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差别观看——王舒野访谈
2020-02-03 04:00:27 未知
库艺术=库:您的绘画首先是一种新的观看世界的角度,这种模糊性的,不确定性的观看,形成一种无差别的观看。为什么采用这样一种视角来看待世界?
王舒野=王:从1990年到日本,一直到后来发表作品,我经过了“默修十年”的时期,一方面在艺术语言上进行摸索,另一方面也在思考今天怎么做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走向“无差别的观看”,是对近代以来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一种反思,和对人类当下整体问题意识的衔接,而并非仅仅是追求一种新奇的形式。更具体说,就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的一种反思和摆脱性尝试。
库:老庄言曰:“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您的创作是否也得益于老庄“空无”的思想?
王:有紧密的关系。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实际上也是对由西方主导的现代性的一种反思。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到产业社会以科学、理性代替神学、信仰的社会统治性地位,都是首先发生在西方世界。当然,我一向反对在东西文化间抱有二元对立的态度,而是强调在今天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看到其互补性的一面。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必须相互取长补短。面对现代性的问题,我们应该提出一些西方式的思维方式触摸不到的维度和层面。正因为有这样的观点,所以我就很自然地将思考衔接上了东方的古老智慧。
当然二十世纪以来,西方也有很多哲学家、思想家对“人类中心主义”的问题进行反思,对我也有影响。但他们没有打破人们建立在此世界观基础上的感知惯性,这不仅仅是思想上的理解就能解决的。我是艺术家,希望能以艺术的方式对这个问题有所突破。审美观建立在世界观、价值观之上,因此西方的艺术往往强调力量,强调实有感,我的“裸视时空”的表达方式恰恰相反,不强调力量和存在感,反而强调一种“化解”的力量。对处于上述既有审美惯性中的人来说这可能是“弱”,但这恰恰是一种东方式的融通的美学。
库:“另一种现代性”,是否正是您的追求的体现?比如您提出的“新朦胧主义”?
王:“新朦胧主义”正在形成中,虽然我是发起者,但我不能将之定义,参与的艺术家也各有不同。对我个人而言,“新朦胧主义”和“无差别观看”是衔接在一起的,均是立足于对现代性的反思。科学与理性都要求站在人的立场来看问题,以人的主体主义认知和理解来诠释世界,将外在世界“对象性”地赋予意义,形成明确概念,并在对比与区别中完善认识,使之清晰化,使之便于为人所用,以便于改造世界。
“无差别观看”本质上就是要跳出这种人本立场,拒绝将世界“对象化”,这在某种程度上跟东方的“道家思想”是接近的,均强调更为整体和本然地看待存在本身。没有固定的区别化定义、意义或概念,一切都是平等的、一体的,但这可能是一种更高维度的绝对真实。
我的作品中也运用一些具体的对象性题材,比如《蒙娜丽莎》、《溪山行旅图》还有最近画的上海浦东夜景,但画它们恰恰是为了颠覆它们所包含的对象性视觉认知惯性。人们的视觉惯性根深蒂固,我的想法不见得容易被理解,因此就像在一些自然界的纹理和形态中寻找和附会熟悉的形象一样,人们还是习惯于在我的画中寻找形象。但提出一种新的感知的可能性和新的观看方式,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库:您的艺术有着非常自信的哲学观与世界观作基础,跟您的艺术表达也是一致的。具体到每一幅作品,是否还会有不同的发现?
王:至少到目前为止,我内心还没有失掉实验性的精神状态。如果对某一种方法过于熟练,陷入工匠式的自我重复,作品会丧失活力,艺术家也会失去发现的新鲜感。我追求的“无差别观看”“裸视时空”本身就是一种实验性的行为,虽然我一直在做,但还不满意,跟自己心中的理想还有很大距离。为了接近心目中的理想境界,肯定要做各种各样的尝试,这也是很自然的,无需费力保持。
(责任编辑:张桂森[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