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没有手机WIFI 古人宅在家里干些啥?
2020-02-23 00:19:09 未知
很多年后,人们一定会记得2020年的春节。这个特殊的春节里,每个人都在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
曾经网上流传一个终极问题:
今年每个人都以自身实践为这个问题做了回答,毕竟:
事实证明,wifi也拯救不了憋在家很久的人们:
现在有网,有手机,有wifi也困不住人们想出去交流的洪荒之力。那么,古代文人们宅在家里都干什么呢?
吟诗作画
既然是文人,当他们宅在家里的时候,吟诗作画必然是少不了的。
刘松年 《秋窗读易图》
《秋窗读易图》中水畔树石掩映之下,书斋门窗敞开,主人在窗前展卷沉思,一书童在门外侍立。景色清幽,主人儒雅,童子恭敬,各尽其态。窗外湖光水色之外,更有远景的山石隐现。把古代文人所追求的意境全然展现在画面中,此情此景或也是现代人心之所向。
沈颢 《闭户著书图》 纸本96.2 x 40.8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有读书的自然就有著书的,沈颢这幅《闭户著书图》所表现的就是此景。翠竹苍松之中有几间房屋。松树上古藤缠绕,屋中有一老者正在伏案写书。画中房屋,庭院刻画工整,苍松,翠竹俊秀挺拔,画风高雅俊秀,用笔工细严谨。
清 禹之鼎 乔莱书画娱情图
读书作文外,赏画同样是古人乐此不疲的趣事。禹之鼎《乔莱书画娱情图》正是将这一场景表现出来,童子执画置于主人桌前,主人面露笑意,显然对所见之作非常满意。而在画面前端,琴、茶桌、煮茶炉、投壶等物象,将主人的文人气息突显出来。
饮酒煮茶
明 张翀 斗酒听鹂图轴
《斗酒听鹂图》轴画面视觉的正中是三位长者坐在树下,抬头仰望着天空,三位小侍者则围在长者周边,手里拿着酒壶,也抬头望向天空,听鹂鸟叫声。正所谓“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明 文征明 茶事图(局部)
元 赵原 陆羽烹茶图
陈洪授 煮茶图
宋 刘松年 撵茶图
古人好酒,同样也好茶,茶道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茶与我国很多名人都产生过很多故事,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轶事和趣闻。林语堂在《谈茶与友谊》中提到:那么茶是象征着尘世的纯洁的了。从采摘,烘焙,储藏,一直到最后的冲泡和饮喝,需要最清洁的手法,油腻的手或油腻的杯,稍有一点不洁净便会把喝茶的雅致破坏无余。这或许也解释了古人为什么那么喜欢茶。
以琴为伴
赵佶 听琴图(局部)
说起文人与琴,赵佶这幅《听琴图》最为著名。此图绘松下抚琴赏曲的情景。画面正中一枝苍松,枝叶郁茂,凌霄花攀援而上,树旁翠竹数竿。松下抚琴入着道袍,轻拢慢捻,另二人坐于下首恭听,一侧身一仰面,神态恭谨。画上仅用松竹石表示庭院环境,悠扬的琴韵似在松竹间流动,构图凝练平衡。
明 陈洪绶 听琴图
该画以文人雅士弹琴、听琴为题材,以夸张变形的手法描绘了文人雅士的狂放性情。该画将极度的痛苦和愤懑积淀,转化于平淡、高古、静穆的描绘之中。人物形象多处理为大头小身体的“伟岸躯干”,面部表情平淡木然,在高度的提炼与概括中,既重视形体的夸张变形,又强调神情传达的深涵含蓄。此作几乎全以线勾,淡施墨色,线条已是清圆细劲一路,愈见古朴敦厚,细劲而遒逸。
对弈之乐
周文矩 重屏会棋图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古代人们非常喜爱的一项娱乐竞技活动。作为南唐帝王的李氏兄弟也是围棋爱好者,此图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达、景逖会棋情景。头戴高帽,手持盘盒,居中观棋者为中主李璟,对弈者是齐王景达和江王景逖,人物容貌写实,个性迥异。衣纹细劲曲折。四人身后屏风上画白居易“偶眠”诗意,其右,妻子将他刚刚摘下的乌帽托在手中,男子面前陈放着酒具,另有炭盆一口。床塌另一面有二婢女在铺床,远处一婢女抱被褥而来。屏风上又画有一扇山水小屏风,内外共两个屏风,故画名曰“重屏”。
仇英 临摹宋人画册
在仇英临摹宋人画册中,3人在屏风前下围棋的画面,围聚的棋手将目光集聚在棋子上,浅色衣褶的线条向外展开。屏风上的松树和桌子上的琴和僮仆形成弧线,围绕着棋手形成有疏密层次的构图。
钱毂 竹亭对棋图
《竹亭对棋图》是明代画家钱榖创作,此图以淡彩画丛林之旁的凉亭,亭内有二人对坐而弈,颇有闲清雅致。山水秀朗悦人,笔力清劲隽永,别有韵味。
以山水为伴 怡然自得
宋 马远 《竹涧焚香图》
此幅纨扇面上的小景,既有远山近水,又有硬石疏竹,主人焚香静坐,神气宁谧;一侍童立后,一手搔头,显得稚嫩可爱。古人有“养德宜操琴,遣情宜赋诗,得意宜临书,醒睡宜嚼茗,静坐宜焚香”观念,因此在诸多绘画中都有描绘焚香场景的,而这件马远的作品算是其中比较早的。
明 唐寅 《柳荫纳凉图》
明 文徵明 《纳凉图》
此二副纳凉图出自“明四家”的唐伯虎、文徵明之手,唐伯虎画中人泛舟湖上,卧于舟中,煮茶赏竹,怡然自得。文徵明作品中,两人于树下论道,一把琴置于石上,更添画面清雅之境。
吟诗作画,煮酒品茗,或是抚琴对弈。古代文人的休闲活动总不离开“修身”二字,宅也宅的有修养有文化。这种独身于方寸而能神游于万物之间的怡然自乐更让今人神往。
(责任编辑:王明亮[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