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栏】杨小彦:突然想起一幅古画
2020-02-11 09:11:51 杨小彦
梦中,无缘无故,突然想起一幅古画,北宋李成和王晓合作的《读碑窠石图》。
画面气氛肃杀冷峻,旷野之上,一长者骑在小童牵着的驴子上,发呆地望着一块无字碑。前景的大树长相奇特,左曲右拐,从窠石中顽强生长,一身的枯枝像蟹爪黯然伸展,直触无边的天际。
碑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代表历史的符号。有碑而无字,是否意味着这历史无法书写,因而是一部无言的历史?无法书写,就一定有不能书写的原因。这原因可能大家都知道,但却说不出来,于是历史就变得无言。无言的历史,可以称之为历史吗?
长者不言语,看着碑而陷入沉思。长者内心一定知道这原因,也一定心怀千古,可他却沉默,只是呆望着。于是,沉默就构成了这一幅古画的主题。
其实,画面还是有发声的,那就是枝桠横伸的蟹爪。
我从前第一次看到这画时(当然是印刷品),就觉得画者不是在简单地去表现某种景观,画者一定大有深意隐藏其中。也就是说,我根本不认为那蟹爪是一种什么树,尤其是,这树和写生了无关系,它就是画家内心思绪的独特象征。后来反复观看,一次又一次,也阅读了不少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知道画者创作的一些背影,知道远古可能的精神氛围,就更加以为,这树一直都在画中啸叫,和沉默的长者构成一种情节上的冲突,从而形成了外人难以觉察的描述。描述什么?描述沉默的时间如何在不息的啸叫中一去不返!
长者是否蔡邕,或者曹操和杨修,所读之碑是否“曹娥碑”,画是否原作,都无法考证,也难以落实。从研究角度看,这些很重要;从欣赏角度,则诗无达诂。也因此,我武断下一个结论,北宋李成和王晓的《读碑窠石图》,主题就是:历史的沉默。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杨小彦简介
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艺术批评家。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