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画触达更多未知:肖克刚个展“匿名”亮相成都千高原艺术空间
2020-01-02 09:05:46 未知
展览现场
2019年12月28日,艺术家肖克刚个展“匿名”在成都千高原艺术空间拉开帷幕。
艺术家以“匿名”为引,呈现了自己近两年来最新创作的绘画、木雕装置,通过不同媒介和手法的运用,隐晦又肆意地展现了近期的视觉实践与精神体验。
展出的绘画作品
本次展览画作虽不多,画廊拿出了一层和三层的三个空间进行展示。“这两年我画了很多作品,不满意的都抹掉了,留下来的也就这么10来张。”肖克刚表示,绘画是自己用来触达无法用语言界定的不可知领域的方式。
艺术家肖克刚
画面中那些破碎的人物和风景并非抽象,依旧是对物象的表达。从最初动笔到反复寻找,到达一定程度后,肖克刚认为可以收笔了,就停止对画面的描述,使其完成。“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与我而言,可以是说完了,也可以是没有。”这些看似简单的画面背后,是艺术家具有生长的有机构架。“在颜色上我会尽量控制,画面也是反复推敲。这些不同于按部就班的精密操作,更多的是打破和重构。”
“绘画的目的之余我而言,是重新寻找和提问的过程,我试图思考和探索更多未知的空间。而每一个阶段的创作都不是尽头,仅仅是其中的过程之一,是将这些感受和学习到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的过程。”
展出的木雕装置作品
三楼展厅的木雕装置是肖克刚受到西昌老家彝族文化影响所进行的尝试,在动手的过程中,艺术家抛开掉现代文明,用更加原始和直观的感受去表达雕塑的形象。“现代社会是理性的时代,同样是规训的过程。我试图在现代性思维之外的自然物中重新寻找和看待生命的意义,发掘经验之外的东西。”
展览现场
展览主题“匿名”亦是如此,艺术家尝试从固定的思维模式当中跳脱出来,抽离知识经验,进入到更加深层次和宽广的空间中进行个体感受。
肖克刚 《匿名2019 No.4》布面丙烯120 x 97 cm2019
肖克刚 《匿名2019 No.8》布面丙烯300 x 200 cm2019
对于肖克刚的这批创作,批评家鲁明军写道:
两年多来,肖克刚不知道废掉了多少张画,目前剩下的也只有这二十几张。不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有什么严苛的要求和标准,相反,他恰恰不知“终点”在何处。大多时候,他其实是在一种将信将疑的状态下工作的。其目的与其说是为了完成一张画,不如说是通过绘画,将自己从现实中抽离出来,并由此敞开一个个未知的物理空间和精神世界。所以,当突然有一天或某一刻,这些画面满足不了他的目光或观看经验的时候,他便立即将之废弃或尽数抹掉,宁可回到空白(画布)的状态。
多年前,肖克刚曾尝试塑造一个相对完整和写实的叙事场景,也曾得到诸多同行友朋的认可,但很快他便放弃了这条道路,重归对形式、空间及绘画媒介本身的实验。这亦让他更加坚信,最靠近他身体和精神的不是图像,而是触碰画布的过程。图像也许是一个重要的诱因和起点,但他的用意不是描绘某个对象,恰恰是在“祛除”对象、“拆解”和“重组”图像的过程中,诉诸切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即便如此,其画面中依然不难发现巴萨利兹、奥尔巴赫、培根以及中世纪绘画的痕迹,不过在很大程度上,肖克刚的绘画靠的还是本能。他真正的用意不是为了让媒介变得自足,更看重的恰恰是身体在画布上的“肆意”激荡。在这个过程中,他希望通过与知识经验的碰撞和搏击,撕开一个个精神的出口。尽管有时候也会做一些局部的调整,但他并不刻意去“经营”一张画面,每张画都仿佛是一次没有目的的航行。他保留着笔触流动的痕迹和质感,但又常常通过硬边处理,警惕自己陷入简单粗暴的情绪宣泄,流为一种诗意化的平面构成。因此,画面看似没有一个可辨识的空间和形象,但同时,我们又觉得空间和形象无处不在。这期间,他尝试掺杂了一些拼贴的手法,画面中偶尔可以看到一些零星的涂有色彩的纸片。拼贴破坏了画面原本的“完整性”,它看似是一种遮挡和切割的游戏,但制造了缝隙和新的空间,对他而言,那些缝隙无异于黑暗的深渊。后来他放弃了直接的拼贴,还是觉得这样的方式过于刻意,何况单凭绘画媒介本身便可抵达同样的目标。凉山彝族的原生性图案、文字和雕刻给了他新的灵感和启发。吸引他的不仅是这些不可知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它们原本所具有的魔力和能量。新作中的一组木雕很大程度上便得益于这些神秘的体验和感知。而这样一种形式上的“肆意妄为”,在这里更像是一次次“荒诞”的精神历险。
肖克刚《无题2019 No.2》纸上粉笔、丙烯等60 x 43 cm2019
肖克刚 《无题2019 No.6》 木雕装置60 x 45 x 28 cm2019
肖克刚经常阶段性地陷入困境。曾有一段时间,还查出患有轻微的惊恐障碍或惊恐症。惊恐症患者常常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其由于害怕产生不幸后果,便会随时引发急性焦虑和紧张。因此,对肖克刚而言,绘画同时也是他缓解精神焦虑的一个途径。画面中那些“失控”的笔触和失重的“形象”固然不是其惊恐障碍的显现或表征,但或许是进入他画面的一个适切入口。
肖克刚将这两年多的近作统一命名为“匿名”。“匿名”不同于艺术家常用的“无题”。“无题”是无法命名或不愿命名,而“匿名”的意思是原本有名,只是不愿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即隐瞒身份、个人特征或不说明自己的身份。这不仅意味着作品之间原本的差异性,也提示我们这些作品所代表的也是他不同的生命时刻和精神时刻。这些年,肖克刚一直窝在成都郊区,平时很少进城,更少出省,始终保持着与艺术圈和现实世界的距离,就像他画面中那些“随机出没”的幽灵一样,宁愿做一个匿名者,孤身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当然,在网络的终端,我们每个人或用户其实都可以成为匿名者。吊诡的是,互联网时代本质上不存在匿名者。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2月29日。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