抗日募捐,张大千是他们的主婚人;1940年10月,张善孖过世,张大千更是责无旁贷地担起了父职;大千去国怀乡,给亲人寄画寄物,也都分外记挂心素;大千子侄辈赴美探亲,先后只有十女心瑞、十一女心庆、三侄女心素和八侄女嘉德四人,心素和嘉德即善孖先生之女。
长信中提及的“十二弟萝萝”即张保罗,因张善孖无子,张保罗自小过继给善孖先生。“八妹”则是张心素同父异母的妹妹张嘉德,善孖先生的二女儿,信中的“聪聪”即张嘉德之子。而信中提及的“李七叔”即张大千红颜知己知己李秋君的胞弟李祖莱。在大千旅居海外及台湾的若干年中,居香港的李祖莱、徐伯郊(著名鉴藏家,文物鉴定大家徐森玉之子)、沈苇窗(《大成》杂志总编辑)三人是大千先生与大陆亲人连接的重要“桥梁”。
《张大千家书》,包立民编著
大千先生家书多。2016年6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包立民先生编著的《张大千家书》(增订本),其中即收录有40余封,多一纸二纸,并无三纸长信。三哥三嫂、四哥四嫂、二嫂、十女,诸侄儿侄女,均曾得大千家书及恩泽,寄钱寄物寄画,几乎从未间断……(参看包立民编著《张大千家书》增订本)
现摘录1957年及1961年张大千写给三哥张丽诚的其中两封信,可大致反映张大千去国怀乡的真实境况:
弟以人众多,谋生不易,只得东奔西走,是以回国不易……(1957年8月31日信)
老年弟兄天各一方,不得相见,惨痛万分!月初经过香港,曾托一门生兑上美金五十元。度此信到时,此款亦当收到,外寄砂糖二公斤、花生油五公斤、花生米二公斤、红枣一公斤、肉松二公斤、云腿四罐……哥手示,拜读再三,哭泣不已。老年手足但求同聚,不计贫苦。弟之近况尚可慰,弟于万里之外,每年卖画可得美金万余,只是人口稍多,足够家用,无多蓄积而已……(1961年5月29日信)
此类家书是大千家书的主调,一字一泪、惨痛万分、哭泣不已……这样的字句充斥其间。包立民先生据此认为,大千先生思亲心切却不回归,经济上的考量也是原因之一。张家是个大家族,众多妻小要养活,亲人要接济,那个年代,张大千爱莫能助啊。
自己不能回,于是他一直想尽办法让亲人出国相见。尤其到了晚年,大千迁居台湾后,患有目疾和胆结石等病,大千已无法四处奔波,更是渴望亲人相聚。《张大千家书》(增订本)收有1981年10月9日张心素赴美探亲前大千致心素的一封信,1966年家书和1981年家书一起读,可反映张大千穷尽一切办法,亲人仍不得相见,“惨痛万分”的真实境况。
《张大千家书》中收录1981年张大千致张心素信。
全文如下:
心素三侄: 汝十妹归已十日,美国汝十二弟萝萝已得其到家电报,汝已见面否?兹托徐伯郊老伯与汝汇去三千元。又,汝弟地址得到,即去办理签证,千万只带外侄孙女一人,如多带一人到国外,汝将后悔不及,盖有种(种)困难也。叔衰颓已甚,不能多写,盼汝向三叔三妳两老人前代叔叩安。九月十二日,八叔爰,伟聪同此。
这封信是张大千在张心素母子赴美前所书。
张大千赠张心素母子部分画作及照片
1940年冬,时在重庆,张心素怀孕期间,张大千为之造像。
1979年9月,张大千曾寄赠张心素《红梅迎春》
题识云:“心素三侄,汝叔今年81岁,尚能健饭,亦复能捉笔,惟目翳不能工细耳。行步稍艰,缘去岁曾跌右腿,他春所苦,写此数笔,与汝如相见也。”
1982年,张大千寄给心素之近照,身后背景为台北摩耶精舍之梅丘。
(责任编辑: 谭维[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