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炼:莫迪利阿尼作品的内省与抽象
2020-03-04 11:23:06 段炼
我对二十世纪初的欧洲早期现代主义和巴黎画派情有独钟,而莫迪利阿尼(Amedeo Modigliani, 1884-1920)又是其中我最喜欢的画家之一,他用单纯和情绪化的色彩、用即兴的笔触,来画抽象变形的肖像及人体,游走在具象和抽象之间。
在莫迪利阿尼的生活中,他对两个女人用情最多,一是来自南非的英国女诗人碧萃丝•海丝汀丝(Beatrice Hastings),另一是他在巴黎学画时的法国同学杨妮•艾布登(Jeanne Hebuterne)。碧萃丝聪明而有主见,给了不会生活的莫迪利阿尼很多帮助,但莫迪利阿尼认为她太过智慧,而碧萃丝却认为他不争气,恨铁不成钢,二人最后吵架分手。一九一七年,杨妮进入莫迪利阿尼的生活,他为她画的肖像,成为他最受称道的作品。杨妮比莫迪利阿尼小十一岁,虽然二人之间没有碧萃丝那种精神交流,但杨妮对他十分崇拜。一九二O年,莫迪利阿尼的画刚有了市场,经济状况开始好转,不料却因健康恶化、旧病复发而死,时年三十六岁。画家去逝的当天,即将临产的杨妮痛不欲生,跳楼殉情。
莫迪利阿尼是个自相矛盾的人,在他身上,既有意大利艺术传统的深刻烙印,又有巴黎画派的前卫精神;他既将埃及、黑非洲和东方古代雕刻视为自己的指路明星,又象波希米亚人一样在内心中苦苦流浪;他既执著地追求艺术,生活在贫困之中,又沉迷于女人、酒精和毒品,过早摧毁了自己的健康;他既有丰富的精神与感情生活,又处在绝望的孤独里。正是这些矛盾,造就了他这样一位艺术家。
在莫迪利阿尼的短短一生中,其绘画题材和样式非常集中,他只画人物。他现存的全部绘画里,只有两幅风景画,一是塔什肯尼风景,作于十四岁时,虽无个人特征,功力却直追印象派。另一是病逝前一年所作,其用色用笔和变形处理,与他的人物画如出一格。除了这两幅风景,除了布朗库西式和非洲式的雕塑外,莫迪利阿尼的全部作品,都集中为两大类,肖像和裸体,他没有群像和叙事性作品。
就肖像画而言,他早期的作品比较传统,但很快就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即肖像的背景变得抽象。通常说来,正式的肖像画应该有背景,大多是室内环境,可以揭示人物的社会状况,而肖像习作却没有背景,只有色调。莫迪利阿尼处在这二者之间,他的肖像画多非习作,却不画背景,最多也只是几何形的抽象化了的家俱。这样的背景处理,不提示人物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状态,使人物本身得以突出。这是画家对人的关注,尤其是对人内心世界的关注。
按理说,最能展现内心世界的是人的双眼,但奇怪的是,莫迪利阿尼的许多肖像画,包括不少精品,却没有画眼睛,画家象古希腊雕刻家那样,将双眼留为一个平面,涂以单一颜色。其实,用我们今天的批评术语来说,莫迪利阿尼画的是“凝视”,一种内向的自我凝视。关于凝视的理论,来自二十世纪中期法国心理学家拉康的镜子之说,认为幼儿通过镜子而开始了自我审视,这是人研究自身、研究自身与环境之关系的开端。到二十世纪末,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文化研究理论,强调凝视中的交流,如注视、窥视、对视之类,认为视线的交流,揭示了人的社会环境和生存关系。莫迪利阿尼曾经说,他笔下的人物,看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我要说,他笔下的人物,象画家本人一样孤独,只进行自我交流。由于他们对外部世界一无所见,所以便没有眼珠,而所谓有目无珠,却正是只看自身的内心世界。这样理解,人物的抽象背景也就事出有因了,因为背景和环境并不比人物自身重要。于是,在另一些画中,即使画了双眼,人物的眼神也茫然空洞,似乎没有焦点,他们对外部世界视而不见。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说,莫迪利阿尼的抽象是形式的抽象,他在抽象中表达了他对人的理解,他的抽象变形是他自己内心世界的写照。
与肖像画相似,莫迪利阿尼的裸体人物,也在抽象的外在形式中追求内在的精神世界。除一些作品的抽象背景和一些人物有目无珠而外,装饰性用色的单纯和空间造型的平面化,以及即兴的用笔用色,也是画家专注于人物本身的一种方法。但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方法,却是画家的构图设计。莫迪利阿尼的女裸体,大多是斜躺的全身画。在构图时,画家有意用画布的边沿,将人物的腿部切掉,有的甚至将双手和头顶也切掉。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传统的人体画,尤其是古典主义和学院派的人体画,都强调完整、整一的原则,人体的所有部分,只要在透视上看得见,都毫无遗漏地画出来。这是遵循古希腊哲学家亚力士多德提出的关于完美的审美理论。莫迪利阿尼没有遵循这个原则,他切掉人物双腿,在视觉上让人体摆脱画框的限制,使其看上去象是漂浮在画布上,于是人体本身得到了凸显。也就是说,因为画框不再限制我们的视域,不再是画家和观众观察世界的窗口,被观察的对象也就不是远在窗户之外,而是近在我们眼前,有就近窥视的特点。
但是,也正由于强调人物本身,莫迪利阿尼的裸体画便不象古典主义裸体画那样富有画外的寓意。结果,一九一七年他在巴黎举办一生中唯一一次个展时,其裸体作品便被认为是色情的,不仅无一售出,而且展览也被警察强行关闭。莫迪利阿尼的一些裸体画,若从视觉上直观,确有情色的诱惑,但若用今天的文化理论来阐释,应该说他的裸体画更关心抽象形式和心理因素。所谓抽象形式,如前所述,是单纯色彩的平面性、人物造型的变形,和构图上对传统美学原则的突破。所谓心理因素,则是画面上激情与冷漠的交织和冲突。
莫迪利阿尼对人物画,特别是对裸体画的激情,与他实际生活中的性爱经历有关,与他同碧萃丝和杨妮的情爱有关。这种爱和欲的激情,在烈酒和毒品的作用下,通过即兴运笔而成为画布上的纯粹色彩,人物也变形拉长,具有一种特别的魅力。一方面,莫迪利阿尼笔下人物的魅惑神情与引诱之态,漂浮、凸显在画面上,暗示甚或流露出被压抑的激情。另一方面,由于画家的孤独,他的人物又是冷漠无情的。这些裸体女人,或闭目而眠,或沉思内省,她们陷入个人的内心世界,完全忽视了外部世界的存在。这冷漠,使她们失去了个性,她们只有共性,她们都是画家本人的性格折射。
莫迪利阿尼的裸体画,并没有多少画外寓意,因为他关注的是人体抽象变形的形式语言。
(责任编辑:张桂森[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