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快讯】苏州美术馆线上展:图像江南 百年老照片特展

2020-03-02 14:45:51 未知

szGZF54W9qXafMt1kuPrd8i8ozKvLBNwiy2z1QEE.jpg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为了阻断疫情传播,大家自觉减少外出、减少聚集,尽量宅在家中对抗疫情。3月2日,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网站再次推出“图像江南--百年老照片网上特展(第二期)”。展出25幅江南的老照片。

又见依依江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自唐宋以来,包括苏州和上海在内的江南地域,备受推崇,公认为海内繁华、风土清嘉之地。“文采风流,为天下冠”,以至于世人往往误将江南文化等同于“中国”文化。

vMk7uO5oQVVmC5MvlRZx6GwHBHAoPCmDyRpB3Z9u.jpg

由山塘河畔远望虎丘塔与二山门的侧影 晚清

斗转星移,延续至上个世纪,苏州和上海在文化维度上更是一体。国人所熟知的苏州籍文化名流,譬如书画巨擘吴昌硕、吴湖帆,国学大师章太炎,教育家、出版家叶圣陶,版本学家、书法家顾廷龙,诗人导演费穆,建筑大师贝聿铭,掌故大王郑逸梅,话剧皇帝金山,还有柳亚子、周瘦鹃、范烟桥、包天笑、程小青等,不胜枚举,皆是或工作、或学习、或生活往返于沪苏两地。

zDOrCTKd1dd6ss4A4OC1KADIGe1mP68cd75X8BC9.jpg

苏州老城门外的景观 20世纪30年代

EUTdXaWPNqvOV9iQ4q5sgmMzswULIFG7oq3TErFN.jpg

苏州河道上乘竹筏的船妇 20世纪30年代

江南之秀美,荡漾在画桥之畔,回味在莼鲈之思,萦绕在笔墨之端。纵有千般话语、万种风情,仍难道尽江南之独有意韵。好在摄影术自十九世纪中叶便传入中国,留下不少有关江南的图像。“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照”之凿凿,记录下百年江南变迁的大致风貌。图像江南宛如和弦,并非当年照片的简单叠加,而是提供给后人一种全新的看待江南的视角和方式。

krfzWIn8uArXZRBdZhUeC3CDp5BpLSsxdpNZxciE.jpg

苏州河道上赛龙船的情景  20世纪30年代

文征明有诗曰:“信有山林在市城…手携书卷得童耕”。无数文人雅士徜徉于小桥流水、莺啼燕语之中,读书作画,吟诗品茗,更为江南增添了钟灵秀气、雅致风尚。展览荟萃珍贵老照片二十五幅,皆拍摄于上世纪上半叶。一帧帧斑驳的图像,展现出的是每个人心灵之中的江南,介乎于真实和美感之间,更承载着千百年来江南人、乃至中国人血液中不朽的文化基因。

wAWCaKEJiwliKkh0Jvg9VwYyRp6B8lddtD55r5sb.jpg

拙政园绿漪亭望三曲桥 20世纪50年代

QTn9CT8z9F8oxYiCfBYpRwUPLh9j53J8Gw7HITE0.jpg

狮子林扇面亭 20世纪50年代

《文心雕龙》有云:“吐纳英华,莫非情性。”中国传统美学推崇以笔墨或文学抒写内在世界,抒发升华情感,尤为讲究神韵和格调。“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透过这些悠远的图像,与观者共话羁情,与观者追思澹远,与观者相悦灵心。这是“真”,这是生命的源泉,这亦是呈现给观者的真淳,这更是与观者的心灵相约。

BcbRfEDWB1g4eIwYM1JctcqN20Z50sGcFpHkoKzF.jpg

网师园水亭 20世纪50年代

回眸江南,蕴涵深情。浓缩江南百年风物、园林情志的众多图像,呈现出如画的江南,如诗的江南,如歌的江南,映照在每个人的本心,如在秋水,动人心魄。大道多歧,贞下启元。“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待春风十里,蝴蝶飞故园,故人又相逢。江南必再含清晖、愈发醇美,亦更有情有味、入神入心。

曹俊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主任

苏州美术馆馆长、副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王明亮[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