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小春教授书学著作两种:古籍版刻书迹例说、山阴道上——王羲之书迹研究丛札
2020-02-28 15:26:11 未知
祁小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教授、书法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哲学系兼职教授;(日本)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理论类专业教学指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书法史论研究(尤以魏晋南北朝书法史、王羲之研究见长)。著有《中国古籍の板刻书法》日文版、《古籍版刻书迹例说》、《山阴道上王羲之书迹研究丛札》等。
二十年前,正在日本留学、工作的小春先生曾出版了日文著作《中国古籍の板刻书法》,现在本书中文版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在内容和图版上都做了大量增补,通过刘恒先生《古籍版刻书迹例说》代序,了解本书内容。
书法史研究的新视角
文 / 刘恒
对於书法史研究来说,除了研究方法的正确、得法之外,研究对象的选择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书法史研究中最主要的对象或依据,就是历代书家留下的书迹。在照像印刷技术问世以前,书法的复制传播最常用的手段是镌刻。说到镌刻,以前研究者主要关注於碑版和法帖,如今,祁小春教授的《古籍版刻书迹例说》又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长久以来被忽视的领域——古籍版刻中的书法。
欧体 宋刻本《艺文类聚》
欧体 宋四明楼氏家刻本《攻魏愧先生文集》
从宋代开始,雕版印刷术普遍应用,雕刻书籍所使用的字形体势,始终与书法艺术有密切的联系。今天大家都习惯於把雕刻书版所用的字体称为“宋体字”,其实“宋体字”的最初源头正是来自於唐代楷书名家欧阳询、颜真卿等人书法风格。
苏体 宋刻陶渊明文集
苏轼写刻本《楞伽经》局部
另外,随着雕版印刷业的繁荣,镌刻技法及所用字体不断丰富,将书写者的手迹直接刻版印刷的做法也很快被普遍采用。这种现象不仅进一步扩展了书法艺术的传播手段,同时也使得许多没有或极少有真迹流传於世的书家、文人的书法面貌,借助雕版书籍而保存下来。然而由於中国古籍的研究是一项专门的学问,需要专业的知识、经验及学术素养,所以大多数书法史研究者对这一领域鲜有涉及。
元 刻本《刑统赋》赵孟頫序
元刻 《白云祖师初学记》赵孟頫序
祁小春先生大学毕业後曾从事古籍整理研究的工作,在版本目录学上有扎实的基础,因工作需要,曾遍访各大图书馆的古籍收藏,见识丰富。同时他还师从名家学习书法篆刻并从事书法史的研究,对搜集历代名家的书迹资料十分留心。正是由於如此的学术基础和背景,使他能够将书法史研究与古籍版本研究结合起来,利用中国历代古籍中保存下来的书迹资料,为自己的书法史研究找到一个独特的切入点。
元刻 《六书正讹》周伯琦编著
周伯琦墨迹《朱德润墓志铭篆额》
二十年前,正在日本留学、工作的小春先生曾出版了日文著作《中国古籍の板刻书法》,以图版为主,收录了大量宋、元、明、清版刻书法资料。而在该书篇幅不多的研究文字中,则讨论了版刻书法研究的对象、目的、方法、与版本目录学及书法史学的关系,并对历代版刻书法作了概括论述,可以说已经初步确立了作者版刻书法研究的思路和框架。如今的中文版《古籍版刻书迹例说》,图版资料大大充实、丰富,研究文字则更为完整、全面,特别是增加了大量对具体书籍版本、所刻书迹及作者的考证与解说,与前书相比,学术含量显著增加,是一部更为成熟和系统的研究成果。
明万历年间刻 《顾氏画谱》
在我看来,本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作者对於版刻书法研究的对象、意义与方法作了系统、概括的阐释。前面说过,这一领域的研究,需要专门的知识,素养及经验,小春先生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他不仅受过古籍版本方面的学术训练,还曾对国内各大图书馆收藏的善本古籍做过系统调查,同时更是国内专门研究版刻书法的拓荒者。
明 《方氏墨谱》所见汪道会版刻书迹
明 汪道会跋《开皇本兰亭序》墨迹
正因为拥有这些优势,本书所提出的版刻书法研究的对象、目的、方法等基本原则便显得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高屋建瓴,视野开阔;其次,本书收录的大量宋、元、明、清版刻书迹资料,为书法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角度,开拓了视野,启发了新的研究方法。古籍中的版刻书迹如果单独来看,虽然有拾遗补阙的价值,但通常是个体的、零星的,而一旦将这些资料集中起来作全面考察,便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一座书法“宝库”。
清 金农写刻本《冬心先生集》
