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济心,传递祝福——走进岭南画家郑文岩先生绘画创作的心路历程
2020-01-07 11:38:29 沈平
郑文岩先生
纵观传世的经典文艺作品,常常与悲苦纠缠,展读几千年的艺术史长卷,从诗人屈原凄美忧郁的《离骚》,到元代关汉卿嘶声裂肺的《窦娥冤》,从泪满长襟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到民间的传奇故事《梁祝》……无一列外地以悲苦长驱直入,因为只有苦难,才能更清晰地揭示生命的本质,最靠近哲学,更能有力的叩击人心,从而更永久的延续其艺术生命力,所以那些花好月圆、从此过上美好生活的文艺调性,常常拱手转让给了童话文学故事。
著名画家郑文岩先生的艺术创作心理路程也无一例外,早先,拜师于黎雄才、黎葛民、梁占峰等名师门下,除了潜心学习笔墨硬功夫,当年,他和许多年轻的画家一样,那种“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创作心理,支配着他在创作时,自觉不自觉地将一抹沧桑渲染于画面,令作品显得更“成熟老辣”,即使不像愤怒出诗人的情怀,也要有点贝多芬式的善良与悲苦同行的节奏。
毕竟,月落无声的美好岁月,也难免会迎来夹杂着凄风苦雨的日子,人到中年的郑文岩,也无一例外地要面临各种不期而至的磨难,不经意间,亲眼目睹了周边太多、太多欲说还休的人间事,尤其是妻子突然意外遭遇车祸致残,更加让他领悟到了关乎有无相生、空色相易的人生命题,苦难,往往是人生不请自来的无常,从此,他的创作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 既然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那么,不但要常想那如意的一二,而且要通过美的画面放大那一二,要将慈悲与大爱化作那如意的一二,以美济心,他坚信,假如艺术才是人生一切苦难的调剂者,那么,他发心,以艺术的形式,调剂自己与喜欢他的绘画者一一他眼里的知音们的人生色彩!
虽然郑文岩先生的大爱与至善毫无宗教仪式感,但却寄予了深厚的信仰与至善的信念,如果说伤口是光进入人的内心的地方,那么,他要令自己的画赋予更多光的温暖与明亮,以美的画面,赋予知音艺术调剂的滋养。
几十年来,郑文岩先生在研习岭南绘画法同时,师法宋画,却不让古人的胡须捆绑自己绘画创新的脚步,他拜大自然为大宗师,将传统破墨法与西洋油彩及粉彩融汇于山水花鸟画中,自创一套泼彩、破墨、线描、撞彩的画法,即富有宋画遗韵,又饱含岭南画气息,其独到之笔墨清丽之画面,引无数玩家藏家所钟爱。有的玩家从90年代开始收藏他的绘画,将他每一时期画风、流变都收入囊中,星移斗转,日积月累,几乎拥有了他一套完整的“绘画档案”,画家与玩家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彼此成全,成为从绘画知音到灵魂知已的蜕变。
多年来,郑文岩先生的绘画越来越美,越来越渗透着善良,他的山茶花和牡丹花一样,一朵朵似团团和气,一幅幅似洋洋喜气,以大爱渲染着美好的祝福,他认为,通过画面所传递的美好的祝福就是一种福音的加持,是有气场能量的,看似一张美丽的图画,或山水或锦鲤或牡丹,只要你用心去品味就会发现,里面藏有大量美好的祝福的密码,他希望自己画作的知音们,都能读懂并凭借着绘画的好意头,过上更顺风顺水、称心如意的好日子。
(责任编辑:杨红柳[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