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以废墟艺术引领艺术转型

2020-01-13 12:31:44 未知

VIiaCHKKhgI1VLiYl4CnpIHkmCG6QRuKqxinQYQA.jpg

2020年1月4日,废墟艺术学术座谈会在山西太原景峰美术馆拉开帷幕。作为云竹湖公共空间艺术节的一个重要艺术学术理念,本次研讨由艺术批评家郝青松博士主持,与会学者、艺术家近百人参与,以废墟艺术的概念为中心,深入探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危机与转型问题。

宋永平、杨重光、艾松、谭勋、邱军、李泊岩、卢琳等十多位以废墟艺术为主题的艺术家受邀与会,从各自不同的艺术视角介绍了自己的艺术面貌和艺术观念。

艺术转型已经成为艺术界的一个焦点问题,大家都在翘首企盼新艺术时代的到来,但这似乎是最难把握的最近的未来。废墟艺术由此呼之欲出。

废墟是人生乃至世界的普遍状态,世界并不完美,人生总是有太多挫败,一切成长都始于废墟重生。

废墟有可见的,如自然、文化和工业废墟。自然废墟最为基本,譬如黄土高原上千百年来被风化的土林地貌。风雨和阳光作为艺术家,无时不在雕塑废墟。现代社会摧枯拉朽,必然会拆迁和改造传统文化,由此造成乡村和城市中普遍的文化废墟。粗糙、快速的现代化进程留下许多重工业遗产,被信息化社会所抛弃,在各地城市和三线企业形成很多工业废墟。

G7TQ6YrM1jr9PWNdXZCI5wVckgwHrEsJSpQk5BQj.jpg

废墟也有不可见的,如精神废墟。当人生陷入到物资和消费的欲望追求中,笃信功利主义的价值观,看不到生活的意义,精神就成为废墟。

艺术转型的实质是废墟重生。回看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艺术转型,可以看到高小华《为什么?》对废墟时代的质疑,罗中立《父亲》和陈丹青《西藏组画》对时代的反转;还可以看到90年代初玩世现实主义和政治波普作为消费社会和消极自由时代到来的象征性意义。而今,又是三十年过去了,当代艺术愈加匮乏新意,一如三十年前的状态。新世纪第三个十年到来的时候,大多数人茫然失措,陷在废墟中不知所以。三十年前崇尚消极自由的先锋派如今已经固化成艺术废墟,但废墟艺术不同于艺术废墟。废墟艺术勇于面对世界的真实状态,并且积极重生,寻求希望之城。

触目所及,不无废墟。废墟世界和艺术废墟都需要废墟艺术的揭示和修复。

废墟艺术是有关生命创伤和疼痛的艺术,它揭示人生最普遍的真实状态。时间飞逝,今日正成为昨日,成为废墟。二战之后德国出现的废墟文学和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出现的伤痕文学和伤痕美术都有废墟的意识,都在反思过往的历史。苏格拉底有言: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活。废墟艺术不回避真实,勇于面对历史的伤疤,伤疤在记忆中复活,进而是为废墟的纪念碑。废墟艺术唤醒记忆,唤醒疼痛,使人生不至于迷失于安乐,保持真实和清醒。

W08EBae6OBPsGCvq6b1k5yJD31AyC7aOJOlkhqiB.jpg

​废墟艺术确认废墟,但不耽于废墟,它要寻求希望之城。生于忧患,更要盼望光明,废墟艺术明确表达这样的生命反转。生命需要医治,文化需要守护,环境需要治理,世界需要修复,废墟需要重生。若没有重生,再衰败的废墟也没有意义,如果创伤不能被医治,悲痛不能平复,那就陷入了另一重废墟的悲剧困境。因此,废墟艺术必然还要指向光明和希望。

人生贵于从失败中奋起,最富意义的经历在于废墟重生。最惊心动魄的艺术是废墟重生中的焦虑和挣扎,最自由的艺术一定是从废墟中看到希望之城。

艺术史可以看作思想史的镜子,思想史由一系列思想概念组成历史的关系,艺术史也由一系列艺术概念连缀而成。很少有艺术家独自成名,大都附属于一个概念之中。概念确立了在历史中的位置和意义,其中的艺术家也随之进入艺术史。概念固然出于历史写作的追认,但一定始于先行者的勇气和判断。

身在转型的时代,废墟既是对世界普遍状态的判断,又出于历史现场的处境感知,已经有很多艺术家在废墟艺术的共识中进行着自己的个性化创作。从历史观察的视角,艺术当随时代,废墟艺术的概念呼之欲出,正当其时。

艺术转型需要艺术界的共同参与,需要更多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收藏家、艺术机构在废墟中的醒觉。一切都是刚刚开始,从废墟艺术通向希望之城。

(责任编辑:刘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