除了其中埋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书家、文人书迹,往往能令人有意外收获之外,版刻书迹还与书法史上的碑刻、摹搨、刻帖等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研究,可以大大补充有关书法史特别是书法复制传播方式的认知;再次,对版刻书法的研究,还将书法史研究与古籍版本研究联系起来。书法史与古籍版本这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由於书法艺术的连接,各自都得到了拓展、补充和丰富。从而使後人对於传统文化以及古代文人的生活艺术能够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感受。
清刻 渔洋山人精华录
小春先生在本书的自序中说道,本著的体例偏重於介绍,许多具体问题都有待於今後的个案研究。可见他还将对版刻书法做持续、深入的研究,这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期待。我相信,这部著作面试后,一定会引起书法史研究者的关注,也会有同道者加入版刻书迹研究中来。随着新的研究成果的出现,本书的引领、倡导意义将会越来越凸显出来。
——二零一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古籍版刻书迹例说(签名版)
著 / 祁小春
出版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书号 / 9787534060786
装帧 / 精装16开382页
定价 / 298元
中国古籍中有大量以书家的手迹上板者,在古籍和书法交叉处诞生的这一全新的领域,便是本书的研究范围。在书中,作者通过对古籍版刻书迹和书家传世作品的比照研究,来判断古籍版刻中书迹的真伪等问题,是对书法史资料的有益补充。全书分为“方法编”“例说编”“资料编”和“附录编”,通过详细的例举,将宋、元、明、清时期的古籍中所遗留的书家手迹择其精者,分别予以介绍。书中另附有大量古籍版刻和书法作品的插图,兼具学术性、资料性和欣赏性。
▎实拍书影 ▎
山阴道上:王羲之书迹研究丛札
一般来説,在艺术理论中,书法艺术理论是比较边缘或者説比较另类的一个分野。因爲在西方艺术理论中是没有书法艺术的,因而运用西方艺术理论研究书法艺术其效用是有限的,书法毕竟是东方汉字文化圈里诞生的一门艺术,在中国它既是艺术也属国粹,当我们研究书法这门特殊艺术的时候,西方的艺术理论与方法固然需要借鉴,但祁小春教授认爲,运用中国传统的研究方法,有时会更加行之有效,尤其在书法史研究方面,还真的离不开传统的文献考据学。
摹拓本《寒切帖》
从书法史的构成来看,其研究范围可以分爲书人(书法家)、书迹(书法作品)和书论(书法理论)三部分,它们之间相对独立又互有关联,理想的研究是能够将此三者依次打通,使得研究更爲系统深入,可获较爲理想的研究效果。循此理念,祁小春教授选择了书法史上最热门的人物王羲之作爲考察对象。
摹拓本 快雪时晴帖
《山阴道上:王羲之研究丛札》是一本对王羲之研究中的细节问题提出质疑从而信手拈来的札记。这些研究札记形式陆续发表在《书法报》上,几年下来,连载札记数量也渐渐多了起来,便集结出版为《山阴道上》。八年后,此书再版,文字总数比原著多出十余万字。从书名上看,再版的《山阴道上:王羲之书迹研究丛札》比原版增加了“书迹”二字,这是出于作者长期的、可持续性的研究计划的考量:“将王羲之研究置之于书法史中书人、书迹、书论这‘三部曲’之范围,循序渐进,做绵密细致的考察。”因此,再版后的版本是作为作者研究王羲之的第二个阶段“书迹”的研究成果。
山阴道上:王羲之书迹研究丛札(增补修订版)
著 / 祁小春
出版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7.8
书号 / 9787550312623
开本:精装16开414页
定价:98元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从《丧乱帖》《兰亭序》两个专题的系列文章开始谈起,兼及对《初月帖》《二孙女帖》《妹至帖》《鹅群帖》等法帖和尺牍的思考,而且新版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了《<兰亭序>为何未被<文选>收录》《“李文田跋汪中旧藏定武兰亭”原迹今在何处》《小议王羲之书帖用字的视觉效果》《略说<平安帖>》《<大报帖>与<妹至帖>的并案考察》《“大祥”与“祥除”》《评徐先尧<二王尺牍与日本书纪所载国书之研究>》7篇最新文章,共计33篇札记。
《大报帖》日本私人藏
下编共收录了9篇论文,在旧版包括的《<兰亭序>的“揽”字与六朝士族的避讳》《关于王羲之尺牍中的单、复书问题》《<十七帖>为何阙“月日名白”》的基础上新增了《文献中所见的<兰亭序>》《<兰亭序>多出<临河叙>文字及其内容之考察》《唐人书仪与王羲之尺牍之关系》《王羲之书迹的探原及其展开》《早期道教的画符、写经与书法之关系》《再议官奴说》6篇文章。
实拍书影
(责任编辑:张媛[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