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考研到底为什么?
2020-03-03 12:05:21 未知
近日,国内多所高校公布书法研究生招生简章,这些名校拥有知名的书法界教授,此举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的目光,他们希望通过学院教育把自己的书法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有人不禁会问,书法专业到底能学到什么?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书法专业,但是文人们都会在闲暇时间钻研书法技法,并且总结形成文章。让我们看看古代的书法“论文”都写了什么。
▲张芝《八月帖》
东汉时期,赵壹是著名的辞赋家,他才华横溢,所作文章言辞犀利直指社会弊端。其作品被后人结集为《赵壹集》,在汉赋的发展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汉代草隶书法
赵壹的成就与章草大师张芝等量齐观,被时人称为“三杰”之一。他的《非草书》是书法理论的专著,可谓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部书法论文。他在文中主要阐述了对于草书的认定与评判。
汉字书体在演进过程中存在着正体、草体的辩证关系。章草产生、兴盛于汉代,是隶书“草化”与“规范化”的产物,代表了书法艺术逐渐走向自觉的趋势。赵壹的《非草书》从正统的儒家观念出发,对新兴的草书进行了否定,把学习草书的人抨击为邪道。
▲崔瑗草书《贤女帖》
赵壹认为草书是违背了正书所代表的正道,草书只是琐碎才艺不能进入科举考试或者其他官方渠道。他又进一步说,与其把精力放在钻研草书,不如去研究儒家经典,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赵壹对于草书的批评并没有阻挡其迅猛的发展,草书以如虹的气势成为人们广泛喜爱的一种书体,这恐怕也是赵壹没能想到的。不过赵壹对于当时草书胡涂乱抹的行为批判,对于时下的草书界依然有着借鉴价值。
▲孙过庭《书谱》局部
唐代在书法史上是一座高峰,在书法上全面兴盛,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家。他们不仅出手非凡,而且几乎都是理论大师,他们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为后人不断临摹,他们关于书法的专著对于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
唐代孙过庭有《书谱》流传于世,它不仅是书法名帖还是一部书法专著。《书谱》洋洋洒洒三千余字,涉及了书法方方面面的重要问题,精辟独到的揭示了书法的规律,不愧为里程碑式的学术专著。
▲孙过庭《书谱》局部
孙过庭把自己学习书法的过程做了介绍,并且结合前人的方法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他把学习书法上升到理论层面,认为如果只是埋头苦练,也就是写得漂亮的工匠而已。只有注意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才会成为大家。好比普通的渔人只知道收获的喜悦,然而归隐的高士才会明白垂钓的乐趣所在。
孙过庭以开放的心态把自己的绝学编辑成书公诸于世,他在文末写到:“前人的书论有的轻率,有的繁琐,自己把学习到的知识总结成书,希望能对别人有益。同时也希望后人也能够公开自己的经验,不要秘不示人。”孙过庭的这种大爱成为了后世书家共同信奉的精神,书法家追求的并非是自己的作品能够高价出售,而是希望能够通过著书立说把自己对书法研究的成果流传后世,为书法的发展提供更丰富的理论基础。
书法实践和理论的兴衰是相互关联的,二者必然会相互支撑,共同进步。清代书法在书法史上很容易被人们轻视,清代书法家在前人光环下也显得些许逊色,但是他们在各种书体上创造出来的新的风貌是不能令人小觑的。
▲康有为书法
康有为是清末著名政治家,他以强烈的改革思想著称于世,他在书法领域内的改革思潮同样令人侧目。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是晚清最重要的书法专著,从思想性上表现了康有为对于传统书法颠覆性的观念。
《广艺舟双楫》全面的、成体系的阐述了自汉代以后的书法论述,把历朝历代书法的演变做了总结,对于各种书法的技法做了严谨的考证。这本书对于书法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书法并不是文人闲暇之余的雕虫小技,而是一门基于科学、人文的学问体系,它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才可以有所成就。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重要贡献在于“变”的观念。书法在经过几千年的变迁后,日益显现出疲弱的趋势,看似兴旺的书法实则没有生气。康有为看到了清末书法的衰落,便把变法维新的思想运用到书法理论中,认为只有改变才能看清发展方向从而取得进步。
▲康有为书法
康有为的书法改革并不是推翻旧有的传统,而是从古代书法中寻找本质的内核为我所用,创造出焕然一新的风格,所以他的书法表现出的是一股振奋人心的气势。试想,如果他没有理论作为基础,没有勇气和气度提出变革的主张,能否达成他在书法界的领军地位。
古人的经验告诉我们,书法绝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也不是简单的技艺卖弄。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掌握书法审美标准与道德情操,构建以传统书法理论为核心的学术体系,对于培养书法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江湖书法横行的现实,学院派书法会日益彰显其优势和光明的前景。
(责任编辑:于晓伟[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