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快讯】“自知者明”熊秉明艺术展:我回来 回到真真实实的母土
2019-11-27 10:27:15 未知
(雅昌艺术网讯)2019年11月26日,“自知者明——熊秉明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该展是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之一,展览展出熊秉明雕塑、油画、版画、速写、水墨、书法、剪纸等众多艺术门类作品百余件,通过“行始之归”“塑者之述”“生活如斯”三个部分较为全面地展现了熊秉明先生的艺术人生与哲学思考。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开幕现场,还专门播放了由杨振宁带来的影像,视频中的熊秉明四十多岁,意气风发的在创作雕塑作品,杨振宁与熊秉明是至交好友,他表示熊秉明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他用铁片、铁丝做为雕塑的材料,创建了一个全新的雕塑领域,尤其是晚年熊秉明发展了书法艺术,并且写了众多书法与哲学关系的文章,非常有意义。
现场播放视频
开幕式著名艺术史家邵大箴致辞
开幕式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致辞
开幕式熊秉明夫人致辞
在中国美术馆的圆厅展出了艺术家众多以牛为题材的作品,杨振宁表示,熊秉明之所以钟爱“牛”的题材,就是为了表现中国人坚忍卓绝,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熊秉明先生是20世纪融通中西文化,且以哲学、文学、艺术修行悟道的文化自觉者,他为事、为艺、为学、为人皆散发出东方儒者温润谦和、虚怀若谷的人格气象,也体现了西方严整、缜密、追本溯源的科学精神。他以智慧和品格研究学问,体悟艺术;他以温和、宽容而厚意友朋。因此,无论是他的文字或绘画、书法、雕刻,总是在千锤百炼的历练中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第一部分“行始之归”现场
第一部分“行始之归”现场
第一部分“行始之归”现场
第一部分“行始之归”现场
第一部分“行始之归”现场
第一部分“行始之归”现场
第一部分“行始之归”现场
第一部分“行始之归”现场
此次展览的第一部分为“行始之归”。“远行”于法国,是距离上的延展,而流淌在骨子里的诗性,在熊秉明的心念中一刻也未曾消失。此部分展出的雕塑、书法、绘画等,从造型、线面组合等方面可以清晰地进行诠释。“归”是倾听召唤的相思之心,而这种相思对于熊秉明而言,与其“行始”的感念,别无二致,一直萦绕左右,感觉不出曾有过的“远行”,行始之始,起于归途。
熊秉明在《回归的塑造》中写道:“我回来,回到真真实实的母土。”这是对其作品尤其是雕塑作品所具有鲜明个性的独白,这个独白充满了我们所最为熟知的情感和气质。在他种类众多的作品中,立于心性的表达汇成一种平淡,看似平淡无奇的四围之物,却在简练的形塑、线条、块面中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哲思。熊秉明曾有言:“献给你,原样的璞”,这其中寄予对于“万物”的尊重和赞美,导引着我们的心向回归到静清的“自然”。
第二部分“塑者之述”现场
第二部分“塑者之述”现场
第二部分“塑者之述”现场
第二部分“塑者之述”现场
第二部分为“塑者之述”。熊秉明在《谈杰克梅第的雕塑》一文中写道:“然而一切尚未开始,人仅仅是存在着而已,他要做什么?他为什么存在?他将创造怎样的未来?……没有人能回答。”即如熊秉明对于“人”的塑造,我们又将作何观瞻?一个开始,而或是一种结束,这些作品所带来的“存在感”,使我们对于“存在”的理解,变得无拘无束。透过对人躯体的描绘,所能感受到的生命意象,在通体浑然的雕像、简练的素描结构和形象暗示、纷繁的线条勾染和剪拼中,变得立体和亲切,并在一种平和的氛围中激发着我们对于生命的怀想。这是一位知自澄明的智者之述。当我们回首凝注这些“躯体”,油然而生的质朴在作品不同部分的回互中,深深地印痕着那种熟知的无法磨却的情愫。
第三部分“生活如斯”现场
第三部分“生活如斯”现场
第三部分“生活如斯”。熊秉明在《静夜思 变调序》中这样写道:“大诗人的小诗,从椽笔的豪端落出来,像一滴偶然,不能再小的小诗。”此部分展出的作品内容和形式丰富,每一个角度都像是“一滴偶然”,但其中所蕴含的情感片断,却能够在心念中构成一首完整的生活之诗。熊秉明作品中的生活意象,寄托在一言、一形中,无论是快乐的、冥想的、失败的、恐惧的、优美的、平常的,还是漫不经心的,它们静静地待在一处,而又无处不在地升腾着我们的感动。生活如斯,生活如诗,充满在熊秉明的生命感受中,也浸润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
