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栏】陈履生:文化遗产与当代传播
2020-03-02 14:25:08 陈履生
苏州桃花坞年画
苏州桃花坞年画
苏州桃花坞年画
中国的文化遗产历史深厚,分布广泛,品类多样,材质丰富,工艺独特,承传有序。这些自古以来就有的文化遗存以多样的方式存在于社会发展之中,并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传承和传播,在基层深入民心。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自身的特有方式而代代相传,并得到了延续和发展,也形成了自己的历史。中国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见证。
经历了20世纪的发展,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手工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遇到了史无前例的问题,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既关系到生存,又关系到发展,因此,对于当下的状况以及在当下的意义,不仅是十分重要,而且也是十分特殊。显然,现代文明影响下的文化遗产的生存和传承,包括整理和研究等等,都是当下的一个特别的话题。其中文化遗产与现代文明所发生的冲突以及矛盾无处不在,问题也是错综复杂,既需要思考,有需要研究如何用当代的方式来保存和传承,并通过弘扬来实现发展。所以,文化遗产与今天的关系就成为我们所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中国的文化遗产在各地的分布不均匀,而受制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对于文化遗产的态度和行为也就有了差异性的表现,或根本性的不同。江南地区文化遗产作为主流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核心区域,它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尤其是地域文化传统所反映出来的地域特色,是文化遗产中的特色所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苏南地区,基于地域的文化传统和丰厚的物质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自南朝以来的吴文化的发展,在苏南就呈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其地域文化中的风韵神采,表现在风调雨顺的生活方式之中,也表现性格温润的吴侬软语之内,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幅清丽灵秀的画面。与之关联的苏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歌、戏曲、吟诵等的细腻委婉,成为江南腔调中可以和着霏霏细雨而慢慢品尝的丰富内容;而传统手工艺中的苏州的宋锦、缂丝、年画,常州的留青竹刻、梳篦、乱针绣、刻纸,无锡的泥人,以及普遍存在于这个区域内的民间雕刻、印染、织绣等等,设计富于巧思,工艺细致,制作精妙。而这些都关联到这一地区基层民众的生活方式,也有着与衣食住行关联的特殊的品类,包括生产生活的工具等,同时,因为京杭大运河的商贸兴旺所带来的与各地区的交流,使得其因特色而名满天下。
缂丝
缂丝
缂丝织造
无锡泥塑大阿福
无锡泥塑大阿福
常州乱针绣
常州乱针绣
常州梳篦
常州竹刻
苏州剪纸
苏州剪纸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了传承的目的。无疑,这种传统的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基于文化传承中的不同的方式,不管是口传心授,不管是师傅带徒,还是通过画谱图稿,亦或是其他的教育方式,包括用民间年画的方式来传播,也是其中之一;还有像无锡的泥人阿福等等,以及一些传统的编织、印染等手工艺,其传承既有材料的选择和技术、制造方面的特点,也有因人而异的手艺方面所特有的内容,在这样一种传承的过程中,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传播方式就成为一种传统,并显现了与当代传播方式所表现出的不同。
20世纪的现代文明发展,曾经把一些文化遗产的传承纳入到现代教育的体系之中,通过现代教育而实现了学科化,如染织、工艺雕刻、年画等等。而学科化为民间工艺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也在文化上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社会地位的提高。这一时期与之伴随的是新闻媒介以及广播电视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文化遗产的传播。我们曾经见证了文化遗产在20世纪后半叶现代文明中的传播,这种方式不管是纸媒上的文字,还是通过广播电视的传播等,都为文化遗产的传播以及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显现出了现代方式的特点。毫无疑问,在网络时代,在所面对的新媒介的传播方式中,文化遗产的传播如何契合当下的社会,如何能够更好地把文化遗产的传播作为文化传承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都是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在江南地区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在文化传播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现代的传播方式作为传统方式的发展和一种重要的补足,也是当下所需要积极面对的。另一方面,当代的方式如何与传统的方式的配合,如何作为传统方式的补充,更需要我们更多的去总结去思考。无疑,网络时代更便捷更有力,覆盖的范围也更加广泛,既能影响到区域文化遗产的保存与发展,又在一个更大范围内,甚至在全球范围之中,因此,与互联网关联的新媒介传播就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种传播不仅能促进对江南地区文化传统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能够把江南的文化传统放到世界文化多样性中去考量,如此就能发现这些与历史和地域关联的文化所具有的特殊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当代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以及多样的表现,能够更好的留存在博物馆中,更好的保留在现代生活方式之中,更好的传续于基层的民众之中,使之不为网络时代所遗弃、所覆盖。
因此,不管是新媒介的哪一种方式,对于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用这样的思维去思考新媒介对于文化遗产传播中的关系问题,邢丽梅在本书中所提出的问题是值得思考的。本书中所反映的作者多年来关注江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若干问题,是历史的累积和当代的呈现。所以,本书所提出的问题既是作者个人的思考,也反映了对于集体思考的总结和提炼。而本书的价值和意义正在于问题的提出,能够让更多的学者,更多的专家,更多的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去思考当下的问题。
江南竹器 躺椅 竹器博物馆藏
江南竹器 篮子 竹器博物馆藏
江南竹器 扁 竹器博物馆藏
江南竹器 枕头 竹器博物馆藏
江南竹器 簸箕 竹器博物馆藏
江南竹器 筛子 竹器博物馆藏
江南竹器 椅 竹器博物馆藏
江南竹器 童椅 竹器博物馆藏
江南竹器 菜罩 竹器博物馆藏
江南竹器 虾篓 竹器博物馆藏
江南竹器 筐 竹器博物馆藏
(本文为邢丽梅著《新媒介视域下苏南地区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策略》的序言)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