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突破限制,回归内心自我的天性——侯珊瑚访谈

2020-02-03 05:24:06 未知

  库: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虽然您的作品是抽象的,没有模拟客观物象,但看上去又总会产生一些诗意的联想,比如像荷塘、水甚至是微生物等等,或许这也正是因为它们本身就不是诉诸于可见的形式,而是内心的?或许可以称之为“心象”?

  侯: 我的水墨作品“态象”系列是一种内在状态的外化与显现, 它表现的不是客观现实中的可见事物, 而是把不可见的东西表现出来。水是生命之源,自然中所有的生命现象, 都与水的作用有关。水与墨的结合, 能够使运动中的形态在宣纸上呈现出来, 我的作品正是利用了水墨媒介的自然性。所以, 画面中的元素有其自然的普遍意义, 很容易给观众带来各种不同的联想。而对于艺术家来说, 选择适合于自己心性的材料, 并找到一种表达方式, 是非常重要的。

  库:水墨语言天然具有自性与生长性,看似很偶然的画面效果被艺术家的眼睛所捕捉,并保留下来,这就变成了选择的必然。“无齐无不齐”,在这个过程中,艺术与人的内心是否有一种相互发现,相互推进的关系?

  侯:“象”与“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的发现。尤其是抽象艺术, 它是没有参照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我在宣纸上做了大量的试验, 用水墨与西方的各种水溶性颜料相结合,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一些水墨媒材所特有的形态元素, 并试着把它们提炼出来,形成自己画面中的符号语言。

  首先是对材料的了解, 水墨是一种非常敏感的材料, 灵活多变, 难以驾驭, 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艺术家必须忠实于媒介自身的特性,顺应材料的意愿,不能强迫材料去做不适合它性能的事。对材料过份地强求,就等于摒弃了材料自身的表现力。只有当艺术家与材料之间形成一种默契的关系时,这种材料才能为表达其观念发挥作用。每一种材料都有它自身的局限性, 人也是一样。对物质媒介和自我能力不断发现与认知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

  库:您的绘画不属于西方语境下的抽象主义,也不属于中国传统的意象,对这两者的资源您作何取舍?

  侯: 我的绘画是根据它自身的形式发展而来的, 创造一种形式就仿佛创造一个生命。从一个元素的发现, 到多种元素的组合, 各元素之间的内在结构相互联系和依存, 并在运动中, 不断变化、游移、演变和生成。一切变化都必须遵循形式的内在规律。

  “态象”的生成, 既不是传统笔墨的“意象”描绘, 也不是西方抽象的理性结构。而是在身体与媒介的互动状态中所形成的一种痕迹, 这种痕迹的墨象形态, 是在临场状态下的随机生发, 在各种不确定性中, 寻找内在秩序的建立。我不喜欢在画之前有预设的命题或构图,否则会影响自己的自由发挥。我喜欢在势态生长的过程中,寻找应对的方式。它们是内在生命状态的自然流露与显现。

  库:在您的艺术中,显然有意识的放弃了部分对画面的主观控制,让其自然生长,这首先是一种精神上的努力,即承认自我的局限性,放下了自己的“执着”。这是否也与老庄的“无为”思想的影响有关?

  侯: “无为”是东方道家思想的智慧和境界, 它并不是要做一种玄妙的“无用论”, 而是在“无为”的基础上有所作为。所谓的“无为而为”, 即自然而为, 顺其自然。 抽象艺术是从无到有的创造, 画面中的造型、结构、一切形式元素之间的关系靠什么建立 ? 看似一切都是人为的安排, 但这种关系的协调性必须符合自然的规律。放下自己的“执念”, 就是不带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 敞开内心, 去体验未知的无限可能性, 去发现那永恒的自然秩序,它是一切生命和创造的法则。

  库:一幅画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结束是很重要的。您的很多作品都保留了大量的空白,画面氤氲的效果有时看上去像随意而就。它们的创作过程真的这样轻松吗?何时是一幅画应该结束的时间节点?

  侯: 宣纸落墨不能改的特点, 要求要有娴熟的技巧, 简约与空性的把握需要自我控制力的取舍, 而每一个步骤的实施, 仿佛都是一次决定成败的冒险。

  我的这种创作方法, 虽然在每一步的层面上充满了随意的偶然性, 但从整体的把握上却是一个非常严格的理性程序。画面中那些自然生成的氤氲效果, 在空间中形成不确定的聚合结构。做画时, 既要放任自如又要随机把控, 经验的积累来自于对水墨材料的细微体会和各种失败的教训。 只有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 才能尽量避免失误的发生。艺术实践是一种个人的体验, 没有现成的捷径可走, 必须自己去面对所遭遇的具体问题, 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库:科学让我们通过探索外界来了解世界,而哲学与宗教却让我们回归内心去探求“道”。在中国哲学看来,本质上“无内无外”、“无大无小”,了解自己才是领悟“道”的根本路径。这是否也是您的“艺以载道”的方式?

  侯: 中国古代艺术精神强调“艺以载道”、“进技于道”, 一切艺术的形式都必须超越“技”而走向对“道”的把握。然而, 在艺术的实践中, 人们往往总是不自觉地在适应着某种习惯性的模式,被“技”所束缚。我觉得,真正的艺术家要敢于经常使自己处于一种未知的状态,技巧上的娴熟和重复是需要警惕的。在创作中, 最好的能力不是完全控制,而是要允许“意外”的发生, 在不断的偶遇、发现和寻找的过程中去体悟“道”的真谛,这样才能使自己生命的潜能充分地调动出来,实现自我的突破。

  艺术的本质是突破限制, 回归内心自我的天性。“态”由心生, 艺术家只有回归内心的真实, 在艺术中其生命的状态才会自然地由内而外转化出来。

(责任编辑:张桂森[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