跪牛 熊秉明 铜 35cm×67cm×26cm 1969 中国美术馆藏
归途 熊秉明 铜 42cm×50cm×11cm 2001 中国美术馆藏
线条鹤 熊秉明 铁 93cm×20cm×50cm 1994 中国美术馆藏
鲁迅头像 熊秉明 铜 40cm×27cm×10cm 1998 中国美术馆藏
回首牛 熊秉明 铜 23cm×32cm×22cm 1993 中国美术馆藏
骏马 熊秉明 铜 47cm×45cm×22cm 2000 中国美术馆藏
熊秉明祖籍云南,1922年生于南京。父亲熊庆来是著名数学家。1927年父亲应聘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全家迁居北京清华园。1944年熊秉明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1947年公费赴法国留学,在巴黎大学攻读哲学,一年后转入巴黎高等艺术学院学习雕塑。毕业后一直从事雕塑工作。1962年起应聘执教于巴黎第三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中国文化及哲学,同时开办书法课,从事书法实践与教学研究。他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新颖的观点诠释中国书法,把书法提升到哲学的高度。之后出版了《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一书,此书出版后得到国内书法界高度评价,认为是中国书法史发展的里程碑之作。吴冠中先生曾著文提到“在他众多作品和著作中,我认为最具独特建树性价值的是《中国书法理论体系》,此著作该得诺贝尔奖。”1983年获法国教育部棕榈骑士勋章。1984年被法国教育部任命为终身教授。曾任中文系主任多年。2001年被授予南京大学名誉教授。
扁肚牛 熊秉明 铜 18cm×45cm×21cm 1997 中国美术馆藏
行走的鲁迅 熊秉明 铜 86cm×43cm×20cm 不详 中国美术馆藏
父与子 熊秉明 铜 95cm×42cm×30cm 不详 中国美术馆藏
抬手裸女 熊秉明 铜 39cm×12cm×8cm 1954 中国美术馆藏
少女 熊秉明 铜47.5cm×11.5cm×19cm 1955 中国美术馆藏
笔架 熊秉明 铜10cm×20cm×6.5cm 20世纪50年代末 中国美术馆藏
今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也是留法勤工俭学100周年。放眼20世纪中国美术之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法兰西文化对中西融渗的中国现代美术之转型影响巨大。而熊秉明作为带着中国文化的基因在法国长成参天大树的“生命试验”,佐证了中国文化的品质及其强劲的生命力。
静夜思变调 熊秉明 纸本 136.5cm×68.5cm 1993年 中国美术馆藏
《道德经》选句 熊秉明 纸本 68.5cm×40cm 不详 中国美术馆藏
穿红外衣的女人 熊秉明 布面油画 73cm×50cm 约1950-60年代 中国美术馆藏
荡秋千 熊秉明 122cm×122cm 木板油彩 1970年代 中国美术馆藏
虽然是月圆的夜 熊秉明 纸本 52.5cm×38.5cm 不详 中国美术馆藏
照镜子 熊秉明 纸本 32.5×25 1973年 中国美术馆藏
杜甫诗 熊秉明 纸本 89.5cm×60.5cm 1958年 中国美术馆藏
菜地三间屋 熊秉明 纸本 37cm×28.5cm 1970年 中国美术馆藏
素描3 熊秉明 纸本 47cm×16.5cm 1947 中国美术馆藏
素描24 熊秉明 纸本 59.5cm×4cm0 1949 中国美术馆藏
承蒙熊秉明夫人陆丙安老师慷慨的富于情怀和甘于奉献的捐赠。她将熊先生大量的作品捐赠中国美术馆,为国家文化宝库增添新宝藏,为我们的研究、学习、继承和发扬增添新范本。吴为山说道:“自知者明,秉明先生九泉有知,当欣然。长河滔滔,艺舟帆远。秉明先生的艺术为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史册又添辉煌篇章。”
据悉,此次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1、8、9、10、11号展厅,将展出至12月15日。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