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中年张晓刚的双重丧失
2020-03-01 12:15:20 周文翰
张晓刚的回忆见证物——英雄牌墨水瓶、永久自行车则已经退出大多数人的生活,即使雕刻成作品也没在多少手感、温度存在,似乎仅仅是为了放在冷冰冰的殿堂里展出。可这些巨大的灯泡、墨水瓶雕塑在我看来“超级实际”,缺乏我喜欢的艺术品那种让人可以拉开距离审视的巧妙转换,而他那些在不锈钢板上绘画和写日记的作品更吸引人,比如《绿墙—窗外》里他在一扇窗子外画出个小广场,上面三根电线杆上安装有大喇叭,这是三十年前最普遍、最权威的信息、权力传播方式。张晓刚绘制它等于是再次回望这个寂寥的权力广场,而今天的观众看作品的同时也让映射到钢板上去,他们也成为广场上的人群,他们其实也在观看自己和这个往日广场组成的奇异画面。
张晓刚看重的回忆见证物,诸如灯泡、墨水瓶、钢笔都是写作、启发别人的工具,在钢板上的日记里张晓刚谈论他对“理想”、“逃离”的思索,让我感到这位1980年代的文艺青年——他们往往有压抑的青春期——在当代的迷茫蕴含的悲剧意味,因为他们遭遇的是双重失去:第一次他们抛掉六七十年代别人许诺给他们父母以及他们的新社会天堂,可1980年代他们期望并参与争取的人性自由的新天堂也没有能到来,1990年代以后他们迎头进入的是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物质的、震颤的、有时也是平庸和空虚的——因为他们曾经信奉的大多数东西都凝固在窗外的空气中,永远也抓不着了。
2009年
(责任编辑:张桂森[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